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
为探究呼伦湖中As(砷)的时空变化格局及成因,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采集呼伦湖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对As的时空分布及其组成特征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呼伦湖中As的来源及环境因素对水体A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呼伦湖水体中ρ(TAs)(TAs为总As)在6.6~87.3 μg/L之间,平均值为47.0 μg/L,其中ρ(DTAs)(DTAs为溶解态TAs)占比为70.6%~99.8%,且As(Ⅴ)(砷酸盐)为主要存在形态.春季、冬季ρ(TAs)平均值高于夏季、秋季,且冬季ρ(TAs)的空间分布与其他3个季节差异明显.②表层沉积物w(TAs)为1.64~15.49 mg/kg,各季节w(TAs)空间分布均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w(F1)(F1为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As)和w(F2)(F2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As)在w(TAs)中的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31.7%和30.0%,一定环境条件下F1和F2易向水体迁移,是水体中As的主要来源.③呼伦湖水体pH、冬季冰封、入湖河流等环境因素均可影响水体中As的时空分布,其中冰封引起的沉积物-水界面缺氧环境及污染物浓缩效应是造成冬季湖泊西北沿岸水体ρ(TAs)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呼伦湖水体及沉积物中的As均以自然来源为主,其中沉积物释放及环境变化是水体中As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
预处理对造纸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碱(NaOH)和生物(蘑菇渣、绿色木霉)2种方法分别预处理造纸污泥,并将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进行联合厌氧消化,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造纸污泥的影响以及对后续联合厌氧消化甲烷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污泥经过碱(NaOH)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蘑菇渣、绿色木霉)后,污泥颗粒的结构变得紧实、平滑,颗粒间的孔隙度减少,污泥絮体中的纤维长度明显变短、污泥中的SCOD增加了35.5%~1130%、VSS降低了6%~19%、SVsludge增加了32%~192%,NH3-N浓度提高了36%~62.4%,表明预处理后污泥中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且碱预处理对污泥产生的变化较生物处理大;经预处理后的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联合厌氧消化,甲烷得率分别为:NaOH预处理0.32m3 CH4/kg VS、蘑菇渣预处理0.23 m3 CH4/kg VS,较CK分别提高了54%~88%和12%~34%,可见碱预处理提高甲烷产率效果更明显,由于蘑菇渣预处理具有成本低、解决二次污染、实现废物再利用等优点,因此两者在预处理提高造纸污泥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联合厌氧消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温单相间歇式厌氧消化工艺,对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制沼气,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产甲烷性能以及TS、C/N、接种量三种因素对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各处理的VFA、SCOD与累积甲烷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VFA、SCOD指标均在12d左右达到最高值,各处理中仅T3在VFA高峰期表现出甲烷菌活性抑制效应,TS对三个指标均产生显著影响,系统的累积甲烷产量最高达5482ml;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三个因素对系统累积甲烷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TS>C/N>接种量,其中TS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最佳工艺条件为:TS=10%、C/N=20、接种量=5%,该条件下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的用量比为10:1.  相似文献   
34.
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钢管挤压穿孔过程。在挤压速度和摩擦等不变的条件下,主要通过对穿孔针头部尺寸及外轮廓线形的设计进行调整,进而达到优化的目的,使金属废料最少。  相似文献   
35.
珠海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珠海红树林资源的现状,阐述了在珠海开展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珠海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即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工作是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红树林保护条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是红树林得以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营造和恢复红树林是必要措施,红树林的科学研究是理论支持,而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则是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6.
朱健  王平  夹书珊  李猛  雷明婧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876-3886
耐性机理的系统解析对于旱柳在土壤Pb污染控制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旱柳对Pb的耐性机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旱柳对Pb的耐性、富集、转运特征,采用STEM、EDAX、FTIR分析了旱柳对Pb的胁迫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含量(≤600 mg·kg-1)Pb对旱柳生长有促进作用,高含量(≥1000 mg·kg-1)Pb明显抑制旱柳的生长;旱柳对Pb具有很高的耐性,耐性指数TI(%)可达108.32,属Pb高耐性植物;旱柳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富集系数均值可达7.5773,而对Pb的转运能力较弱,转运系数均小于1;低含量Pb胁迫不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也不会促生丙二醛(MDA),而高含量Pb胁迫明显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使MDA大量生成,导致严重的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膜损伤;抗氧化酶(POD、CAT、SOD)及可溶性蛋白能够对低含量Pb胁迫做出积极有效的响应,但无法清除高含量Pb胁迫所产生的毒害;扫描透射电镜(STEM)分析表明,Pb胁迫使根系发黑、萎蔫,茎部破败、堵塞,叶片褶皱、卷曲,破坏气孔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Pb胁迫使导致膜脂过氧化和膜损伤的自由羟基增多,而使对Pb具有络合、螯合作用的连生羟基、巯基、羰基数量减少;能谱(EDAX)分析表明,Pb胁迫抑制了Ca、K的吸收,同时干扰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脚手架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减少脚手架事故给作业人员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脚手架特有的结构形式、搭设特点、作业环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AHP-熵权法和可拓物元理论,构建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用于西安市某脚手架工程进行实例验证,得出该脚手架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可拓物元模型的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对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正> 硝酸盐氮的化学分析,大多采用酚二磺酸法。此法干扰离子多,预处理麻烦,分析周期冗长,常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为此本文参照有关文献([1][2][3]),拟定了测定硝酸盐氮的苯酚法。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法测定湖、塘水样,简便、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在3%以内,回收率在97.1%~104%。一、方法原理苯酚与硝酸根在强酸条件下进行硝化反应,生成邻硝基酚和对硝基酚,在碱性条件下显黄色,在400纳米波长处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39.
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是常见的稻田杂草类沉水植物,但在水污染防治中较少被研究应用.本研究利用典型黑臭河道中厌氧还原态的底泥模拟构建污染水体,考察矮慈姑在其中的生长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矮慈姑及其根系对底泥具有非常强的耐受性,经过180 d的生长,其植株数量扩增了20倍以上,生物量(干重)达到(411.09±136.19)g·m~(-2),不但地上部分形成了对底泥密集覆盖的沉水植被层,而且地下部分在底泥中也形成了发达的根系.对矮慈姑根与茎叶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矮慈姑的根冠比高达0.66±0.36,远高于其它沉水植物,表明矮慈姑的根可以抵御底泥中还原态物质的胁迫作用,从而发育出较庞大的根系.矮慈姑生长使得底泥中还原性物质浓度大幅下降,相较初始底泥,矮慈姑根系到达的底泥区域中典型还原物质亚铁(Fe(Ⅱ))和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分别下降了92.6%和96.3%.此外,矮慈姑生长也较好地阻控了底泥中氮、磷向上覆水释放,使得上覆水氮、磷维持在较低的浓度范围.上述研究结果首次发现,矮慈姑能够很好地耐受重污染水体中厌氧还原态的底泥并可对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去除,在黑臭河道等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作为沉水植被修复的先锋种,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野生水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暴露(001)晶面的Bi2WO6纳米片,利用光还原法将Pt纳米颗粒负载于其表面.选择苯甲醇氧化和罗丹明B(RhB)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苯甲醇氧化实验中,Pt负载暴露001晶面的Bi2WO6样品的苯甲醇转化率为20.7%,约为未负载样品的2倍.在RhB降解实验中,Pt负载样品在光照40min后对RhB的矿化率可达81.1%,而未负载样品RhB矿化率仅为55.8%,表明Pt负载样品具有更优的降解速率和矿化能力.催化剂性能的提升归因于高能晶面暴露和Pt负载的协同作用.Pt纳米颗粒的负载作为助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同时提高了晶面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