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变电站的设计、建设考虑到对周边噪声污染的控制,多采用室内型式的变电站。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变压器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主变超温情况频发,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威胁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也会造成了局部供电紧张的局面;本文针对变压器通风及散热能力进行了调查与测试,分析了影响主变散热的原因,并依此提出了解决散热能力不足的应对办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
目前大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未有配备脱硝系统,但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开始改造增加脱硝系统,其中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开始大量用于NOX排放浓度较低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但SNCR脱硝效率偏低、氨逃逸高的问题一直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法。而臭氧氧化技术配合湿法脱硫系统可以有效地弥补SNCR脱硝效率偏低的问题,使用臭氧氧化NO形成易溶于水的NOX,并在脱硫塔中进行吸收,现这项技术已经投入实际的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23.
Fe-MCM-41催化臭氧氧化间甲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应用Fe-MCM-41催化臭氧氧化间甲酚废水.研究了铁的掺杂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浓度和底物质量浓度对间甲酚转化率和TOC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XRD、H2-TPR、穆斯堡尔谱、BET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的掺杂质量分数对Fe-MCM-41在催化臭氧氧化间甲酚中的活性具有较大影响,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4.4%.随着铁掺杂质量分数的提高,介孔分子筛的结晶度减弱,介孔结构晶面间距减小,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整体上呈下降趋势,Fe在介孔分子筛表面仅以γ-Fe2O3形式存在,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铁磁性和稳定性.臭氧在反应中既有直接氧化作用也有间接氧化作用,且二者比近似为1∶1.在模型废水原始p H值条件下,使用Fe掺杂质量分数为4.4%的催化剂,当间甲酚初始质量浓度为500mg·L-1,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1 g·L-1时,30 min内间甲酚转化率为100%,TOC去除率为26.8%.  相似文献   
24.
采用地膜覆盖和施加 γ-HCH(0 ng???g?1、50 ng???g?1、500 ng???g?1)双因素处理进行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盆栽培养试验,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地膜覆盖与施加γ-HCH对土壤温室气体(N2O、CH4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是N2O的排放源和CH4的弱吸收汇.(2)土壤N2O和CO2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3)地膜覆盖显著抑制了无植物处理组第28?—?35 d土壤N2O的排放(P<0.05),以及无植物处理土壤施加γ-HCH时土壤对CH4的吸收峰值(P<0.05);且地膜覆盖极显著促进了CO2的排放(P<0.01).(4)高浓度γ-HCH(500 ng???g?1)处理组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低浓度γ-HCH处理组(P<0.05),施加高浓度γ-HCH(500 ng???g?1)极显著促进无植物处理和种植苜蓿时无覆盖土壤对CH4的吸收峰值(P<0.01);施加γ-HCH会抑制CO2的排放(P>0.05).  相似文献   
25.
中国县域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苑震  曾坚  王森  梁晨 《环境科学》2023,44(1):549-559
县域是实现减排控碳的关键空间单元,研究并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机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县域作为分析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时空演变和异质性特征,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碳排放年均增速为7.12%,历经“大幅上升-缓慢上升-高位波动”3个发展阶段,最终稳定在90×108 t左右;在县域尺度上表现为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2)普通面板回归模型显示,GDP、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人均GDP和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碳排放关系显著,前三者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最为强烈.(3)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高,除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局上稳定表现为促进作用以外,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均在时空上发生了较大转变;表明我国不同类型县域间碳排放水平和主要影响因素各异.该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县域碳排放的演变特征和异质性,有助于优化“双碳”目标的空间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6.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中尚缺乏对工艺设计方案的定量化综合影响评价。为此,基于全生命周期(LCA)框架,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模型(LCA-CEE),并利用该模型对2种不同污泥处理工艺下污水处理厂(A方案:污泥填埋;B方案:污泥-厨余垃圾共消化)以30年为限的建设阶段、运行阶段、拆除阶段中能耗、物耗、污染排放等方面进行综合影响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方案利用共消化热电联产系统发电量高达38.9 MW·h,碳中和率达到133%,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经济效益较A方案提高1.6倍且环境影响显著减小。该LCA-CEE模型从全流程评价节能减排路径,为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7.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几种生物填料的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运行处理成本低、设备少、管理简单、处理效果稳定、便于就地回用等特点.填料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试验共选择5种生物填料砖块、混凝土块、煤渣、陶粒、碎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孔隙率高的煤渣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CODCr平均去除率为56.76%,BOD5平均去除率为86.33%,TN平均去除率为25.70%,TP的平均去除率为56.25%.陶粒、碎石、混凝土、砖块的去除效果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8.
水温和C/N对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氮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量为40 L/d、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以碎石为填料,结合小试实验研究了温度和COD/NH4+-N(C/N)对AO型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处理人工生活污水中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水温和C/N的升高,首先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温为7.3℃、C/N为5时,系统对NiH4+-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1%;其次系统反硝化率逐渐升高,当水温为8.2℃、C/N为6时,反硝化率达到了95.4%;此外,系统中硝化反硝化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温为8.2℃、C/N为6时,系统对TN的去除率达到49.91%.在厌氧阶段,系统TN的去除主要靠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氮脱除,并且存在中间产物积累;进入好氧阶段,系统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只是氮素形态的转化,并未从系统中脱氮.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西安市大气PM2.5污染问题时有发生,PM2.5中附着的有毒有害元素会危害人体健康。为探究西安市大气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8年6月-2019年4月采集45个PM2.5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了西安市大气PM2.5中18种主要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安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79.89±76.12)μg/m3;所测的18种元素年平均总浓度为(4 806.09±960.48) ng/m3,并呈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分布特征。西安市大气PM2.5中18种元素的年均值高低依次为Ca>Mg>Al>Fe>K>S>Zn>P>Cl>Ti>Pb>Br>Cu>Mn>Sr>As>Ni>Se,冬季As、Pb、Br元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这是...  相似文献   
30.
刘婉玉  李珺  王森  袁琪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1):2578-2587
城市污泥施用农田能够改善土壤性状及促进作物生长,但也会使农田存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风险.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作物吸收、累积后经食物链传递,潜在威胁着人体健康. 为探究城市污泥施用农田后PCBs在土壤和作物(玉米和小麦)中的分布特征,解析玉米和小麦对土壤PCBs的吸收和传输规律与差异,以关中地区城市污泥施用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植物种属、污泥施用量和污泥类型的土壤盆栽培养试验. 结果表明:①城市污泥施用后造成土壤、玉米和小麦的PCBs污染,土壤、植物根和地上部分以低氯代PCBs〔一氯代PCBs(mono-PCBs)~五氯代PCBs(penta-PCBs)〕为主,且百分含量呈依次增加趋势. ②与种植前相比,种植植物后土壤中更低氯代的PCBs占主导;且土壤∑PCBs消减了20.00%~79.30%,各处理对∑PCBs的消减差异表现为玉米高于小麦、单倍污泥施用量高于双倍污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污泥施用处理∑PCBs的消减率最高. ③植物根可以吸收土壤PCBs并向地上部分传输,且吸收和传输能力与植物种属、污泥施用量和污泥类型有关,小麦对污染土壤∑PCBs及各PCBs同系物的吸收能力均强于玉米,而传输能力较弱;双倍污泥量施用下植物根对∑PCBs、一氯代PCBs(mono-PCBs)~四氯代PCBs(tetra-PCBs)和六氯代PCBs(hexa-PCBs)的吸收减弱;有机质含量最低的污泥施用下植物根对∑PCBs的吸收能力最强. 研究显示,城市污泥施用会引起土壤和作物PCBs污染,种植作物能消减污染土壤PCBs,而小麦和玉米对土壤∑PCBs及各PCBs同系物的消减和吸收传输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