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焚烧城市生活垃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偏低的实际情况,提出以煤为辅助燃料,采用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可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符合国情。阐述了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在降低NOx、SO2和二噁英等方面的优越性。尾气处理建议采用喷活性碳 布袋除尘组合工艺,飞灰处理建议采用高温熔融处理。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典型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贵州省某矿区典型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开展28 d慢性毒性暴露试验,以蚯蚓体内2种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DHG)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为生物指标,评估了以上生物指标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探讨该研究方法用于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AT和SOD在暴露周期内均出现先诱导后抑制的动态响应过程,表明蚯蚓通过提高CAT和SOD的活性来清除机体因污染胁迫而产生的自由基,以适应环境变化,在毒性缓解后,蚯蚓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抑制了抗氧化氢酶活性,CAT和SOD活性下降并趋于稳定。暴露于重金属污染亚致死浓度时,蚯蚓体内的8-OHDG含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损伤存在由低到高的转变。在28 d暴露周期内,蚯蚓体内MT在重金属胁迫下发挥了解毒作用,MT含量在蚯蚓暴露后第7天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本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综合评估了矿区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指导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标准样品,将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3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土壤中总汞含量测定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下测定的汞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微波消解直接测定≈水浴消解,相对误差大小顺序:微波消解水浴消解≈直接进样,各方法测定的汞元素含量都在样品的保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对ESS-3土壤标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对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6%、92.2%和95%,微波消解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略优于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综上,3种预处理方法都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汞元素,这将为不同实验室选择不同土壤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着生藻类评价松花江佳木斯江段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着生藻类的测定,来反映水质的污染情况,为冶理水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污染生态风险防控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立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筛选值(土壤生态筛选值),当前有关土壤生态筛选值的综述相对较少.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英国环境署(EA)、荷兰住房、空间规划和环境部(VROM)和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CCME)制定的土壤生态筛选值,从标准定位、关键受体、暴露途径、推导方法和生物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国家土壤生态筛选值均考虑了土壤直接接触毒性和经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的二次毒性,推导方法普遍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并充分考虑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然而,当前我国土壤风险管控标准中仅GB 15618—2018农用地标准的部分考虑了污染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且试验和推导方法与国外筛选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十四五”期间建议初步构建我国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框架,明确土壤生态筛选值的定位、作用和使用形式,加强代表性物种和典型土壤的陆生生态毒理学等基础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土壤生态筛选值制定方法和配套指南,尝试建立适合我国土壤区域特征的土壤污染归一方程和淋洗/老化因子,为我国土壤生态筛选值的制...  相似文献   
16.
灰色模型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并且以某区地下水体中NO3^--N含量的观测资料为例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将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对于波形特点的污染元素含量预测,其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7.
三种表面活性剂对高浓度DDTs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浓度滴滴涕(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活性剂洗脱试验,比较研究了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6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 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污染土壤中DDTs的洗脱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DDTs均具有一定的洗脱作用,去离子水对DDTs几乎没有洗脱效果.随着洗脱液中Tween60和SDS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土壤中DDTs的总洗脱效率逐渐增大,一次性洗脱时最大洗脱效率分别为43.60%和34.62%.随着洗脱液中TritonX 100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土壤中DDTs的总洗脱效率出现先增大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现象,最大为15.46%.土壤中六种DDT组分的洗脱效率不完全一样,其中Tween60对2,4'-DDD的洗脱效率可达55.12%,对4,4'-DDD的洗脱效率为54.09%;SDS对2,4'-DDD的洗脱效率为59.99%,对4,4'-DDD的洗脱效率为57.10%.试验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及质量浓度,研发高浓度DDTs污染场地土壤表面活性剂洗脱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一种良好的溴系阻燃剂被大量地添加到工业产品中,随着产品的使用、回收和废弃处理会进入各种环境介质中,是一类分布十分广泛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的衍生物羟基化多溴联苯醚(hydr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OH-PBDEs)和甲氧基化多溴联苯醚(meth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MeO-PBDEs),由于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大的毒性效应和更复杂的环境行为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通过对PBDEs及其衍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转化规律及生物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发现,PBDEs在土壤中的分布浓度随离工业区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大多数污染地区土壤中以高溴代PBDEs为主,偏远地区土壤中则以低溴代PBDEs为主.进入土壤的PBDEs在动物、植物体内及微生物作用下均可发生脱溴代谢转化产生低溴代PBDEs,也可发生羟基化生成OH-PBDEs和甲氧基化生成MeO-PBDEs,与此同时,OH-PBDEs和MeO-PBDEs之间也会发生相互转化.PBDEs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的干扰物对大部分的植物、动物都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对植物而言能够抑制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损伤细胞结构以及影响植物代谢活动等;对动物而言能够影响动物的内分泌功能、妨碍动物生殖系统的发育以及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等.目前,关于PBDEs及其衍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环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性的报道十分有限,探讨土壤中PBDEs的代谢转化过程和毒性效应可为全面深刻地认识PBDEs的环境行为和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日益严重的人类活动干扰,土壤重金属铅(Pb)污染严重.开展Pb生态安全的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合理制定铅的生态基准值,对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土壤Pb生态风险,加强土壤Pb污染的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Pb的陆生生态毒性研究,筛选并构建重金属Pb的有效毒性数据库(10%效应浓度(EC10 )或无观察效应浓度...  相似文献   
20.
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物场地的管理方法,探索了我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从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场地的危害分级、污染场地的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以及贯穿场地管理始终的环境监测.在上述管理程序中还缺失危害分级的方法,其他步骤已有相关技术文件支持.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其中场地危害分级的方法:即根据污染源是否存在,污染物的性质、赋存状态、迁移性、含量水平,周围是否有敏感目标及其类型,分成不同的危害级别和管理级别,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为例,经初步调查和危害分级,将8个场地分为3类:B类场地(有1个场地)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上的有害废弃物需要处置;C类场地(包括3个场地)局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详细调查采样和修复的条件,需要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以降低人体健康风险;还有D类场地(包括4个场地)需要详细采样以确定污染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最后一类4个场地进一步调查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场地实施修复的经费、技术可行性及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其中1个场地实施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