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4篇 |
免费 | 342篇 |
国内免费 | 68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3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417篇 |
综合类 | 2690篇 |
基础理论 | 482篇 |
污染及防治 | 389篇 |
评价与监测 | 216篇 |
社会与环境 | 152篇 |
灾害及防治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159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深入认识燃气管网泄漏事故的发生发展机理,提高事故分析预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利用知识图谱对燃气管网泄漏事故进行研究。在事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人-物-环-管的角度对燃气泄漏过程以及火灾爆炸次生事故的相关实体进行归纳梳理,对实体间的逻辑关系和非逻辑关系进行辨识,并对实体的属性进行分类,进而构建出较为全面的燃气管网泄漏事故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搭建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已知实体或属性状态,预测相关联其他实体或属性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燃气管网知识图谱能够有效展示燃气管网泄漏事故发展的动态过程及相关要素,结合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预测事故的发展路径及相关状态,从而提高燃气管网泄漏事故的分析预测水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942.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对大连市中心城区2006-2010年地下水"三氮"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氮"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和超标率(最高为58.8%)都较高,其中亚硝酸盐氮超标显著。氨氮浓度各年均值均超标,呈波动变化;亚硝酸盐氮浓度各年均值均超标,并呈上升趋势;硝酸盐氮各年均值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09年以外,其他4年中丰水期的硝酸盐氮浓度都比枯水期高;除2007年外,其他4年中的丰水期氨氮浓度都比枯水期低。"三氮"最高浓度值主要出现在中心城区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943.
为研究FeS还原去除硝基苯的性能,采用批次试验的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FeS去除硝基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硝基苯浓度为0.96 mmol·L-1条件下,当FeS用量为1.2 g时,反应180 min后,硝基苯去除率达到90%.初始硝基苯浓度、FeS用量、温度、FeS重复使用次数对硝基苯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初始硝基苯浓度在0.74~1.74 mmol·L-1之间变化时,初始硝基苯浓度每增加0.1 mmol·L-1,硝基苯去除率下降4.7%.FeS用量在0.3~1.5 g内变化时,FeS用量每增加0.3 g,硝基苯去除率增加近20%;FeS用量为1.8 g时,硝基苯去除率为100%.温度在10~25℃范围内变化时,温度每升高1℃,硝基苯去除率增加1.6%;温度为30℃时,硝基苯去除率为100%.硝基苯去除率随FeS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转速在10~80 r.min-1内变化时,转速变化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较小,硝基苯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FeS对模拟化工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60 min后,硝基苯去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944.
研究了污水污泥的低温裂解特性,考察了裂解终温和干燥到一定程度后污泥含水率对裂解产物分布及产物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裂解产物中最合适的目标产物形式.经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以污泥裂解残焦为目标产物并通过与普通土壤混拌进行了栽种大蒜和测试大蒜重金属浓度水平的实验,并考察残焦中重金属向植物迁移的情况.结果表明,干燥到一定程度的污水污泥在550℃下裂解时残焦的产率在40%以上,其中灰分含量在60%~65%之间,富含氮、 磷、 钾.该残焦中重金属含量符合有关土地使用规定,能明显促进大蒜植株的生长,实验组平均株高比普通组高出3~4 cm;但是快速生长的大蒜植株中重金属浓度略有增加.研究表明残焦是合适的污水污泥裂解目标产物,具有土地使用的前景,能够用于促进非食用目的的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4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浙闽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的色素组成和含量,探讨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和浮游植物色素保存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色素类型主要为沉积绿素(chloropigments,Chlorins)[包括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及其降解产物(pheopigments,Pheo-a),如脱镁叶绿素a(pheophytin-a,PHtin-a)、脱镁叶绿酸a(pheophorbide-a,PHide-a)、焦脱镁叶绿素a(p Pheophytin-a,p PHtin-a)、甾醇绿素酯(sterol chlorin esters,SCEs)和胡萝卜醇绿素酯(carotenol chlorin esters,CCEs)].Chlorins高值区呈南北两大斑块状分布,可能主要是受到长江冲淡水及浙闽沿岸泥质区上升流输运的营养盐的影响.研究区域内类胡萝卜素整体上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在长江口以及浙闽沿岸各呈现一个高值区.基于沉积物中特征类胡萝卜素比例估算得到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中硅藻、甲藻、定鞭藻、青绿藻、隐藻和蓝藻的相对贡献分别为48.8%±17.4%、10.7%±11.5%、8.1%±7.2%、18.6%±8.2%、9.4%±6.4%和4.3%±3.2%.对营养盐水平、水体盐度等外界环境的偏好导致硅藻和甲藻比例离岸降低,青绿藻、隐藻和蓝藻比例离岸增加.Chl-a/Pheo-a比值的分布表明,较高的沉积速率以及季节性的底层水体缺氧事件导致了近岸海域(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外缘、杭州湾湾口以及浙闽沿岸上升流区)具有较高的沉积色素保存效率,这些沉积色素保存效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进行海洋生态环境历史重建的理想区域,而杭州湾水体通过舟山群岛与外部海水进行水体交换时造成的较差沉积环境可能是导致杭州湾外海具有较低沉积色素含量和较低保存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6.
Bi(Ⅱ)──APDC共沉淀富集脱脂棉分离FAAS测定水中痕量Pb、Cd王林涛,杨玲(云南玉溪地区环境监测站,653100)取加热浓缩至20ml的水样,加入Bi(Ⅱ)(100μg/ml)3ml、APDC3ml,NaOACHOAC缓冲液2ml,调pH至... 相似文献
947.
天津中心城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为研究天津中心城区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在天津中心城区布点26个,分别对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系统采样.天津中心城区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物80余种,检出率大于80%的物质主要为烷烃、苯系物和卤代烃.天津中心城区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110.43×10-9)>秋季(93.73×10-9)>冬季(73.37×10-9)>夏季(60.43×10-9).统计结果表明,城区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主要集中在30×10-9~90×10-9之间,在此区间4个季节的样品百分比均在50%以上.天津中心城区不同季节VOCs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含氧有机物和烷烃是VOCs主要组成物质,两者浓度百分比之和4个季节均在50%以上.对苯系物和卤代烃这两类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季节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948.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UVMU3-1产耐热性胞外漆酶活性物质培养基优化及其对染料脱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芽短梗霉无色素突变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UVMU3-1产耐热性胞外漆酶活性物质培养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分子量大小、热稳定性及对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脱色作用.结果表明:蔗糖、NaNO_3为UVMU3-1产耐热性胞外漆酶活性物质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产酶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6.5 g·L~(-1),NaNO_338.4 g·L~(-1),NaCl 1.08 g·L~(-1),酵母浸粉0.2 g·L~(-1),KH_2PO_41 g·L~(-1),pH=6.0.影响UVMU3-1产耐热性胞外漆酶活性物质的因素依次为:起始pH蔗糖NaClNaNO_3,培养7 d时产生最大酶活(94.81 U·L~(-1)),比对照提高3.85倍.其分子量小于1000 D,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煮沸30 min后高温酶活仍残留72.50%.粗酶液(7.5 U·L~(-1))与三苯甲烷类代表性染料孔雀石绿和结晶紫75℃反应5 min后,脱色率分别为76.3%、77.5%,反应35 min后脱色率分别达到96.3%、95.3%. 相似文献
949.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衡量区域植被生产力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进程深刻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变化。因此本文结合趋势分析和转移矩阵法,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NDVI年际变化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北部典型农牧交错区(十大孔兑地区)2000-2015年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LUCC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农牧交错区植被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和不显著增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41%,分别为22.01%和67.4%;其后依次为不显著减少区域、无变化区域和显著减少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4.59%、3.32%和2.68%。(2)在不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区,土地转换面积分别为235146.08 hm2和82761.76 hm2,草地转为农田、林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尤其是草地转为农田导致对应区域植被生产力增加。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