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7篇 |
免费 | 346篇 |
国内免费 | 69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17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423篇 |
综合类 | 2761篇 |
基础理论 | 491篇 |
污染及防治 | 398篇 |
评价与监测 | 215篇 |
社会与环境 | 154篇 |
灾害及防治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93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662.
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乡村重构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内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出现阶段性的转变,是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论文通过建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测度指数和理论框架体系并以苏南地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受乡村系统内外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城镇化、工业化、政府调控、乡村自身的更新改造和空间生产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乡村聚落空间重构,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未来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路径应是基于多重作用力和不同作用模式基础上的、以城乡资源空间重构为导向的综合创新路径,研究有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63.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蠡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形态及其赋存特征,同时结合间隙水体中DTP(溶解性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各形态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释放风险. 结果表明,蠡湖沉积物中的磷以IP(无机磷)为主,w(IP)占w(TP)的58.09%. IP中以生物可利用性差的Ca-Pi(Ca结合态无机磷)占优势,w(Ca-Pi)为(207.75±48.56)mg/kg,占w(IP)的48.97%;沉积物OP(有机磷)中以活性最差的NA-Po(非活性有机磷)占绝对优势,w(NA-Po)为(195.33±50.73)mg/kg,占w(OP)的67.09%. 间隙水中的磷以DIP(溶解性无机磷)为主,ρ(DIP)占ρ(DTP)的11.86%~86.13%,平均值为59.65%. WA-Pi(弱吸附态无机磷)、PA-Pi(潜在活性无机磷)、Fe/Al-Pi(Fe/Al结合态无机磷)、WA-Po(弱吸附态有机磷)、PA-Po(潜在活性有机磷)的质量分数均与间隙水中ρ(D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w(Ca-Pi)与间隙水中ρ(DTP)呈正相关(P<0.05),w(NA-Po)与间隙水中ρ(DTP)无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即使在外源磷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IP及高活性有机磷的释放仍有可能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664.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测定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HNO3+HF酸体系用微波消解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以混合内标( In、Bi)校正基体干扰和信号漂移,用ICP-MS对其中的16种稀土元素进行了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16种稀土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012 ng/ml~0.069 ng/ml,加标回收率为84.0%~110%,相对标准偏差(n=6)RSD均小于3.5%。该方法可用于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65.
人工湿地常用生物陶粒基质LDHs覆膜改性及其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利用3种二价金属化合物和3种三价金属化合物,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在碱性条件下对人工湿地中常用的生物陶粒基质进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覆膜改性,并将9种不同类型的LDHs覆膜改性生物陶粒基质和普通生物陶粒基质分别填充于10个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实验柱中,进行除磷净化实验.结果表明,9种不同类型的改性生物陶粒基质均能有效提高磷素的净化效果;Zn系LDHs改性生物陶粒对总磷、溶解性总磷、磷酸盐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中Zn Fe-LDHs、Zn Co-LDHs和Zn Al-LDHs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2%以上,对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均超过95%;其对磷素的净化机理主要集中于物理化学作用,同时还应与其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66.
2014年10月5─13日中国东部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及重污染天气. 采用AQI数据分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应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小球探空数据,分析了主要天气型演变、边界层及上空的风场、气象条件特征,以研究此次秋季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成因和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①华北、东北是此次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域内各城市持续数日的污染演变可分为AQI显著上升、持续高值、下降3个阶段. ②在AQI上升阶段(10月6—8日),受大陆高压控制,东部地区出现较弱地方风场和偏南风输送风场,风速在0~2 m/s,相对湿度在22%~86%,3 000 m逆温显著利于污染物积累. ③在持续污染阶段(10月8—11日),海上高压滞留,再加上台风“凤凰”北上阻挡大陆高压影响,使东部地区出现持续4 d的偏南风、偏东风弱风场,风速在1~4 m/s,相对湿度为57%~96%,造成严重污染. ④在AQI下降阶段(10月11—12日),后续大陆高压南下,前部冷锋利于污染物清除,风速达到6 m/s,是AQI降低的主要天气背景场. 因此,持续出现的稳定天气形势是导致此次中国东部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667.
对农作物污染风险进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贝叶斯定理及数据分布特征,建立了贝叶斯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区域大田调查土壤-小麦重金属含量数据,预测小麦籽粒Cd和Pb超标风险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小麦籽粒Cd超标风险时相对偏差较小,以小麦籽粒Cd含量为变量的预测相对偏差仅为(2.66±1.87)%,以土壤DTPA-Cd含量和土壤Cd全量为变量时预测相对偏差则分别为(5.11±3.77)%和(5.88±3.87)%, 3个变量均能使预测结果与真实超标概率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0%.预测小麦籽粒Pb超标风险时,仅小麦籽粒Pb含量的预测相对偏差小于10%.数据来源、数据分布特征和变量的选择是影响贝叶斯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相对偏差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基于大田数据的先验分布,能够有效反映大田生产条件下小麦籽粒重金属与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较准确,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8.
669.
670.
针对后疫情时代下建筑室内净化问题,选取6种过滤单元(1号—G4夹碳布,2号—G4涤纶,3号—F7玻纤,4号—F7静电熔喷布,5号—G4涤纶+F7玻纤,6号—微静电荷电模块+G4涤纶),试验探究其PM2.5净化性能。试验测试了不同过滤单元的一次过滤效率、PM2.5净化效率、阻力、洁净空气量(CADR)与净化能效(CEE)。结果表明:1)5号和6号的组合过滤单元可有效提高一次过滤效率和PM2.5净化效率。2)额定风速下,2号过滤单元阻力最小,5号过滤单元的阻力最大。3)在最大风量工况下,4号过滤单元的CADR和CEE最大,2号过滤单元的CADR和CEE最小,分别约为4号过滤单元的7.13%与6.54%。6号过滤单元相比2号过滤单元的CADR和CEE分别提升约150%与247%,表明微静电荷电模块在不增加过滤单元阻力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一次过滤效率和PM2.5净化效率,有效缩短相同工况下的净化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