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31.
安庆市降尘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究安庆市降尘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在市区设置48个采样点采集降尘,分析降尘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安庆市降尘中Cu, Zn, Pb, Ni, Cr, As, Cd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4.1,640,128.9,55.4,128.7,63.9,2.98mg/kg.富集因子分析显示:Ni和Cr为轻微富集,Cu, Pb, As的富集因子较高,Zn和Cd为极强富集,其富集指数分别达到10.25和29.53.地积累指数评价平均生态危害表明:Cr和Ni属于轻度污染,Cu, Pb,As处于偏中度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Zn属于中度污染,部分地区达到重度污染,Cd处于重污染到严重污染之间,其平均污染指数为5.07属于严重污染.手-口途径摄入是降尘重金属引起非致癌风险的最主要途径 ,总非致癌风险次序为As > Cr > Pb > Cu > Cd > Ni > Zn,其中手-口途径儿童As的暴露风险HQing已达到2.72明显超出限值1,易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其他金属风险均低于限值,不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降尘中的Ni, Cr, As, Cd通过呼吸途径不具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32.
多孔介质表面化学异质性对胶体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在污染物迁移、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胶体在未酸洗和酸洗过的玻璃珠中的迁移行为来探究多孔介质表面异质性对胶体迁移的影响,并通过扩展DLVO理论来计算每一组中胶体与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不论在有利环境还是在不利环境下,多孔介质表面的化学杂质均会提高胶体的吸附能力,这主要归因于胶体在初级势阱中的吸附.不利环境下,多孔介质表面的化学杂质能够将不利环境转化为有利环境,而在有利环境下,化学杂质的存在可能提高胶体的单一拦截效率(η_0).此外,研究发现,高pH溶液仍然能使胶体从多孔介质表面解吸下来,并且沥滤作用仍被低估.本研究对化学杂质在胶体迁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为胶体迁移行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33.
张佳  任秉雄  王鹏  王崇臣 《环境化学》2013,(8):1539-1545
为研究山茶籽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对不同温度下(298、303、308、313、318K)的吸附数据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sh模式进行拟合,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山茶籽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了Gibbs自由能变(ΔGθ)、焓变(ΔHθ)和熵变(ΔSθ)等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山茶籽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行为.Gibbs自由能变(ΔGθ)、焓变("Hθ)和熵变(ΔSθ)均小于零,说明此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的、趋于有序的吸附过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用于描述山茶籽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34.
超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效果及污染机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PAC-UF)对去除微污染水效果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对CODcr、NH3-N、UV254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92%、40%~70%、71%~95%、95%~9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材质和不同孔径超滤膜的膜污染行为,根据Hermia模型分析膜污染发现,三种材质超滤膜中,PVDF膜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而不同孔径的超滤膜所对应的膜污染模型是不同的,分析膜污染模型发现,滤饼层阻力在膜过滤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35.
以NaNO2为催化剂、2,4,6-三氯苯酚(TCP)为共氧化物质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进行了催化湿式共氧化(CWCO)降解,研究发现,在NaNO2存在的条件下,TCP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BPA的降解:在170℃、0.5MPa氧气压力条件下反应6h后,催化湿式共氧化体系中COD去除率达到了71.2%,而BPA单独氧化降解时,COD去除率仅为24.7%.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反应时间、TCP浓度和NaNO2浓度对BPA降解效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优反应条件(170℃的反应温度、0.5MPa的氧气压力、6h的反应时间、0.5mmol/L BPA、0.5mmol/L TCP和0.1mmol/L NaNO2).在优化条件下,BPA和TC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6.4%,同时反应后溶液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BOD5/COD值从反应前的0.08增加到了0.95.另外,GC-MS结果表明,BPA和TCP降解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酸,分别是乙酸,2-甲基戊二酸,丁二酸,3-甲基己二酸,己三酸以及1-丙烯基-1,2,3-三羧酸.该共氧化技术为污染水体中BPA和TCP的同时去除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36.
突发水污染应急响应过程最为关键的需求是"应急处置",决策者需要快速准确地选择适宜的应急处置技术,制定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技术预案编制过程中只能依据典型污染情景提出应急处置工程实施操作路线,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情景,因此,有必要依据具体污染情景或工况动态生成处置技术方案.本研究将应急处置技术预案(方案)拆分为"案例-技术-材料"3个模块,系统地提出"相似历史案例筛选、应急处置技术筛选、应急处置材料筛选"三步筛选模式及决策模型,开发软件平台用于智能生成应急处置技术预案或方案.以2011年浙江建德新安江苯酚污染事件为案例进行验证分析,快速生成了基于吸附技术与混凝技术的处置方案.结果表明,该三步筛选框架、模型群组及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极大地提高了水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筛选的效率和科学性,可为响应者实施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在方法学上丰富了响应阶段的应急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337.
基于SWAT模型的圩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荻泽联圩为研究对象,应用SWAT模型模拟太湖流域典型圩区农业非点源产污规律,建立了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实现了流域的空间参数化过程;将参数化过程中提取的模型参数纳入到数据库中统一管理,按照模型要求建立了数据库字段和参数内容的对应表,解决了模型运行时众多离散单元的自动赋值问题;采用虚拟水库控制技术,解决了SWAT模型在控制出流的圩区中的应用弊端。  相似文献   
338.
王鹏  姚琪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03-906,910
拟建崇海公路大桥位于长江口北支上段,东距北支入海口约70km,该河段河床宽浅,沙洲众多,河势多变,长江口潮型属浅海不规则半日潮,桥位附近青龙港平均涨潮历时3.06h,落潮历时9.19h;涨潮平均流速一般大于落潮平均流速。为了分析公路大桥建设对长江海门段流场和浓度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考虑到该水域水深较浅。低潮时大量露滩的特点,采用基于无结构网格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守恒性、逆风性等优点的有限体积Osher格式建立二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桥墩处理上,改变传统的用网格贴合挡水物的方法,直接将桥墩作为陆地边界生成无结构网络。由建桥前后的流速对比图可以发现靠近桥墩的水域流速减小,而墩间流速增大,这与实际情境十分吻合,说明将桥墩作为陆地边界的处理办法是可行的,对比建桥前后的污染带,发现建桥后桥位下游污染带有所减小,但不明显,这与建桥后流场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建桥后桥墩起一定阻水作用,涨落潮时桥位下游流速均存在 减小的趋势,而且岸边正好位于桥墩的密集区域,流速减小更为明显,这一区域流速值的减小范围在0.28m/s以内。由于对时间项的离散采用显格式,受计算稳定性的限制,时间步长必须取得很小,从而需要消耗大量计算时间,这是今后模型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39.
为探究不同矸石散体粒径对煤矸石山斜坡面渗透特性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柯兹尼理论和Rosin-Rammler模型,分析了煤矸石山斜坡面不同高度矸石散体的粒度组成分布函数与自然分级现象,确定了矸石散体级配参数与分形维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并结合渗透率测定试验建立了煤矸石山斜坡面高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矸石散体粒径分布与其取样点的高度密切相关,中间粒径D50和平均粒径■均随取样点高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中间粒径D50的减小速率相对较大;矸石山斜坡面取样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与矸石山整体高度的比值越大,矸石散体的级配效果越好;分维数与不均匀系数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而其与曲率系数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斜坡面上部到底部的不均匀系数呈现出由平缓到陡峭的变化趋势,上部与中部的不均匀系数均大于5,且曲率系数在1.2~1.7范围内,可以确定矸石山斜坡面上、中部的散体级配相对较好;明确了渗透率k与分维数D的相互关系,分维数越小,渗透率越大。  相似文献   
340.
针对川西南地区地震频发的特点,以某砂岩矿均质边坡为工程背景,在该矿区进行实地取样,开展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采用适合小样本数据的Bootstrape法确定岩体强度;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分析该砂岩矿边坡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分析不同折减系数下的塑性区分布状态、关键点位移的变化趋势以综合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得到在3种地震波形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震级下,采用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所得到的稳定性系数较拟静力法增大12%。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边坡工程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