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JT型化学抑尘剂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目前,在国内煤炭采掘、装卸储运作业的粉尘防治技术中,由于喷水增湿的抑尘方法初投资低,维修使用方便,已成为主要的防尘技术措施。但是在实施中,由于煤炭表面具有疏水特性,而且因煤种不同其疏水性能相差甚远,水对于一些疏水性较强的煤炭  相似文献   
42.
最近,玉林市安监系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讲话,把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责任意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  相似文献   
43.
区域排污的总量控制方法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采用的最先进且卓有成效的定量环境管理手段,在我国正处于萌芽阶段。木文在借鉴10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总量控制的模式。主要内容有:1. 区域总量控制模式的建立; 2. 总量控制与治理污染;3. 总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4. 实施本模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4.
饮用水中微量有毒有机物活性炭处理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初步研究了粒状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对饮用水中多环芳香烃类(PAHs)、邻苯二甲酸酯类(pTEs)两大类微量有毒有机化台物的击除效率。结果表明,粒状活性炭对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击除效果均很理想,活性擞纤维对多环芳烃的击除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击除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农业的环境保护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大组成部分,保护好农业环境是当前一个非常重大和十分紧迫的任务。文章分析了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46.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法处理被污染的空气这一技术已经被德国和荷兰成功地运用了20年之久,但是在国内还属于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3种主要形式: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的原理、流程和几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以上3种反应器及其不同支撑材料的优缺点。目前,气态生物反应器主要以通用的指导方针、试验性的研究和来自类似应用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47.
为量化评价城市道路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支持城市道路规划,以及有效开展应急疏散管理,提出1种城市道路的人员疏散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设定多种影响因素,构建道路疏散风险评价函数,并结合临界簇模型,运用实时交通态势数据与动态人口数据,评估不同时间的道路疏散风险。以上海市外环线内区域为研究区,开展道路疏散风险综合评价与突发事件情景下的道路疏散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空间量化表达道路的人员疏散风险。评价结果能够为城市道路设施规划提供帮助,为提升城市应急疏散管理效率,降低事故的伤亡与损失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一稻两鸭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稻共作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的重要技术,对稻田土壤养分消耗具有一定的缓冲和调控作用。但在鸭稻共作有机生产模式中,外源性化肥投入的缺乏常常成为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为更好地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养分供应的问题,对常规鸭稻共作进行了调整,建立了2种"一稻两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常规稻作、常规鸭稻共作、一稻两鸭轮养及一稻两鸭套养4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稻作,3种鸭稻共作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全钾、全氮的含量,同时减小碱解氮的消耗。与比生产前期相比,生产结束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3种鸭稻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生产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在生产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的降低程度低于常规稻作。早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的土壤全磷含量比常规稻作分别高出13.53%和11.01%。与常规鸭稻共作模式相比,一稻两鸭轮养和套养模式增加了全氮以及全钾有机物的积累,同时减缓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下降。晚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出3.7%,10.39%和7.59%。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早稻时期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的水稻产量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12.90%,晚稻时期则比常规鸭稻共作高12.19%。一稻两鸭共作模式中,由于两批鸭子的存在,其排便和中耕作用几乎贯穿于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培肥效果与常规鸭稻共作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利用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评分方式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理论分析表明:现有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为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确定评价指标、用AHP确定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指标合成方法由线性求和向加乘混合发展、评价结果都采用分级制以确定建筑实现绿色的程度。最后指出了当前绿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两点不足:评价结果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重视技术的应用,忽视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0.
以污水厂长序列运行数据为基础,反推脱氮实际影响因素,开展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年4月前后TN出水平均浓度降低58%;受季节和污水厂升级改造影响,温度由15℃升高至25℃,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由4300 mg/L增至8000 mg/L,活性污泥成分增加,脱氮效果提升;BOD 5/TN和pH值等变化相对稳定,温度、MLSS是影响该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因素;当反应温度为(25±5)℃,pH值为7.5±0.2,MLSS为4800 mg/L时,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硝酸盐氮去除率达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