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污水处理厂废水经超声粉碎后,使用TOC/TN仪直接测定总氮。进样方式为带搅拌功能的自动进样,样品超声粉碎时间为30 min。处理前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5%,处理后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8%。处理前加标回收率为96.0%~98.5%,处理后加标回收率为94.5%~96.0%。检测限为0.050 mg/L。测定结果与国标法一致,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士1.3%。经t检验,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法简便、快速、无需复杂前处理。  相似文献   
52.
张炳  王珂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3):416-419
以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交易为例,探讨了外部市场(煤炭价格、电力价格)的变化对企业在排污交易市场中的决策影响,以及整个排污交易市场的表现.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和电力的价格会显著影响排污交易市场的价格和绩效;在我国目前煤电价格体系下,煤炭价格的持续上升,将会大大降低配额的价格和市场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53.
基于决策树的土壤Zn含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英  孙棋  王珂  蒋玉根  林芬芳  韩凝 《环境科学》2008,29(12):3508-3512
以浙江省富阳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84个土壤表层(0~20 cm)样点的Zn浓度数据(根据背景值划分为G1、G2、G3、G4和G5共5个层次),并结合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农业用地方式、工矿企业类型、道路和农村居民点等环境因子,采用CART方法挖掘Zn在土壤中的累积规则.利用获得的规则预测剩余41个土壤样点的Zn浓度,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采用CART方法获得的结果比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获得的结果总精度提高了21.95%,在G2和G5层次上模拟精度相差不大,但在G1、G3和G4层次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研究还表明,工矿企业类型在区分土壤Zn含量高低(G1、G2和G3、G4、G5)层次上起主要作用,G1和G2之间,G3、G4和G5之间的土壤Zn含量与pH值、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4.
在应用油粒子法模拟溢油运动时,特征油粒子在体积和油膜粒子化方法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文章就不同特征体积的油粒子对溢油面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溢油量相同时,特征油粒子的体积每减小一倍,溢油扩散面积增加14%-25%,减小10倍时,达到31%-43%.针对溢油扩散面积计算不足的情况,已有学者提出用"两阶段"法进行...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鲁南地区大气中VOCs污染情况及二次生成转化特征,采用PTR-ToF-MS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鲁南某城市下辖6个行政区初夏(2021年5月19—27日)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走航观测,研究该城市不同区域的VOCs浓度水平、组成特征以及对臭氧和SOA的生成贡献. 结果表明:①该市大气VOCs平均浓度为190.96 μg/m3,主要由含氧化合物、烃类、卤代烃、苯系物和含硫化合物组成,其中对VOCs组成贡献最大的物种包括乙酸乙烯酯、丙醛、环己酮、戊烯等. ②含氧化合物和烃类是该城市(除A区外)最主要的臭氧前体有机物,对OFP的贡献率分别达50%和40%. ③除甲苯是C区SOA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VOCs物种外,二甲苯是其他各区SOAFP贡献最大的VOCs物种,贡献率在30%以上. ④因存在较多大型化工企业,A区与其他区大气VOCs组成差异较大,乙酸乙烯酯和二甲苯是其VOCs主要组分,苯系物、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和烃类等四类物种OFP贡献相当,均约占25%;A区大气中VOCs的SOAFP较高,约是其他区的1.5~2.0倍. ⑤通过特征物种比值及走航观测分析发现,A区大气VOCs主要来源于溶剂挥发及燃烧过程,C区VOCs主要源于交通,其他区VOCs主要源于燃烧及工业生产过程;同时,食物加工过程(如油烟)排放也是该市大气VOCs的重要来源. 研究显示,降低大气中含氧有机物、烃类、苯系物浓度是控制该市大气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6.
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铜绿微囊藻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脱氢酶还原法定量地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活性,并对影响活性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TTC浓度大于0.6%时会抑制酶活性,最适TTC浓度为0.2%;脱氢酶还原反应在Tris-HCI缓冲液中能正常进行,而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受到抑制,最适pH值为7.5~8.0;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TTC脱氧酶还原反应的影响较大,最适培养时间为8~16h,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反应不需加入非离子去垢剂,吐温20和曲拉通X-100对脱氢酶反应会产生较强抑制作用.TTC还原所生成的三苯基甲 (TPF)可采用50%乙醇提取.研究显示TTC脱氢酶还原法可以很好地进行藻细胞活性定量化测定.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不同磷浓度条件下铜锈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单独培养和按不同接种密度比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状况,分别计算了各培养条件下两种藻的磷吸收半饱和常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置的磷浓度范围内,两种藻增长速率均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磷浓度变化对铜锈微囊藻的影响较栅藻小。在磷浓度低于100 μg/L时,1〖DK〗∶1共培养体系中微囊藻的增长速率大于栅藻,而磷浓度大于100 μg/L时,结论相反。接种密度比对两种藻的最大密度和增长率均有影响,微囊藻的增长率随着接种密度比减少而增大,栅藻则相反。铜锈微囊藻在10〖DK〗∶1共培养体系中增长最慢,栅藻则在10〖DK〗∶1共培养时增长最快。微囊藻半饱和常数随着在接种密度中所占份额的减少而减小,最小为1035 μg/L,栅藻则没有显示明显规律,在1〖DK〗∶10共培养体系中磷饱和常数最小,为1982 μg/L。无论在哪种培养体系中,铜锈微囊藻的磷吸收半饱和常数均小于斜生栅藻,表明微囊藻对磷营养盐更具亲和性,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环境下微囊藻更易在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58.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生态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但近几年其资源量急剧下降,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及河道整治是导致其资源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确定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同水文情势的关系,为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提供依据,研究选取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期的9项相关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其在四大家鱼产卵场及非产卵场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9项生态水文指标在产卵场断面和非产卵场断面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只是刺激四大家鱼产卵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同时,选取葛洲坝下典型产卵场江口断面,对比分析该断面在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前后四大家鱼产卵期内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取的9项生态水文指标大多无明显差异,个别指标因三峡蓄水略有变化,但由于三峡蓄水后时间序列较短,且2004~2006年长江来水情况较为特殊,因而目前尚无法定量化三峡工程的修建对下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纹特征相似,日龄结构也相似。监利断面2018和2019年苗汛期草鱼和鲢仔鱼苗汛期日龄分布范围为8~15日,其中主要分布在9~12日。2020年草鱼和鲢仔鱼日龄分布范围为10~22日,主要分布在12~15日。这表明,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范围较窄,规格整齐,可能产自相同或相近的产卵场。基于日龄推测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苗汛期仔鱼的繁殖时间与宜昌江段涨水日期基本一致,推测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主要来自于宜昌江段。2018~2020年三峡水库开展4次生态调度,仅2018年6月中旬的生态调度在监利断面出现相应的家鱼苗汛,其它5月底开展的3次生态调度在监利江段未监测到相应的苗汛,可能是因为5月下旬长江中游温度较低、饵料生物较少,影响了鱼苗的早期生长和死亡率。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在6月下旬开展生态调度,对下游仔鱼资源的补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根据辽河流域水土流失实验,核算出水土流失对水污染负荷贡献率,为冶理水土流失、控制河流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