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北方大型居住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天津某大型居住区内的一处景观水体进行了长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体总磷(TP)、总氮(TN)含量分别为0.06~0.26 mg/L、0.69~2.6 mg/L;综合富营养化指数(TLI)为45~65,该景观水体属于中-富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蓝藻、绿藻及硅藻组成。对位于下风向湖滨区水面漂浮絮体分析发现,该絮体主要成分为浮游植物,其活体成分以硅藻为主,藻密度达1.49×109个/L,显著富集氮(189.83 mg/L)、磷(27.4 mg/L)。若对该富集絮体进行定期打捞,可有效降低水体内源营养物质含量,有利于景观水体水质保持。  相似文献   
402.
珠江下游至伶仃洋水体中多环芳烃的相态分布和传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河口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相态分布、传输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本文沿珠江下游至河口对表层水体PAHs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16种优控PAHs的总浓度为(17.50~168.35)ng/L,平均83.40 ng/L,其中溶解相为(3.76~83.60)ng/L,颗粒相为(1.59~84.75)ng/L。PAHs浓度自下游至伶仃洋有波动降低的趋势,该趋势受陆源的持续输入、浮游植物的吸附吸收以及海水的稀释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PAHs组成及两相分配的变化主要受控于输入特征、悬浮颗粒物和黑碳吸附以及盐析效应等环境因子。荧蒽和芘的分配系数Kp自珠江下游至伶仃洋的逐渐下降也说明了海水的稀释显著降低了悬浮颗粒物对PAHs的吸附。另外,特征化合物比值沿程的变化不仅指示了PAHs在广州段水体中较长的停留时间,也说明了虎门河口存在持续的PAHs输入。利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指示出煤和木材燃烧以及机动车排放是该区域表层水体PAHs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约贡献了80%的PAHs输入。  相似文献   
403.
以陕西省3个典型区域的3条高速公路为例,在构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旨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为后期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投资预算设计和资金管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4.
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的烧结无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氧烧结法和还原烧结法处理苏州河底泥,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无害化效果.结果表明,有氧烧结温度900℃以上时,对Cu、Pb、Zn、Cd去除率达40%~65%;烧结温度为500~900℃时,尽管对Cu、Pb、Zn、Cd去除效果不明显,但能有效抑制其溶出.有氧烧结法不仅不能实现Cr的去除,而且会增加Cr的溶出,这是由于有氧烧结过程中Cr(III)被转化为Cr(VI),而底泥对Cr(VI)的吸附能力很有限.还原烧结法则能有效防止底泥中Cr(III)向Cr(VI)的转化,从而抑制包括Cr在内的重金属的溶出.  相似文献   
405.
介绍了苏州市生活垃圾"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分类模式,以及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体系、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置体系,提出关于垃圾分类对垃圾减量的贡献、厨余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垃圾分类的主要推动力及垃圾分类模式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6.
循环流化床二段燃烧燃煤过程中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石英循环流化床燃煤装置上,进行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O明显下降,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O的下降速率明显一些;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2O开始升高,但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反而开始下降?此外,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2O随二次风变化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斜率都略大?   相似文献   
407.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过去一直认为生物源N2O仅由土壤中的微生物过程所产生,但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参与了N2O的产生、排放,对N2O的通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综合报道了多年来植物排放N2O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植物本身可以产生N2O,某些植物排放量可达到与土壤排放相当的水平,影响N2O释放的因素有植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养分供给、光照强度及N2O浓度等;植物影响土壤N2O的产生、传输、释放,植物通过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进而影响N2O的产生、排放,同时对淹水土壤中N2O的释放起到了重要的通道作用;植物类型和不同环境因素对N2O产生、排放影响不同,尤其是豆科植物根瘤菌对N2O的影响应引起更大的关注。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8.
为了去除化工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废气,用粉煤灰、廉价易得的黏土类矿物及碱土金属化合物制成一种新型酸雾吸附剂.通过配方均匀设计方法设计出不同比例的吸附剂,探讨了5 h的HCl的吸附量的变化,最终通过回归及规划求解得出最佳配方比例,并研究了空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沸石和消石灰的最佳配比为0.50:0.35:0.15(质量比),在文中所述条件下,其5 h吸附的总吸附量为347.36 mg/g,HCl的吸附量为215.72 mg/g,且吸附效率保持在97%以上.该吸附剂在较高空速(5 000 h-1)的条件下吸附效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409.
为研究西安市城市降尘和土壤尘PM10和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丰富大气降尘的成分谱库,于2015年4~5月收集了西安市城区5个点位的城市降尘和周边16个点位的土壤尘样品,通过ZDA-CY01颗粒物再悬浮采样器获得PM10和PM2.5的滤膜样品,使用Model5L-NDIR型OC和EC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定量分析了西安市城市降尘和土壤尘PM10和PM2.5中碳组分特征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降尘PM10和PM2.5中OC的占比差异较大,分别为6.0%~19.4%和7.6%~29.8%.不同站点降尘PM10和PM2.5中EC的占比较小,在城市站点的占比分别为0.6%~2.2%和0.2%~3.6%,而在多数外围土壤尘中几乎检测不到EC的存在.PM10中含碳组分的占比为:城市降尘>外部对照>河滩土>土壤尘,PM2.5中含碳组分的占比为:城市降尘>土壤尘>外部对照>河滩土.不同站点降尘含碳气溶胶均以OC为主,在城市降尘中相对较低,在PM10和PM2.5中OC占总碳(TC)的比值分别为85.2%~95.3%和87.9%~98.9%;在土壤尘中OC的占比较高,均超过99%.含碳物质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不同城市站点降尘中碳组分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不同土壤尘中碳组分的差异较大.城市和土壤降尘中碳组分主要受生物质燃烧、燃煤、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等污染源的影响,PM10和PM2.5中含碳气溶胶的来源贡献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10.
日本9.0级特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事故后,在我国口岸开展货包的放射性检查工作,对保护来自日本的入境人员的身体健康,相关入境物品的安全以及环境安全意义重大,但在检测方法、污染处理适用标准上存在一定的模糊和误区。本文通过对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相关条文的分析探讨,明确在货物放射性污染处置上要严格按法律、标准办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规范了现场检测方法;对货物现有的表面污染标准:“放射性污染小于0.04Bq/cm2,B放射性污染小于O.4Bq/cm2认为是合理的,但去污后处置时应适当放宽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