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侧柏、香樟枝叶挥发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导电生理技术手段,采用与情绪有较大关系的最常见的生理指标为因变量,从嗅觉的角度研究侧柏和香樟两种常见绿化树种的挥发物对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嗅闻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挥发物后人体手指温度极显著升高,人体血氧含量略有增加,平均心率、心电RR间期值显著降低;嗅闻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气味后人体手指温度、血氧含量显著降低,平均心率略有变化,心电RR间期值极显著升高。说明人处在侧柏环境中情绪趋于放松状态,感觉清新、舒爽、愉悦;而在香樟气味环境中人表现出紧张、不快,甚至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厌恶情绪。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保健功能指导人居、游憩环境中绿化树种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182.
根据国家与湖北省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土地利用图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为基础,利用GIS对武汉市的生态用地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可用土地规模为51 028.75~113 537.77 hm2,如能全部用于林业建设,则全市的林木绿化率仅此就可以增加6.01%~13.37%。其中未利用土地如全部用于林业建设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4.1%,其他的水岸、道路、坡耕地等的绿化潜力为1.91%~9.27%。目前的林业生态建设应该首先以挖掘未利用土地的绿化潜力为主,适当增加其他类型用地向林业生态用途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3.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而又不引发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类群,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其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在目前研究过的所有植物中均发现有内生菌,它们可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部位。研究发现内生菌除了随植物遗传进行传播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植物进行侵染,比如可以以内生菌体或孢子形式通过变形、吸器、或渗透等途径侵染植物,也可以通过分解植物表皮细胞壁或通过各种自然开口(包括侧根发生处,气孔,水孔等)或伤口(包括土壤对根的磨损,病虫对植物的损害及收割多年生植物造成的伤口等)等传播途经进入植物。内生菌由于与宿主植物长期共处,进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特殊的关系。它们有的是互利共生关系,而有的是无害或微害寄生关系。两种关系可随多种因素变化而相互转化。本文主要从内生菌在宿主植物中的分布特点、侵染特性及与宿主植物共处方式等方面,对近十年来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植物内生菌资源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4.
针对沉积物污染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与体系,目前常用的结合生物毒性测试的有效应导向分析(EDA)、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证据权重法(WOE)、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沉积物质量基准(SQG)等,这些方法在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毒性效应表征及沉积物质量评价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指出水生生物毒性测试应用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归纳了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学,对沉积物进行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基质处理包括直接采用污染沉积物、洁净沉积物加标以及人工配置沉积物,受试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毒性试验终点包括急性毒性终点和慢性毒性终点;最后指出水生生物测试存在的问题,并对沉积物质量评价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标准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5.
阿特拉津生产废水排放对水稻危害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阿特拉津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在我国主要使用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接连发现了灌溉含有阿特拉津河水的水稻疫苗受害事件。以河北省宣化农药厂的生产工艺为例,通过使用概率评价的方法,进行了阿特拉津对水稻危害的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风险不仅与工厂废水中阿特拉津的排放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河水的流量及其风险率所得结果与该厂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6.
为了对环境中的汞污染进行现场检测 ,需要开发简便、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生物检测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分析中 ,对现有的汞化合物主要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7.
活性污泥吸附铀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铀的初始质量浓度及活性污泥投加量等因素对活性污泥吸附处理含铀废水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及吸附平衡模式,探讨了活性污泥吸附铀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吸附低浓度铀的最佳条件为: pH值3~4,活性污泥投加量8 g/L,温度10~60 ℃.活性污泥吸附铀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初始阶段(t≤30 min)、过渡阶段(30 min相似文献   
188.
缑亚峰  余欢  王成  谢鸣捷 《环境化学》2020,39(7):1744-1753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灰霾污染频发,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了解PM_(2.5)的化学组成、来源、大气传输过程和环境效应对灰霾污染有效控制对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在PM_(2.5)源解析方面的研究,阐释了PM_(2.5)化学组成空间差异、待测化学组分选择、有机示踪物气固相分配、观测结果时间分辨率对PMF源解析结果的影响.评述结果表明,同一城市或地区基于不同采样点样品数据的源解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同组PM_(2.5)样品,解析出的排放源类型和待观测化学组分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有机示踪物气固相分配作用的影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源解析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高时间分辨率观测可更好地反映不同示踪物间浓度的时间变化差异,有利于排放源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89.
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受力机理,设计了27个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在高温喷水冷却后进行轴心受压加载试验。试验考虑的变化参数包括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历经最高温度和冷却方式。本文对试验的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观察了试件受力破坏的全过程,获取了荷载-位移曲线,峰值荷载并分析了特征点数据以及各变化参数对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历经最高温度越高,试件破坏后核心混凝土的受损程度越严重。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不断提高,峰值荷载和轴压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温度在800℃时试件的延性最好,高温使得试件的耗能能力提高;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峰值荷载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取代率为75%的试件具有最高的峰值荷载,轴压刚度呈波动变化,取代率对延性影响较明显,对耗能影响较小;不同冷却方式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延性影响较大,对其它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引入材料强度折减系数后,我国DBJ 13-51-2003规程和日本AIJ规程中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评估高温喷水冷却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最繁华,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地段。但恰恰是滨水区之于城市发展重要的经济促动性,使得政府在规划、开发时往往过于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可持续性与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城市滨水区景观保护不仅仅是景观规划设计层面的问题,更应该从法律体系的层面对产业功能的调整,文化精神的复兴以及社会活力的再生等予以规制。因此不仅需要规划部门从整体、大局出发进行规划,维护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同时,更需要法制部门完善立法,重塑滨水区景观保护的法治理念与生态目标,形成完整的滨水区景观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从滨水区的开发管理,土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交通模式的规制以及生态、历史文化景观维护等方面实现法律规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