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春时节,本刊记者受《再生资源研究》杂志社委托,采访新组建的“国内贸易部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现将记者与再生办负责人汤传璞、宋延均主任访谈录编纂如下。 记者:新组建的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将以什么模式对行业实施管理? 汤主任:改革后新组建  相似文献   
12.
曾经的"三同"活动,有如一股春风,如今,又有一股"服务三农"的春风,吹进南日岛,吹开了警民"连心花"。进岛支农3月28日一大早,在春寒料峭的海风中,秀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林玉辉率李少强、赵翔、许祥群等党员民警渡船来到偏离大陆的南日海岛,重点整治无牌照车  相似文献   
13.
14.
太原盆地及太原市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太原盆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含量进行了采样分析,结合太原盆地地质条件,探讨了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及其分形特征,并对盆地土壤污染进行评估。文中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两种元素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并将太原市和太原盆地深、浅层数据分别作出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八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蚯蚓粪施入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探究了蚯蚓粪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Cu、Cd、Zn、As的影响,以及紫花苜蓿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蚯蚓粪施入使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分别提高30.6%、28.2%、13.2%,土壤pH由8.29下降为8.09,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强。蚯蚓粪施入土壤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均提高。蚯蚓粪处理使紫花苜蓿植株株高和生物量提高,且可提高其重金属富集能力。蚯蚓粪处理下紫花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总体而言,蚯蚓粪肥施入可改善紫花苜蓿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酸性硫酸盐土是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岸带的劣质土壤,在港湾生态系统中实际扮演着潜在污染源的角色.本文系统综述了酸性硫酸盐土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技术,提出了我国酸性硫酸盐土环境影响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1月27日至29日,华东地区再生资源经济协作会第八届年会在上海市宫霄宾馆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上海市、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山东省再生资源公司27个会员单位,代表70名。国内贸易部全国再生资源科技信息中心站、宜昌市机床公司、常熟市锻压机床厂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 此次大会执行会长单位,上海市供销物资总公司张衍庆总经理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张总经理认为:时值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和全国、全党人民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时候,召开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是及时的,对于我们共同研究行业发展,明年经济形势及税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就耳闻常熟市锻压机床厂是为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提供废钢铁加工设备的企业,为了进一步了解改革后的近况,目前,本刊记者前往该厂采访。 北方已是雪窑冰天,而江南水乡仍是纷红骇绿。常熟市锻压机床厂位于风景秀丽的扬子江边,是我国废钢铁加工机械重点生产企业,走进该厂厂门纳入  相似文献   
19.
农田杂草种子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远娇  王建武 《生态环境》2001,10(2):158-160
农田杂草的生长明显地依赖于活动种子库。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农田杂草种子库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除草方式、耕作方式以及农作方式对农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化学与机械结合的防治措施能更好地控制杂草;免耕使分布在土壤表层的种子比例提高;有机栽培体系下杂草种子库最大。最后,提出了国内在该领域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将"气候容量"概念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并论述了与此相关的气候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人口承载力等概念。气候容量是针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背景下提出的概念,从根本上讲,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是气候容量问题,即一个地区特定气候资源所能够承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强度和规模。气候容量包括天然容量和衍生容量,天然容量包括温度、光照、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等因子,衍生容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气候灾害风险等要素。气候容量可以借助工程、技术、制度等适应措施进行改善和转移,但是必须遵循经济理性、生态完整性、风险防护、公平分配等原则。对气候容量及其阈值的评估能够与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相结合,测算出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最优人口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适应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在气候容量充裕的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是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伴生的问题;而在气候容量严重受限地区,不合理的发展可能进一步恶化气候环境。作者以气候容量充裕的长三角地区和气候容量严重短缺的西部地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容量的政策含义,并针对容量限制型的适应问题与发展驱动型的适应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气候容量不仅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概念分析工具,而且可以结合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为制定地区适应与发展规划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