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局部保持投影(Kernel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 KLPP)的关键事件确定方法。首先论述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关键事件和因素空间,随后提出了关键事件确定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认为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层次,经历事件是演化测量得到的对象,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就是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描述演化过程的基础,可通过因素空间中的对象分布进行确定。通过KLPP方法对对象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实现近邻对象分析,得到特征对象。这些特征对象对应的经历事件即为关键事件。按照测量时刻升序排列特征对象即为所求,最终作为描述演化过程的空间故障网络的节点。实例分析得到了预期结果,并说明了方法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2.
以新疆内陆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尝试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借助Fragstats3.4软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1998~2028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3年,研究区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增加量最大,增加的面积为152139hm2,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减少的面积为67605hm2.2013~2028年,耕地和裸露的河床及盐渍地的面积增加明显,增加的面积分别为30730hm2,12427hm2,而未利用地和水体的面积分别从954376hm2和44889hm2,减至921079hm2和37157hm2.(2)1998~2028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变化较为显著,其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36.6%,7.3%,23.7%.1998~2028年,全局Moran's Ⅰ值分别为0.436962,0.442202,0.506622,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3)1998~2028年,耕地分布在低,较低生态风险的比重上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46%,78.58%,79.9%.林、草地类型的各生态风险等级的所占的比重的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33.
桂林中小河流洪涝气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动站、数值预报和雷达估测降水等多种雨量资料,利用ArcGIS技术提取河流的经纬度、流域范围,利用泰森多边形技术计算流域面雨量,结合对桂林中小河流域的历史暴雨洪涝风险个例分析结果,确定临界面雨量,建立桂林中小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等级预警系统。利用数学内插技术进行雨量精细化插值,实现全市100多个水库、200多条河流关键点的雨量监测、预报、预警。利用Web和GIS技术实现桂林中小河流洪涝预警网页发布。  相似文献   
34.
<正>2011年11月3日22时15分左右,云南省某公司冶炼分公司氧气站内忽然发出一阵异响。当班职工立即前往检查,发现氧气站内1号罗茨鼓风机叶轮损坏、机壳损毁。经过现场人员仔细查验,发现损毁的设备是2008年5月份出产的ARH-700型罗茨鼓风机。该设备的电机功率710kW,转速690 r/min,进气压力为  相似文献   
35.
虽然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但大量工业和自然排放也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黑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B类致癌物。黑碳可以吸附其他致癌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黑碳暴露对人类的危害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空气中黑碳的水平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黑碳主要通过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诱发基因突变等一系列损伤。虽然现今对于黑碳健康效应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多数处于起步阶段,且仅针对黑碳本身进行单独研究,未来还需要加强开展对黑碳和其他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本综述主要针对近年来已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36.
为充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效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围绕应急物流系统,从应急物资管理、设施建立以及物流路径规划等方面入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梳理和讨论,结果表明:目前相关研究受限于应急物流的应急体制建设不完善、多目标联系不紧密、信息化程度低、应急物资需求的动态性把握不准确等方面,而根据多目标规划方法提出的相应改进建议,能够实现救援线路最优化、救援时间最短化以及应急投入最小化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37.
不同空间配置的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种云南高原湿地常见湖滨带植物物种,以不同配置方式分别构建4种不同植物群落:茭草-金鱼藻-金鱼藻(Z-C-C)、茭草-野菱-金鱼藻(Z-T-C)、茭草-蓖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Z-P-P)、和茭草-蓖齿眼子菜-金鱼藻(Z-P-C),对不同植物群落净化污水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植物群落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不同,经过Z-C-C群落处理后水体的COD降低率为(50.56±1.98)%,显著低于Z-T-C群落(69.66±4.15)%、Z-P-P群落(64.29±1.05)%,Z-P-C群落(66.67±1.13)%,(P〈0.05);经过Z-T-C群落处理后水体TN降低率为(24.69±4.64)%,显著低于Z-C-C群落(53.29±0.71)%、Z-P-P群落(53.36±2.04)%、Z-P-C群落(54.44±0.29)%,(P〈0.05);各群落对NH4+-N去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1.77±0.37)%,(67.22±0.53)%,(69.22±0.13)%,(80.85±0.31)%。研究表明:3种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2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好;适当增加沉水植物的配置比例,可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根系发达的植物具有更强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工程项目系统中,操作者安全行为与管理者奖惩行为的相互博弈情况,确定操作者和管理者收益,提出博弈演化与收益分析方法。操作者代表系统实际使用者,行为包括安全和不安全行为;管理者代表系统管理者和所有者,行为包括奖励和惩罚行为。确定方法的基本参数;研究博弈演化过程的博弈逻辑关系,从悲观和乐观角度研究二者不同行为相互作用后的收益关系,给出操作者收益和管理者收益的逻辑表达式。结果表明:方法能得到博弈过程演化结果,同时能根据收益结果表达式判断博弈胜出方。  相似文献   
39.
为了了解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中不同事件以不同角色对演化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论的事件重要性分析方法.在SFEP中,相同事件可以作为原因事件、结果事件或两者兼备,但不同角色发挥作用不同.场论可以研究SFEP中各事件与相邻事件的相互作用.使用空间故障网络(Space Fault Network,SFN)描述SFEP,将场论分析需要的参数替换为SFN参数分析各事件相互作用.将场论中的距离等效为传递概率的倒数,质量等效为事件的入度和出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实现事件重要性确定.试验表明,通过该方法可得到SFEP中不同事件分别作为原因事件、结果事件和两者兼备情况下的事件重要性排序,包括综合入度势、综合出度势和综合入出度势.研究可为SFEP的防治和预测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0.
王娟  郭观林  秦宁  侯荣  杨敏  康艺瑾  段小丽 《环境科学》2019,40(10):4345-4354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与富集特征,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PAHs在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内的沉积浓度,以准确评估其人体呼吸暴露风险,选择东北某钢铁工业城市,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按粒径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14种优控PAHs进行分析,并将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技术与人体呼吸系统内部沉积模型结合进行呼吸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总PAHs浓度变化显著,采暖期(743. 9 ng·m~(-3))高于非采暖期(169. 0ng·m~(-3)),多数PAHs(86. 3%~89. 9%)与大气中粒径≤2. 06μm的细颗粒有关;中低分子量PAHs单体呈双峰型,峰值位于1. 07~2. 06μm和7. 04~9. 99μm.高分子量PAHs呈单峰分布,峰值位于1. 07~2. 06μm; 4环PAHs的含量占主导优势,为总PAHs浓度的40%;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有53. 3%和55. 3%的颗粒态PAHs沉积在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器官,分别采用人体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在颗粒物上的总浓度计算该地区人群颗粒态PAHs的终身致癌超额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R值),成人的R值在采暖期为1. 3×10-5和2. 9×10-5,非采暖期为3. 1×10-6和6. 0×10-6,儿童的R值在采暖期为1. 0×10-5和2. 3×10-5,非采暖期为2. 4×10-6和4. 8×10-6.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致癌风险,将分级采样技术与呼吸系统沉降模型结合方法可有效避免对人体呼吸暴露量的过度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