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通过理论分析阀门泄漏率与声发射信号关系,建立公式模型,设计石化阀门气体内漏系统模拟装置,运用声发射检测手段,探讨了闸阀、截止阀气体内漏声发射信号与内漏率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出阀门发生气体泄漏时产生的声发射特征信号参数平均信号电平表征的内漏率诊断公式,为石化企业阀门内漏诊断提供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92.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O3造成农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的基础. 分别在北京和广东东莞建立OTC(田间开顶式气室)系统,开展大气O3对大田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研究,在整个生长期对作物进行O3熏蒸,计算O3暴露量,获得冬小麦和水稻产量与O3暴露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东莞水稻临界水平(以AOT40计,AOT40为大于40nL/L的小时平均φ(O3)与40nL/L差值的累计值)为4.95μL/(L·h),而北京冬小麦为2.44μL/(L·h). 根据我国已有农作物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计算可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AOT40分别为4.950~9.506和2.280~3.858μL/(L·h),水稻对O3的敏感性从我国北方到南方呈逐渐增加态势,但冬小麦对O3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地域变化规律. 在大田环境大气φ(O3)条件下,东莞水稻相对产量损失为2.70%〔AOT40=2.68μL/(L·h)〕,北京冬小麦的相对产量损失为12.85%〔AOT40=6.72μL/(L·h)〕. 我国农作物生长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来建立本地化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用于合理评估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3.
在实务中我们经常用到“同意”和“确认”两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同意”的解释是,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意思或赞成准许;对“确认”的解释是,明确承认某种事实或原则。“同意”和“确认”很显然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语,“同意”更适用于行政审批,而“确认”则倾向于事实认定。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往往将“同意”与“确认”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以常石集团舟山造船厂为列,重点研究了吸附-催化燃烧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光催化技术协同对涂装废气的去除效果及各反应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两种方法的实验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但油气田外排水产量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外排水生态利用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外排水处置矛盾的有效策略之一。为此,探究了在湿地和灌溉生态利用模式下水中典型耗氧有机物(以COD计)和石油烃(petroleum hydrocarbon)在荒漠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原位土壤分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2种利用模式均会导致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排水COD的升高会减缓土壤TOC的流失,但会改变土壤TOC的组成。土壤微生物可有效消减外排水中COD,降低其向土壤深层迁移的风险。TPH易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但低浓度TPH排放的灌溉模式有利于减少土层中TPH的累积。湿地模式下由于水流量大,增加了TPH向地下水迁移的风险。土壤微生物对TPH的降解率可达15%,并导致C25以下的TPH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但C26以上组分的TPH相对含量则有所提升,原因在于短链TPH易被微生物降解,长链TPH不易降解并形成累积。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田外排水生态利用可行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