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基于植物生长模型,考虑到植株体内养分含量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指数施肥法对美丽异木棉、红花荷和黄花风铃木3种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树种幼苗进行N素指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指数施肥能给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带来显著的影响:(1)不同氮素处理间幼苗生长差异显著,其中美丽异木棉处理Ⅵ(5 000 mg)的苗高、地径及总干质量表现为最佳状态,红花荷与黄花风铃木的处理Ⅴ(4 000 mg)效果最好。3个树种幼苗各生长指标受N素影响的程度表现各不相同。(2)3个树种各处理间幼苗的根系变化有差异。美丽异木棉和红花荷幼苗根系的体积、表面积、投影面积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氮素对根系长度、根系的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的影响在3个树种上有不同的表现。(3)3个树种各处理间幼苗叶片的变化有显著差异。氮素对叶片的影响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变化,几乎所有幼苗的叶片长宽比随着氮素的施入,趋势基本保持稳定,而叶面积、叶片周长、穿孔数量等指标变化有差异。  相似文献   
43.
高磁分离(高梯度磁分离或称高梯度磁过滤)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是有潜力的。目前,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尚限于在钢铁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本文就高磁分离技术在重金属离  相似文献   
44.
详细介绍了战斗机飞行员新型YM9915加压供氧面罩和TK - 11飞行保护头盔配套的高空供氧防护性能生理评价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了新型加压供氧面罩与飞行保护头盔配套的供氧防护性能特点 ,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5.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食物转化和能量传递等重要环节,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土壤原生动物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生物,具有比其他土壤动物更独特的优势,如结构简单、呼吸效率高、生命周期短、对污染反应迅速、分布广泛、不受季节和地区差异的限制等。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概述了土壤原生动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监测的生物指示作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5种沉水植物对斜生栅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处理方式下化感作用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5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共培养以及用这5种植物的种植水、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藻细胞数量及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植物与斜生栅藻共培养时抑藻效果最明显(1.6×108 cells L-1),其斜生栅藻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种植水(6.2×108 cells L-1)和浸提液组(4.5×108 cells L-1)(P<0.05),但5种植物间的差异不显著;除黑藻外,其他4种植物的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均表现出对斜生栅藻明显的抑制效果,斜生栅藻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黑藻组(P<0.05);5种植物的种植水培养斜生栅藻时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抑藻效果,且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因不同植物和不同处理而有着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7.
红树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应与其根区微域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简称DOM)密切相关.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和三维荧光分析法对5种主要红树植物建群种的DOM浓度和组分进行原位采样与测定.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孔隙水DOC的总平均值分别为207.87 mg·L-1、144.51 mg·L-1.从三维荧光光谱图及荧光特征值r和荧光指数FI判断,根际土中有机物浓度及成分均大于非根际土中,根际土孔隙水DOM的内源性较非根际土中强,外源输入的腐殖酸量大于富里酸量.  相似文献   
48.
氮氧化物在闽南地区酸雨中的贡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闽南地区降水?雾水和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分析,说明闽南地区酸雨是燃煤和光化学烟雾混合型污染;闽南地区降水的SO2-4/NO-3比值是我国主要酸雨区中最低的,NOx是闽南地区酸沉降形成的重要致酸前体物之一;闽南地区酸沉降中的NO-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源排放。   相似文献   
49.
福建省碳排放预测与碳达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0—2019年福建省碳排放量数据,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利用岭回归并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福建省2020—2050年碳排放量进行实证研究,预测不同情境下福建省碳达峰的时间与碳排放峰值,为探讨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省在2000—2019年期间未达到碳排放峰值,且人均GDP与碳排放量没有出现倒U型曲线;(2)在基准情境下,福建省将在204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4.730×108t;在产业结构优化情景、节能情景和粗放情景下,福建省碳排放峰值分别约为3.979×108t、4.502×108t和6.799×108t,分别于2034年、2040年和2040年实现碳达峰;在绿色发展情景下,福建省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为2.976×108t。对比之下,绿色发展情景是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的最佳发展路径。最后,从法律政策、能源体系、产业结构、碳交易市场等方面探讨福建省如何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50.
通过生菜盆栽试验,研究四环素(TC)和铜(Cu)复合污染胁迫下施用不同生物炭(苹果枝条、玉米秸秆和谷子秸秆生物炭及其改性生物炭)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的生菜株高、根长、株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增加(P<0.05).添加不同生物炭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生菜生理指标中硝态氮、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幼苗期和成熟期生物炭对生菜生理指标的影响趋势一致.与CK相比,添加生物炭后生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TC和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菜地上部TC和Cu分别降低了2.49%~92.32%和12.79%~36.47%,地下部TC和Cu分别降低了12.53%~55.64%和22.41%~42.29%.相关性分析表明,生菜硝态氮、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生菜T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生菜T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菜抗性基因与T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趋势上,改性生物炭对提高生菜生长及降低污染物累积的效果优于原生物炭,其中改性谷子秸秆生物炭的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