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0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3221篇
基础理论   313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233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233篇
  1984年   213篇
  1983年   191篇
  1982年   161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127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77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62篇
  1975年   47篇
  1974年   69篇
  1973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丽州金-银矿区位于汉城东南约60km的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变质岩带内。该矿区的矿山沿含金热液石英脉分布,这些石英脉穿切了早元古代眼球状片麻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矿化分三个阶段(Ⅰ阶段、Ⅱ阶段和碳酸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矿化均充填早期的断层角砾岩带。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含硫化物-石英的Ⅰ和Ⅱ阶段从早期高温(约350℃)演化至后期较低温度(约180℃)。成矿后的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反映出热液流体的温度更低(220—190℃),盐度更低(4—5当量%NaCl)。 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证明,银金矿、辉铜银矿、辉银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在温度为285—185℃时,从盐度为14.0—2.6当量%NaCl的流体中沉淀出来。流体包裹体的沸腾证据说明,Ⅰ和Ⅱ阶段矿化期间压力小于100bar,相当于深度为500的岩石静压力和1250m的静水压力。 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共生时间而系统地减少,算出的δ~(34)S_(H_2S)值从7.7‰降至0.7‰。流体的硫酸盐/硫化物比值的逐渐增大很可能是由于沸腾时H_2S的丢失以及温度的降低造成的。不仅使δ~(34)S_(H_2S)值随时间而系统地减少,而且可能也导致金因Au(HO)_2~-分解而沉淀。 丽州矿区热液流体的氢和氧同位素值与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致,而接近于未交换的大气降水值。这些值与南朝鲜其他?  相似文献   
222.
古元古代罗克内斯特组(1.93~1.89Ga)的海相碳酸盐相对于较年轻且形成于类似沉积环境的新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大量亏损δ~(18)O(约8‰)。广海海相组分的同位素数据叠加了两种同位素趋势。第一种趋势包括早期潮坪沉积物的稳定化作用,以及富δ~(18)O蒸发孔隙流体可能发生的回流型白云岩化作用。对于在同位素成分上δ~(18)O值较低的第二种趋势,它是广海海相与大气降水(混合带)接触或在埋藏的较高温度条件下白云岩化作用期间形成的,由此导致了块状孔隙吸留胶结物的沉淀。 最富集同位素的鲕粒均为保存最好的标准海相组分,因而可能表明海水的δ~(18)O值在1.9Ga时约为-9.75‰±1.0‰(SMOW)。为了解释所推论的海水δ~(18)O值在1.9~1.0Ga期间存在8‰的正向漂移,海水的这一组成要求在高温下海水与玄武岩之间存在氧同位素交换平衡以及低温风化作用有过较大的变化。很可能亏损的δ~(18)O值表明在1.9Ga时表层海水具有大约30~35°C的较高温度。其重碳同位素δ~(13)C值为+1.75‰,比先前根据全岩数据所报道的新元古代海水更富集δ~(13)C。  相似文献   
223.
<正> “地幔交代作用”的思想是由Bailey(1970,1972)明确提出的,用以解释与大陆内上拱及断裂区域有关的高碱性岩浆作用。从那以后,大量研究表明地幔岩石的交代变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对决定来自地幔的岩浆的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起关键作用。本文拟综述这一概念的现状并总结地幔中交代作用的性质  相似文献   
224.
<正> 一九八一年碎屑沉积学的研究表现出了持续的、生气勃勃的特点。新的海洋技术,强有力的分析方法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海底上下经济矿床所表现出的不衰的兴趣,使我们对深海斜坡和陆架沉积物迁移和沉积环境的认识有了惊人的进步。由于有关的经济原因,对于碎屑岩海岸的研究继续在进行,并且由于越来越  相似文献   
225.
保加利亚最重要的铁和铜的矿化与新深成岩体(白垩纪晚期到始新世晚期)有关,其中有许多铁矿、铜矿产在二长岩及二长岩类岩体里。罗多彼山中央地块的多金属矿化也是同二长岩类有联系,只是年代更新一些。二长岩及二长岩类岩体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226.
<正> 稳定同位素比值(即~(13)C/~(12)C,~(34)S/~(32)S,~(15)N/~(14)N)的天然变化,在测定特殊化学过程的产状中已成为重要的工具。例如,本实验室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追索环境中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的命运方面,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是有用的指示剂。同样,碳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已被用来评价从生物化学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输入的不同来源的碳的重要性。 碳,硫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鉴定石油特性方面的应用已有证明。在地球化学的许多领域中,从地球化学勘探到油苗鉴定,原油及其来源的鉴定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227.
<正> 对斑岩铜矿床不断进行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这些矿床的深部,非常广泛地分布着深成的硬石膏,这种硬石膏的存在与矿床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的分带性某些重要的特点有关系。 现有有关硫化物和深成硫酸盐,首先是硬石膏,在热液金属矿床中分布的资料表明,这些矿物存在着一定的空问-时间关系,它表现在硫化物-硫酸盐分带上。在斑岩铜矿床中存在的这种分带特征引起了人们的特殊兴趣,因为在这些矿床中可以特别清楚地观察到热液形成物与一定岩浆岩体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228.
The lessons of history indicate that mis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often leads to potentially adverse consequences.The increasing interes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world coupled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 placing noticeable stresses on the ultimate sustainability of both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t a new concept.It has been an area of concern for different elements of society for some time.Yet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not,until recently,been formalized.We have focused singularl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 if they were mutually exclusiv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concurrency as both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ble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ecology and economy of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229.
本文介绍了自组织的定义、自组织产生的条件及过程,并简要报告了加拿大学者在1988年加利福尼亚地球化学自组织会议上交流的有关矿物、岩石、矿床成因等的地球化学自组织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30.
<正> 引言 矿物及其性质的研究通常是在近25℃温度下进行的,这样做起实验来很方便。但是,对于有地质意义的高温状态下矿物的性能来说,常温实验却只能提供很有限的知识。硅酸盐中的微量“水”对矿物的性质可能有重大的影响。由于矿物中的含水组份既能反应又可迁移,高温下含水组份的种属形式及位置可能与室温时的不同。因此,我们用高温红外(IR)光谱对升高温度时的微量含水组份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它们的行为,并依此构想在地质条件下微量水的状态。我们使用的术语“微量水”,指的是任何其种属未被确认的含水组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