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国,废铅酸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完整的回收体系。目前回收完全由市场利益驱动,环境监管部门无法获得回收、运输、集中与贮存各个环节的废物流向信息,也无法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目前深入地应用环保物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铅产业链,加强铅酸电池生产与再生的产业互补合作,同时配套积极的资源环境税与退税机制,对提高铅酸电池的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刘晓  胡京南  王红梅  杨丽  张皓 《环境科学》2023,44(4):1924-1932
建材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针对建材行业排放特征的研究总体较少,数据来源较为单一.以河南省建材行业为研究对象,首次将应急减排清单应用到排放清单构建中,通过对应急减排清单、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等多源数据的融合研究,完善和细化了建材行业活动水平数据,建立了更为精准的河南省建材行业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20年河南省建材行业的SO2、 NOx、一次PM2.5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21 788、 51 427、 10 107和14 471 t.其中,水泥和砖瓦是河南省建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占比最高的2个行业,合计超过50%,水泥行业NOx排放问题较为突出,砖瓦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比较落后.豫中和豫北是河南省建材行业排放贡献最高的地区,合计超过全省的60%.建议加快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针对砖瓦等行业完善地方排放标准,持续提升建材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3.
在核算阳宗海入湖总磷负荷、阳宗海水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对阳宗海总磷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并分析了总磷超标原因.  相似文献   
94.
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及环境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电子技术不断升级,电子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电子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废物的飞速增长和国外电子废物的大量涌入,成为中国环境安全重大隐患。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对电子垃圾的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就中国电子垃圾现状、相应的国内外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电子垃圾处理现状,从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战略高度,对如何改善电子废弃物管理现状、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减少电子废弃物产生、降低电子废弃物的危害等进行建议性分析。  相似文献   
95.
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与总磷超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核算阳宗海入湖总磷负荷、阳宗海水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对阳宗海总磷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并分析了总磷超标原因。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垃圾分类回收的关注程度也逐步提高。《“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要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运体系,积极构建“互联网+资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道,实现“两网融合”。高校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试验地。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主要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在利用已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针对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