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以浙江省7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专家法确定综合权重,将状态空间法与向量模法相结合计算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分析比较2001~2016年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GIS技术对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等级分布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适度可载区并且得到了持续改善;林木采伐强度、森林火灾致灾率、单位面积GDP、单位面积工业产值等指标权重最大;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状况分布不均衡,西南部承载力水平最高,中部次之,浙北地区最低;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高-高聚类显著性更强,且大多集中在浙江省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并探究漂流性鱼卵空间分布特征,于2018~2019年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同时对采集到的漂流性鱼卵进行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结果 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15 963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漂流性鱼卵24种,隶属于1目3科,鱼卵优势种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占总量的32.94%,其次是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占30.80%、12.65%.2018年和2019年平均鱼卵密度分别为5.61±9.72ind./100 m3,9.80±16.09 ind./100 m3,不同种类鱼卵主要出现的时间也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宜昌江段鱼卵密度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江心(2018年为7.54±20.04ind./100m3, 2019年为13.15±25.49 ind./100 m3)>南岸(2018年为6.20±7.92 ind./100 m3,2019年为9.25±14.12 ind./100 m3)>北岸(2018年为3.07±4.71 ind./100 m3,2019年为7.00±11.65 ind./100 m3),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下层高于表层.该研究中获取的鱼卵在河流中的分布特征可为宜昌产卵场定位和产卵规模估算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
根据雪糕厂排放生产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特点,结合监测数据,提出了对辽北地区雪糕生产废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4.
铜绿微囊藻中性红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中性红染色法在藻细胞活性检测方面的运用。对染色剂浓度、染色时间、细胞密度和细胞活性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红浓度为1/5000,染色时间15min时,染色率可以达到98%以上。而常用的台盼蓝染色效果较差,只有50%左右。在藻细胞活性检测中,中性红比台盼蓝更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25.
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的寻租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环境规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寻租空间,可能使得环境管理效果和政策公信度下降,导致社会总福利受损,公众的利益被牺牲,因此应当对寻租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系统分析了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制定、实施和延续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寻租途径,包括游说政府,逃离管制范围,占有配额,拖延缴费,降低核定量和再分配收益.针对三种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逃避付费类寻租行为构建了政府、排污企业和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论证了寻租行为必然带来社会总福利的下降,并用逆推归纳法得到公众参与下环保局和企业的寻租期望值,筛选出了公众举报率,举报成本,企业违法成本,寻租成本等对企业寻租决策影响较大的因素.从完善法规制度和鼓励公众参与两个方面,对减少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中企业的寻租动力,从根本上消除寻租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污水处理厂废水经超声粉碎后,使用TOC/TN仪直接测定总氮.对仪器条件、进样方式、微波粉碎时间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探讨.相对标准偏差<2.35%,测定结果与国标法一致,相对误差<±1.3%,回收率为95.3% ~97.8%.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7.
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混合储备模式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通过理论及算例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储备方案,并揭示了紧急采购价格、生产能力补贴、库存成本及保障能力约束等因素对最优储备方案的影响及其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8.
臭氧-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臭氧-活性炭工艺和活性炭吸附等温线的研究,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Phthlate Esters,PAEs)的可行性.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late,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late,DBP)被选作目标物质.研究发现臭氧氧化能去除40%以上的DMP、DEP和DBP;活性炭对DMP、DEP和DB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Time,EBCT)4~12 min条件下能完全去除水中未被臭氧氧化的DMP、DEP和DBP;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并被用来估算活性炭的饱和时间.实验证明臭氧-活性炭工艺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MODIS 3 km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检验及其环境空气质量指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MODIS C006 3 km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的算法流程,并与AERONET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综合新疆阿克苏地区地面空气子站1年的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环境气象资料(能见度、湿度等),评估了该高分辨率气溶胶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表明,MODIS 3 km AOD与AERONET地基AOD(Issyk-Kul)的相关系数(r)达到0.8836,满足期望误差要求,但存在高估;研究区AOD和PM10存在同步变化趋势,新疆阿克苏市区2个空气子站PM10质量浓度与AOD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55,直接对比的相关性好于类似研究;经高度订正和湿度订正后AOD-PM10的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均有所提高,标准误差和变异系数均下降,但提升并不明显.这一相关性结果与研究区本底气象环境条件有关.MODIS 3 km AOD的季平均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AOD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主要城市春季平均AOD在1.5以上,夏季和秋季AOD均值基本介于0.6~0.7之间,阿克苏市主城区夏秋季AOD季均值仍在1.0以上,反映人口集聚、城市交通工业发展等大气人为污染的增加导致AOD的增高.结果表明,MODIS C006 3 km AOD产品质量稳定,其月、季平均等长时间尺度结果有更好的空间覆盖,可满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0.
作为重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控制径流污染和削减径流总量及峰值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于TSS、重金属和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硝氮去除效果差,砂土填料空隙率小,对水量的调蓄效果差,水力停留时间长,容易堵塞。本研究尝试采用沸石作为滞留系统的基质填料,并在系统底部设置淹没区创造缺氧环境提高系统对硝氮的去除效果。对比了在有无淹没区条件下对模拟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无淹没区条件下,系统对进水TSS负荷的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当进水TSS浓度在100~400 mg/L范围内变化时,出水TSS始终在20 mg/L以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50~250 mg/L,TP浓度为2.5~7.0 mg/L,NH_4~+-N浓度为3.0~4.0 mg/L,NO_3~--N浓度为6.0~10.0 mg/L时,系统对COD、TP、NH_4~+-N、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73%、88%、5%。在有淹没区且进水浓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系统对TSS、COD、TP、NH_4~+-N等污染物的去除均没有大的变化,但对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则上升为74%。同时,系统对Pb、Zn、Cu、Cd等重金属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