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8篇 |
综合类 | 289篇 |
基础理论 | 59篇 |
污染及防治 | 23篇 |
评价与监测 | 20篇 |
社会与环境 | 33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水质改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改善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思路,在太湖梅梁湾水源地实施了旨在恢复水生植物的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2003 年8月开展的本底调查及2003年9月~2004 年11 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示范区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示范区内各点位的透明度、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等指标均超标,水质为Ⅳ Ⅴ类,表现为富营养化水平;各项工程措施实施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溶解氧明显升高,全年较2003年8月份升高34%,夏季较2003年8月也升高了17%,10个点透明度平均由0.29 m提高到0.35 m,增加了21%,强化净化区较外围区提高0.05 m。但是,上述水质改善仅是生态工程物理效应的结果,由于水生植物尚未恢复,因此,有些指标的改善并不明显,如叶绿素等。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水生植物得到恢复后,其水质改善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3.
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林丹的酶促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白腐菌株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有机氯杀虫剂林丹的酶促降解机理及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株的纯培养、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等过程,提取到胞内粗酶液和胞外粗酶液,并研究了胞内及胞外酶对林丹的降解特性、最佳降解条件及动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胞内酶起主要的降解催化作用,相同处理时间内对林丹的降解率是胞外酶的4~5倍。胞内酶降解林丹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5.0,最适条件下反应2 h后的林丹降解率为64.0%。胞内酶在25~40℃、p H值在4.0~6.5时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活性,对林丹的降解率在50%以上。胞内酶降解林丹的米氏常数Km为1.30μ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18μmol/min,表明胞内酶对林丹有较强的亲和力,降解林丹速度较快。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五氯环己醇和四氯环己二醇被鉴定为林丹的胞内酶代谢产物,表明胞内酶可通过连续的脱氯及羟基化作用将林丹转化为多羟基化产物,该途径不同于目前所报道的白腐菌对林丹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34.
卤代芳烃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正龙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1):50-53
提出表征成键原子生物活性的点价βi,由βi建构新的价连接性指数^nH,并用0阶指数^0H,1价指数^1H研究了卤代芳烃(含F、Cl、Br、OH、NH2、NO2和烷基等)对发光菌、呆鲦鱼、斜生栅列藻的急性毒性,给出了相关方程。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简单,应用方便,估算结果均优于相应的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35.
淮河流域人地系统的自组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从组织序变、耗散结构、协同互补、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人地系统的优化、平衡及有效调控机理 ,为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并提出了提高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激活系统的动力机制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Fe2+活化过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降解土壤中十溴联苯醚(PBDE-209)的效果,分别考察了Na2S2O8的用量、初始pH值、Na2S2O8与Fe2+摩尔比例、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降解污染物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Na2S2O8用量为0.8 mmol·kg-1,初始pH为5,Na2S2O8与Fe2+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最优条件下,降解率达96.36%。分子探针竞争实验表明体系中产生了硫酸根自由基。Fe2+活化过硫酸钠降解PBDE-209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7.
38.
1995年11月14日已成为我的第二个生日,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也使我深深懂得了“安全第一”的内涵。在这天的检修中,一根安全带保住了我这条刚参加工作四个月的年轻生命。 这天上午,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水汽厂空分工段安排我与严红上2号氮气柜拆卸安全阀。9点,我们带好工具登上了9米多高的球柜顶部准备作业,见有栏 相似文献
39.
镉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毒性实验在水环境污染评价中非常重要.本文以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Cd和除草剂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d、乙草胺及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分别为4.77mg/L和6.95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Cd与乙草胺共存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为1.41mg/L,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求得相加指数AI为1.00,大于零,为协同作用.同时,随着Cd、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绿素a的浓度下降,其中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乙草胺,复合污染对叶绿素a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污染,也表现为协同作用.另外,本文还对少根紫萍生长抑制试验进行了探讨,建议使用植物体数和重复间的偏差作为衡量试验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由于近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不适当的湖泊资源开发利用.我国湖泊多数已经或正在富营养化中.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