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OEM技术的机动车行驶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一种利用车载尾气检测设备得到重复度高的实验数据的可行方法,并且对实际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各种驾驶工况产生的排放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区分。研究表明,利用车载尾气检测设备完全可以测试在过去只有在实验室内才可以测试的机动车行驶周期。  相似文献   
72.
银行卡的防盗报警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通过调研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银行卡盗取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CVI和数据库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银行卡密码进行防盗保护,并且尽量不造成人员伤亡.该系统由上下位机组成,通过RS232实现信号传输,利用LabWindows/CVI的易开发性和良好的数据库接口,配合单片机进行报警功能的开发.该文详细介绍了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环境监测质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4.
对工业上PU合成革塔顶水蒸汽吹脱产生的浓缩液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发现在该浓缩液中含有近20种有机化学成份;通过物质的质谱碎片信息,推测了这些有机成份的可能化学结构以及它们产生气味的特点,表明导致塔顶废水的恶臭原因是以二甲胺、三甲胺为主的有机胺物质挥发结果,尤其是三甲胺,可能是造成恶臭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75.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和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分析了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现状,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景观的生态框架设计,种群源(斑块)工程,廊道与节点工程,城市山水生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和城市景观文化规划。通过上述具体的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使长沙市芙蓉区的景观生态能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为城市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76.
孙艺齐  卞伟  王盟  赵青  王文啸  梁东博  李军 《环境科学》2017,38(12):5222-5228
在室温(25℃)条件下,同时启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SBR亚硝化反应器并稳定运行后,探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对两工艺性能破坏与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反应器更易启动亚硝化,但当DO为2~2.5 mg·L~(-1)时亚硝化被破坏,且通过降低DO至0.5~1 mg·L~(-1)可恢复性能,而生物膜则基本不受DO影响.延长HRT均会破坏两种工艺的稳定运行,活性污泥法相比于生物膜法,其抵抗力较差但缩短HRT后恢复性能快于生物膜法.随后不断降低温度(20、15、10℃),探究DO和温度对亚硝化稳定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会破坏亚硝化的稳定运行,但通过DO浓度的降低可以弥补温度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发现在温度大于20℃时,活性污泥法实现亚硝化速率优于生物膜法,而在低温条件(15℃以下),生物膜法更容易实现亚硝化的稳定运行,活性污泥法在10℃时,几乎没有处理氨氮的能力.通过分子微生物学分析证实了以上结论,并且发现在并不完全淘洗净NOB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亚硝化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7.
选择武陵山区域黔江区的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010-2014年每月进行水质监测,获取120组有效数据,运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13项水质指标(如Cd、As、Hg等)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4年,黔江区小南海、洞塘水库监测指标均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标准,水质状况良好.2个饮用水源地的成人总致癌风险均在0.87×10-7~1.19×10-7 a-1之间,儿童总致癌风险均在2.86×10-7~3.91×10-7 a-1之间,成人和儿童的水质总健康风险均值低于US EPA和ICRP(1×10-4和5×10-5 a-1)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2个数量级以上.健康风险排序为致癌物>非致癌物.计算健康风险指标贡献率表明,通过饮水暴露途径引起健康风险应优先控制Cr6+.黔江区2个城市饮用水源地对儿童产生的人体健康总风险值大于成人,因此儿童更易受到化学物质引起的健康危害.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具有可信性,但污染物浓度、人体单位体质量、日均饮水量以及暴露时间的变动将会影响健康风险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78.
以壳聚糖和富里酸混合溶液为介质,利用碳酸铵气相扩散法合成Ca_xCd_(1-x)CO_3固溶体,文章研究了Ca_xCd_(1-x)CO_3固溶体成核结晶行为,探究这2种介质对于Ca_xCd_(1-x)CO_3固溶体固化Cd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结晶固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中各组分浓度能够影响固相中Cd的含量。液相Cd~(2+)浓度增加,Cd在固溶体中的含量也增加。随着富里酸浓度增加,固溶体中Cd含量降低,意味着在富里酸存在下固溶体固化Cd能力降低。红外光谱和XRD结果证明了壳聚糖和富里酸不影响固溶体晶体的结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进一步表明,壳聚糖和富里酸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了固溶体的晶体形貌及固相组成。在壳聚糖存在下晶体表面形成薄膜将晶体包覆,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固溶体中Cd含量增加到39.90%,且晶体形貌逐渐转向球体。该研究结果表明Cd~(2+)进入碳酸钙晶格中能有效降低溶液中的Cd~(2+)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壳聚糖和富里酸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水体中重金属Cd~(2+)的转化和钝化。  相似文献   
79.
以天津市津南区环兴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特点与主要设备;环兴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为3万t/d ,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为CODCr:4 5 0mg/L ;BOD5:2 0 0mg/L ;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已稳定运行1年  相似文献   
80.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中,机电运输事故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0%左右。与煤矿瓦斯爆炸、突水等事故相比,机电运输安全事故具有普遍性、偶发性,因此更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