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事故风险源风险因子释放、风险因子转运、受体暴露与受损3个方面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应重点加强事故风险源的识别和监控,在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处理技术、医学应急技术和措施、应急技术规范等方面结合实际开展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本文提出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体系构建框架,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和作出应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镧铁负载给水厂污泥(DWTR)复合材料(LaFe-DWTR),对其微观形貌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LaFe-DWTR对水中PO43--P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剂投加量、pH和共存离子对PO43--P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揭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相比DWTR,镧和铁负载的DWTR比...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引黄水库沉沙条渠泥沙沉积物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分形特征.采集了引黄供水鹊山水库沉沙条渠6个泥沙沉积物样品,对其粒径、形貌、孔隙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目的是考察由不同模型计算的颗粒孔表面分形维数和标度空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探讨这些颗粒表面微观形貌对其表面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沉积物颗粒的平均...  相似文献   
74.
厌氧污泥颗粒化中微生态形成过程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表征了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的变化,解析了关键微生物中产氢产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及产甲烷菌的动态演替,初步探讨了颗粒污泥微生态群落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正常启动的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生长周期超过180 d...  相似文献   
75.
给水厂浓缩污泥的稳态流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给水厂浓缩污泥,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其稳态流变特性,分别探讨了污泥的典型流变图、污泥浓度和温度对浓缩污泥极限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具有触变及剪切变稀的性质,其极限粘度(η∞)与污泥浓度(TSS)的关系符合指数关系,可用方程η∞=24.43-494.62e-0.14TSS描述.极限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服从于阿伦尼乌斯公式,相应的反应活化能为14.91J·mol-1.此外,宾汉模型可以描述污泥的流变性质,屈服应力随污泥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6.
絮凝形态学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水体中原始颗粒、絮凝剂和絮体3个方面综述了絮凝形态学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分形理论在絮凝理论与工程中的应用。絮体是具有自相似或自仿射和标度不变的分形结构,其分形维数是描述絮凝过程的重要因素。絮体分形结构导致了絮体碰撞的作用半径、有效密度等变化,从而对颗粒物分离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絮凝DAF中试工艺处理密云水库低温低浊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系统研究以硫酸铝和聚铝为絮凝剂时絮凝-DAF工艺中的水力学参数对除浊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铝表现出了更优越的参数值 .在凝聚段 ,聚铝需要的高速混合时间为 15s,而硫酸铝则为 30s以上 ,2者对混合强度的要求为G=300~1000s-1.聚铝的絮凝反应时间为 5.0min以上 ,硫酸铝为 7.5min以上 ,而且搅拌强度范围平均G值 =40~140s-1;确定合适的总平均GT值≥2×104.当应用聚铝为絮凝剂时 ,可以采用两级或三级等速搅拌 .对于仿MJ型的释放器 ,在实验的范围内释气压力为 2.5~3.3kg/cm2 时 ,5.0 %~8.3%的回流比较合适 .气浮接触区的水力条件和停留时间对絮凝气浮的除浊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78.
文章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全谱直读ICP发射光谱仪等现代大型仪器鉴定和常规化学分析技术,对不同筛分粒径下昆明湖沉积物颗粒的组成、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湖沉积物颗粒主要以粉粒和黏粒为主,具有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22.37-160.17 μm;呈现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表面...  相似文献   
79.
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对北京市和广州市三种典型交通道路(峡谷道路、交叉路口、开阔道路)共进行7次连续监测,研究结果发现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和TSP浓度与湿度、温度相关关系不明显,但和车流量以及对照点相应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正相关(5%显著水平).北京市PM10背景浓度值对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起主导影响作用.广州市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浓度值相较北京市更容易受交通道路的影响.北京市和广州市峡谷道路PM10和TS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拟合回归方程系数为1.262(北京市)和1.316(广州市).  相似文献   
80.
钱旭  王毅力  赵丽 《环境科学》2016,37(5):1864-1872
研究了微米Fe_3O_4磁粉调理污泥的投加量的优化以及微米磁粉调理-压力电场污泥脱水工艺(MPEOD)的操作参数(电场作用时间、机械压力、电压)对脱水效果和能耗的影响,分析了磁化调理后污泥上清液、污泥絮体理化性质及接触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米Fe_3O_4磁粉最佳调理投加量为0.15 g·g~(-1);结合能耗与脱水效果,电场作用时间、电压和机械压力分别确定为2 h、30~50 V和400~600 k Pa.当MPEOD工艺的机械压力、电场作用时间和电压分别为400 k Pa、2 h和50 V时,污泥含水率由初始的99.18%降低至44.46%,水分脱除率和污泥减量化分别可达99.34%和98.30%,相应的能耗仅为0.013 3k W·h·kg~(-1).微米磁粉调理污泥时,絮凝作用机制的影响很小,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微米磁粉大大降低了污泥颗粒间的路易斯酸碱作用,致使污泥絮体聚集,絮体间孔径增大,利于脱水.较之经典的DLVO理论,扩展后的EDLVO理论能准确描述污泥颗粒的凝聚及分散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