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彭霞  佘倩楠  龙凌波  刘敏  徐茜  魏宁  周陶冶 《环境科学》2017,38(11):4454-4462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2.
高浓度阿维菌素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预处理一厌氧水解-二段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在厌氧段停留时间为10h,好氧段停留时间为6h条件下,厌氧好氧段COD总去除率达91%,  相似文献   
23.
多金属氧酸盐电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R和XRD等手段对磷钼酸(PMo12)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形成的电荷转移配合物(TMB)3PMo1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杂多阴离子仍保留着Keggin结构.将配合物负载于γ-Al2O3上制备(TMB)3PMo12/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填充于电化学反应器中,考察电催化氧化体系降解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的效果.研究表明,(TMB)3PMo12/γ-Al2O3催化剂对酸性大红3R废水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催化剂填充量为50g,负载量为0.6%时,在pH值为4,槽电压15.0V,曝气量0.14m3/h,极板间距3.0cm反应条件下,60min后,色度去除率达到79.7%,去除效果较传统二维平板和三维电解槽更高.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水生蔬菜和陆生蔬菜产品器官(可食用部分)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采集广西4个水生蔬菜主产区的水生蔬菜与相邻地块的陆生蔬菜,分析不同蔬菜种类PAHs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并对人体摄食蔬菜暴露PAH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个蔬菜产区水生蔬菜土壤中16种PAHs的总量(G_(16PAHs))为1 235.24μg·kg~(-1),高于陆生蔬菜土壤(1 006.22μg·kg~(-1)),且水生蔬菜土壤中5~6环PAHs和7种致癌性PAHs的含量(G_(c7PAHs))显著高于陆生蔬菜土壤。水生蔬菜6环PAHs及G_(c7PAHs)含量(除贺州市外)显著高于陆生蔬菜,2~3环PAHs含量显著低于陆生蔬菜。蔬菜产品器官低中环PAHs含量大于高环PAHs。水生蔬菜5~6环PAHs及G_(16PAHs)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性,陆生蔬菜5环及G_(c7PAHs)含量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性,但两者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人体摄食蔬菜终身致癌风险值(R_(ILC))表现为儿童成年人老人青少年,成年人和老人R_(ILC)值表现为男性女性;人群摄食不同蔬菜的R_(ILC)值表现为叶菜类果菜类水生蔬菜。  相似文献   
25.
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芦苇生物量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土壤和芦苇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受潜水位波动影响的土壤环境因子对芦苇群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潜水位波动的幅度和时间不同,样地间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1,2=0.004,P1,3=0.001,P2,3=0.040),进而导致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的芦苇株高和单株叶面积不同,土壤含水量高的样地,其芦苇株高和单株叶面积也达到最高值;(2)土壤全氮含量对芦苇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6.
国际工程施工的环境监理对云南省而言是第一次。本文从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环境监理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并分析了国际工程中环境监理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27.
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亟待探索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与机制,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过程、格局、机理与优化调控开展了广泛探讨。为系统梳理该方面研究的相关进展,识别出相应的研究不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识别、测度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态势,从关键要素的视角解析了农业生产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转型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研究指出:未来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应加强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二者的互馈关系,并关注二者互馈响应的区域异质性,深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的环境影响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对中国特色“小农”生产方式转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微观机理探析。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不同粒径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向污染土壤添加常规磷灰石(150 μm)、微米(3 μm)和纳米(40 nm)羟基磷灰石的田间原位试验方法,考察其钝化修复5 a后对土壤铜镉磷有效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粒径羟基磷灰石均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含量,且微米羟基磷灰石处理效果最好.常规磷灰石、微米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分别使w(离子交换态铜)降低了62.6%、74.3%和70.4%,w(离子交换态镉)降低了15.7%、25.3%和26.7%.3种材料均增加了土壤w(TP),其中4.61%~17.4%和73.4%~89.8%分别转化为树脂磷和稳定态磷.微米羟基磷灰石处理分别使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4.66和0.66倍.研究显示,微米羟基磷灰石更有利于铜和镉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增加土壤磷的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在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红壤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微生物絮凝剂ZS-7的纯化及其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黎忠  张修玉  秦建桥  王开峰 《环境科学》2010,31(9):2184-2190
采用透析、乙醇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对微生物絮凝剂ZS-7进行了纯化.经鉴定纯化后的微生物絮凝剂ZS-7是一种新型的糖蛋白,其产量大约为0.98 g/L发酵液.ZS-7主要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含量分别为91.5%和8.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ZS-7中含有酸性多糖包括糖醛酸(16.4%)、丙酮酸(7.1%)和乙酸(0.5%).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得ZS-7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9×104.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图和核磁共振图谱说明糖蛋白絮凝剂ZS-7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甲氧基和磺酸等功能性基团.单糖组成分析说明ZS-7主要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各单糖的摩尔比大致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142∶2.2∶4.5∶3.4.  相似文献   
30.
以武汉市五座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经Ⅰ、Ⅱ、Ⅲ三种污泥调理方法调理及脱水的污泥深度脱水滤液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水样的常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配方Ⅰ所得脱水滤液pH为12.8左右,呈强碱性,配方Ⅱ、Ⅲ所得脱水滤液pH=3.0~6.2,呈酸性。污泥深度脱水滤液的水质随脱水污泥的来源、污泥调理方法不同而异,稳定、氧化程度高的污泥其深度脱水滤液水质较好。经调理后的深度脱水滤液ρ(COD)为180~1200 mg/L,为中低浓度有机废水;BOD5/COD=0.49~0.66,可生化性良好;氨氮浓度为20~200 mg/L,差异较大,但普遍较高,C/N在2.2~13.4,属低C/N比废水;TP在0.4~5.5 mg/L,C∶N∶P对微生物生长来说并不协调。污泥调理剂中的破胞试剂对污泥脱水滤液水质影响较大,配方Ⅱ、Ⅲ调理剂中含破胞试剂,调理后的污泥深度脱水滤液COD和氨氮值较大。最后,建议对氨氮负荷过高而不适合回流的深度脱水滤液采用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