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对空气质量排名中常用的综合指数法、最大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达标率排序法、污染物浓度排序法、层次分析加权综合指数法等多种方法的分析和比较,表明综合指数法和加权综合指数法能够兼顾各项污染物的贡献,可比性强,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不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优劣,适用于我国当前城市空气质量的排名。  相似文献   
152.
为探究超声空化机理、明确超声条件对空化效应的影响,采用铝箔腐蚀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槽式与探头式超声装置中空化场分布,在Matlab平台实现了超声空化场的二维可视化,并通过超声基础试验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槽式超声场分布不均匀,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铝箔腐蚀面积减小,空化效应减弱;空化效应在波腹处最明显,高效区面积最大.探头式超声空化场的高效区主要分布在探头轴线附近,随着铝箔与探头距离的增加,空化效应逐渐减弱,低效区面积增加;空化效应随超声波声能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声能密度5W/mL时,腐蚀面积可达80%以上.相同条件下,槽式超声波反应器中超声空化效应较强.超声波声能密度越大,处理后的污泥上清液SCOD越高,破解效果好;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污泥破解程度下降,空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中、低浓度铅(Pb)和苯并[a]芘(B[a]p)复合污染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归宿规律和相互影响,以考查Pb-B[a]p复合污染的相互作用.采用4因素6水平均匀设计试验方案,w(Pb)范围为0~1 120 mg·kg^-1,w(B[a]p)范围为0~6.4 mg·kg^-1.结果表明,在非根际环境中,Pb的不同结合态未受到B[a]p的影响,而土壤中B[a]p的自然降解过程也未受到Pb的影响;在黑麦草根际环境中,Pb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以及Fe/Mn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明显降低,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含量明显升高,这与黑麦草根际分泌物和植物根际的吸收作用有关;玉米和黑麦草地上部和根部Pb含量均与土壤中Pb总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B[a]p含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玉米和黑麦草根际环境中,B[a]p的降解速率比非根际土壤有明显提高,其中黑麦草的促降解作用强于玉米;Pb对玉米和黑麦草根际土壤中B[a]p的降解过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根际环境对Pb的活化作用进而增加Pb对微生物有效性有关;Pb对植物根部吸附B[a]p的过程也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在根际和非根际条件下B[a]p与Pb的共存均未影响Pb的归宿,在非根际环境中Pb也未影响B[a]p的归宿,但在根际环境中Pb抑制了B[a]p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植物根部对B[a]p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石家庄市域臭氧(O3)和NO2的时空演替格局及污染来源,取2014~2017年市域18个区县(市)的O3、NO2和气象要素资料(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日照),及2017年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数据,采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空间插值(IDW)、Moran模型及后向轨迹方法,对市域内区县O3和NO2的空间联系、演替格局、空间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17年市域O3浓度呈上升趋势,市区O3月度变动呈单峰型态势,5~9月是O3污染(O3≥160 μg·m-3)的典型时期(TPOP),TPOP的气象特征为高温低湿弱风强光照,NO2在TPOP内的负相关性显著;②主城区O3浓度在2015年后呈逐年显著上升,主城区的污染物类型从NO2(2014~2016年)转为VOCs(2016~2017年),而县域2014~2017年均属VOCs控制区;③市域O3空间影响因子主要集中于工业、农业、经济和人口这4个维度(P≤0.05).第二产业对O3污染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主城区和栾城区,与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有关;④VOCs夏季监测期间的轨迹聚类出3个来源方向,即A(东-东北,26.67%)、B(西北-西,43.33%)及C(东南-南,30%),轨迹A和C是VOCs传输的主要方向(东-东南).  相似文献   
155.
臭氧253.65 nm波长处的吸收截面系数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被普遍用于紫外吸收原理臭氧测量,是直接影响臭氧监测数据的基础参数.国际计量局重新测定并于2019年修订了臭氧253.65 nm处的吸收截面系数,拟从1.147×10-17 cm2/mol降至1.132 9×10-17 cm2/mol,将导致臭氧监测浓度系统性升高1.24%.为研究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对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影响,使用2018年中国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臭氧监测数据模拟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后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监测数据,并统计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对全国以及重点城市群臭氧超标城市数量、臭氧污染天数和优良天数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吸收截面系数的变化将导致全国臭氧超标城市增加7个;全国以及"2+26"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汾渭平原城市群中各城市臭氧超标天数分别增加1.4、3.5、2.4、1.7和2.1 d,优良天数比例分别降低0.3%、0.9%、0.6%、0.4%和0.6%.研究显示,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将系统性影响全国以及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6.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积沙区的植被分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现代风蚀坑主要包括平缓草地的简单风蚀坑、复合风蚀坑和固定沙丘的简单风蚀坑3种类型。坑后积沙区植被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且随风蚀坑及其下风侧积沙体的形态、尺度而发生变化。在平缓草地简单风蚀坑下风侧积沙体平面形态呈顺风向的舌状,由坑口至原生草地,随积沙厚度顺风向减小,依次出现沙蓬、冰草和百里香3个植被带;平缓草地复合风蚀坑后缘形成具有滑落面的大型流动沙丘,在沙丘背风侧顺风向依次出现舌状裸沙带、舌状拂子茅带及两侧的冰草带;固定沙丘风蚀坑坑后积沙呈裸沙形式穿越沙丘原有的山刺玫和小叶锦鸡儿两个灌木带,并在裸沙带外围形成舌状拂子茅带。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区植被的分带性反映了草地植被对风沙活动的响应,即随着坑后积沙体的扩大,草地植被由原生向沙生逆向演替。  相似文献   
157.
重金属胁迫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Zn2+、Cd2+胁迫不同时间(24、48、72和96 h)后,三角褐指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测定的主要参数有: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ΦPSII)、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Cu2+、Zn2+、Cd2+)胁迫下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Yield、rETR和qP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步增大;NPQ先上升后下降或者逐渐上升;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半抑制浓度(EC50)的计算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毒性大小顺序为Cd2+> Cu2+> Zn2+.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取3个国控点进行环境VOCs的罐采样及分析,并结合臭氧(O3)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开展溯源解析;为确定夏季O3的污染周期,利用小波分析研究其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采样期间VOCs浓度为(137.23±64.62)μg·m-3,以卤代烷烃(31.77%)、芳香烃(30.97%)和含氧VOCs(OVOCs,23.76%)为主.采样期间VOCs的季节变化为:冬季(187.7 μg·m-3) > 秋季(146.8 μg·m-3) > 春季(133.24 μg·m-3) > 夏季(107.1 μg·m-3),空间特征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格局.监测期内O3与VOCs、NO2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风速和能见度呈正相关.在夏季O3≤ 160 μg·m-3时,6月应关注气温开始上升后4~5 d的气象条件变化,而7~8月需关注7~8 d后的气象变动.PMF溯源解析了6个VOCs的来源,依次为:汽油车排放源(24.78%)、柴油车排放源(24.69%)、溶剂使用源(18.64%)、化工生产排放源(11.87%)、区域背景(10.84%)及制药工业生产排放源(9.17%);其中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源的O3生成潜势(OFP)贡献(54.98%)超过一半.因此,石家庄市夏季O3削减的关键是控制交通及工艺过程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回归分析理论通过建立洪山泉流量的混合回归模型,揭示了洪山泉当年流量与自身前一年流量、前四年的降水量以及当年岩溶水开采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加权平均降雨量与泉流量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1980年后岩溶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影响,最终得出洪山泉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洪山泉流量预测。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洪山泉提供依据,对保护洪山泉岩溶水资源、恢复泉流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0.
王帅  王秀艳  杨文  王雨燕  白瑾丰  程颖 《环境科学》2022,43(3):1277-1285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臭氧(O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3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主要特征以及来源对控制O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于2019年5~9月在淄博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56个物种.观测期间,O3超标率为67.8%,ρ(VOCs)平均值为140.71μg·m-3,O3超标日的VOCs浓度为非超标日的1.04倍.从VOCs组分结构上看,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芳香烃>烷烃>烯烃>炔烃.其中1,3,5-三甲苯、邻-乙基甲苯、 1-丁烯和正己烷为超标日和非超标日排放较高的物种.臭氧生成潜势(OFP)中芳香烃和烯烃贡献较大.由PMF源解析结果得出,该城区VOCs来源主要包括机动车源、固定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工艺过程源和天然植物源,其中机动车源为该城区最主要的VOCs来源.此外,O3超标日的机动车源占比为32.3%,固定燃烧源占比为24.2%,相比于非超标日分别升高了3.3%和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