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11.
近五年中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月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作者根据《中国减灾》所载1990~1994年月灾情记录,经统一编码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以行政县为基本单元的数据库。进而对近五年来中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及其月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与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的平均状况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2.
为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VOCs污染源精准排查,2019年3-4月,利用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青岛市重点区域进行了VOCs走航观测。在排查到的污染源中,工业区的VOCs浓度较生活区整体偏高,且生活区、工业区夜间的VOCs浓度均较白天高。VOCs各类组分中,生活区白天苯系物、卤代烃、烯烃、烷烃的占比均在20%左右,夜间苯系物占比明显升高;工业区苯系物在白天和夜间的占比均最高,其他组分相对较小。浓度较高的前10位VOCs物种中,生活区白天烯烃物种占主导,夜间烷烃物种的比重明显增加;工业区苯系物、烯烃物种在白天和夜间的比重均较大,烷烃物种较小。生活区VOCs的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油品挥发,工业区主要为企业排放。烯烃和苯系物臭氧生成贡献较烷烃高,特别是丁烯、戊烯、己烯、甲苯、二甲苯/乙苯、三甲苯贡献显著,建议作为优控物种重点管控。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M≥4的6759条地震信息和2000年中国672个城市的有关信息,采用中国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和城市地震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指数CV,构建了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指数W X,并编制了相应的分布图.研究表明:中国41.82%的城市历史上发生过≥4的近源地震.CV高值城市的分布与我国城市群、城市带的分布并不一致.华北地区、台湾岛地区是我国城市高危险度的高密集区,其次是福建广东沿海、云南省、新疆天山山脉等地区.WX值在3.0以上的37个城市应作为国家减轻地震灾害的重点城市.  相似文献   
114.
中国救灾物资代储点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优化国家救灾物资代储点布局的目标是要提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和救灾时效性.构建了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交通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包括陆地综合通行能力指数、空运通达时间和陆地交通通达时间,编制了相应的数字地图.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交通综合通行能力在地域上是不平衡的,东南地区远远大于西北地区,其中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大;从通达时间来看,要以现有的10个代储点为中心来覆盖全国,空运至少需要7h,陆地交通运输至少需要48h,这使得许多地区的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因运输时间过长而降低.最后,提出了国家救灾物资代储点的优化布局方案,建议新增6个代储点,以此实现灾中空运3h,全国各地均可送达救灾物资;陆运6h,全国近90%的地区可送达救灾物资.  相似文献   
115.
在经典风险评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简明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了中国九大都市群的水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都市群水灾风险呈现出以都市区中心市为核心的(近)圈层状分布;水灾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唐、吉黑、中原、成渝、辽中南和山东半岛都市群.基于上述研究,强调应建立包含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水灾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与情景模拟以及水灾风险区划与规划的水灾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6.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兴和县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农业旱灾灾害系统及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指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评价:灾前-灾中强调区域农业生产系统的易损性,灾中-灾后强调区域里的人应对旱灾的适应性.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兴和县为例,进行了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带的农业旱灾脆弱性在县域尺度上主要受农牧用地比例的影响,在农户尺度上取决于非农牧收入比例的大小,所以合理、有效的农牧结合发展和非农牧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该地区的农业旱灾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7.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相似文献   
118.
康凤琴  张杰  王静 《灾害学》2007,22(3):49-52,62
通过分析百年尺度上中国西北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和沙漠界线、农牧交错带界线的演变规律,认为:①干旱、半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②生态系统非常敏感和脆弱;③在维持温饱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建立的农、牧业产业结构,是造成西北环境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9.
文章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通过对该县草地状况的分析,以玛曲县20世纪80年代草地状况作为过牧前状态,目前草地状况作为过牧后状态,探讨过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县草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过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即食物生产、调节大气、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控制侵蚀、涵养水源、环境污染净化六大功能。最后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对过牧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玛曲县由于过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食物生产1.50×108元,调节大气1.04×109元,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0.99×108元,控制侵蚀1.02×107元,涵养水源3.94×108元,环境污染净化2.9×107元,总经济损失达到1.72×109元,其中,间接经济损失占91.3%。  相似文献   
120.
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源及贡献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对杭州市室内外空气中PAHs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研究,求得PAHs总量与公共因子间的特征方程.结果表明,影响室内外空气中PAHs浓度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烹调、卫生球的挥发、吸烟及加热、汽车尾气.在吸烟者家庭中,室内吸烟是影响室内空气中PAHs浓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对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BaP的贡献率为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