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37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某石化公司加氢精制装置的高压临氢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起火,现对该管道的失效原因进行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2.
越南暴雨引发洪灾泥石流 10月13日,越南北部和中部大片地区连日暴雨引发洪灾和泥石流,死亡人数增至54人,至少39人失踪. 美国加州史上最致命林火 10月15日,美国加州北部林火持续延烧,7天造成至少40人死亡,10万居民撤离,这场山火也成为加州史上最致命的野火,已焚毁将近8.6万公顷住宅区和林地等.  相似文献   
163.
3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酰胺类除草剂对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分别以斑马鱼胚胎、8日龄仔鱼、55日龄幼鱼和3月龄成鱼为受试对象,研究3种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发现,高浓度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均可抑制斑马鱼胚胎的孵化。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5.82、1.34、3.00、1.44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79、2.02、2.26、2.01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1.73、0.919、3.37、1.19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胚胎幼鱼。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4个典型生长阶段的毒性差异较大,仔鱼阶段对酰胺类除草剂最敏感,成鱼其次。  相似文献   
164.
武陵山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对耕地种植和撂荒等土地利用活动影响深刻.基于武陵山区的酉阳、武隆和沿河3个区县551份实地调查问卷数据,运用Tobit分析法和Logistic分析法,分析农户兼业程度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并进一步按农户生计类型和非农收入占比将农户分为4种类型,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撂荒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兼业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75.14%;(2)山区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各类农户中撂荒户占比均在40%以上,其中I兼户最高,Ⅱ兼户次之;(3)农户兼业会加剧耕地尤其是旱地的撂荒,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撂荒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农户兼业对水田撂荒的影响不显著;(4)兼业带来的非农收入的增加对农户的耕地撂荒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非农收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农户兼业程度的增加,耕地撂荒扩展的速度越快;(5)兼业也改变了其他因素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使得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来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  相似文献   
165.
根据江西省2013年采集的16582个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等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7.90、1.58和0.52 g·kg~(-1),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平均值分别为11.72、38.29和3.38,土壤C∶N∶P比平均值为34.44∶3.03∶1,说明P是江西省耕地土壤主要的限制因素.此外,由于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中不存在稳定的"Redfield ratio";半方差函数表明,江西省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经ANOVA检验显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显著(p0.05),土壤SOC和TN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TP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水旱轮作,土壤C∶N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旱地,土壤C∶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N∶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两季旱地.总体而言,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是农田利用方式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C∶N∶P比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养分的限制性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6.
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复合性危机事件,评估总结应对疫情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实践进展,识别我国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应急措施的进展分析,总结了重大疫情下环境应急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建议要健全针对重大疫情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8.
为筛选适应Ni-Mn尾矿区生态修复的优势植被,分析测定了遵义松林Ni-Mn尾矿区土壤及7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Ni、Mn、Zn、Pb含量,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分别对区域土壤及植物富集效应、根际滞留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Ni和Zn含量均超过背景值,超标倍数分别为3.02、1.79,地累积指数为2.01...  相似文献   
169.
松花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云轩  赵可  张越  张渝婷  焦立新 《环境科学》2022,43(4):1941-1949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于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如COD等)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沉积物亦是湖泊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沉积物DOM荧光光谱特性的研究对进一步揭示湖泊污染本质有重要意义.采集了松花湖20个点位的沉积物,利用激发发射矩阵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对沉积物中的DOM组分进行了解析,从光谱学角度明...  相似文献   
170.
梯形渠道岸边排污浓度分布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限区域圆形瞬时源扩散的浓度分布公式人手,推导出梯形区域内瞬时线源扩散的近似浓度计算公式,进而得到了梯形渠道岸边排污的浓度分布公式计算公式表明,边坡倾角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影响较大,浓度值随边坡倾角的增加而减小,近似遵循双曲线的递减规律.浓度分布解析解得到了扩散方程数值解的良好验证,两者在污染源附近有所差异,但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计算结果愈加吻合,该解析公式可为天然河流岸边污染混合区的污染物浓度估算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