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潮白河再生水生态补给河道区浅层地下水氮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水与天然地下水水质存在差异,利用再生水生态补给河道区可能会带来环境风险.引温济潮工程已运行10余年,为研究再生水长期河道入渗下不同位置地下水氮组分的演化特征与机制,收集近11年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将地表水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选择典型地下水监测点分析氮组分的演化差异,并利用Cl-计算混合比得出地下水中目标成分的计算浓度,初步推测地表水入渗后发生的氮转化,并选取DO、TOC、底泥、水文地质条件等环境指标分析证明.结果表明:①地表水明显分为3组,包括减河、土坝以北潮白河段、土坝以南潮白河段,各组间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水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再生水的氮、磷含量及水体流态.②再生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或黏土层较厚有利于氮的去除,减河和土坝以北潮白河段地表水中的NO3--N流经包气带时通过反硝化与同化作用衰减,NH4+-N通过吸附与硝化作用得以去除,入渗后未引起地下水中的氮浓度明显增加.③而土坝以南潮白河段,河道补水后翌年地下水位抬升并趋于稳定,长期地表水入渗使底泥的氮和有机质含量升高,使得该断面于2013年后达到适宜的碳氮比而发生有机氮矿化作用,由于包气带较薄,生成的NH4+-N较少吸附于土壤介质中,易随水流入渗而引起地下水中ρ(NH4+-N)升高.研究显示,再生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或黏土层较厚可有效去除氮组分,但部分地区包气带较薄且发生有机氮矿化作用会增加地下水的氮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2.
采用二维数值仿真的手法,系统的探讨了存在于非平坦的不透水层上的海岸带含水层的天然地下水面、咸淡水界面伴随着潮汐波动而变化的规律.即伴随着潮汐的波动,天然地下水面和咸淡水界面振动的振幅及其之间的相位差的大小不但与不透水层的形状有关,而且还与天然地下水面的水力坡度、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不透水层形状变动的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33.
大型固定监测森林样地已成为研究森林群落组织机制的一个重要平台。群落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群落的构建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用群落里单个物种与其它所有个体之间相互关系来解释群落构建的研究还很少。采用单个物种-面积关系(ISAR)这一指标对鼎湖山20 hm2样地和BCI 50 hm2样地数据分析,来研究不同样地单个物种是如何对森林群落进行构建的。结果显示,与BCI样地和Sinharaja样地不同,鼎湖山样地大树对周围其它个体的作用几乎是中性的;而对于小树(胸径小于10 cm)来说,鼎湖山样地和BCI样地一样,随着尺度的增加"吸引型"物种减少,而"中性"物种增加。说明了不同的群落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单个物种对群落结构的构建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将来的研究应该结合群落其它方面的因素来分析群落内个体之间相互作用,例如从时间尺度的谱系和空间因素去分析。  相似文献   
34.
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皂素工业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医药化工行业,我国皂素主产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其排放的大量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给水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急需制定我国的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三段式两相厌氧为核心的二级生化组合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方面对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进行了研究,皂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残留CODCr总量(以质量浓度计)约为400~500 mg/L,其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质量浓度约为240~280 mg/L.综合考虑技术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将现有企业CODCr排放限值规定为400 mg/L;为引导企业对废液综合利用,推进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规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第二时段的限值为300 mg/L.提出了丹江库区相应的CODCr总量指标及皂素规模限额.执行该标准后,全国每年可削减CODCr 71 400 t,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至少可削减60 690 t,可以满足中线调水水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35.
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珠江广州河段10多a来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BOD5不高,但DO较低.这种特征至今仍未改变,甚至发展到局部水质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文章从污染物耗氧、污染物降解能力、水体氧平衡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剖析这种水质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产α-淀粉酶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探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 HY-02)降解淀粉的影响因素。方法是设0、0.5%、1%、1.75%四种淀粉浓度的培养基,接种细菌后,在32℃的温箱、水浴、振荡三种条件下培养,连续检测α-淀粉酶活性及淀粉浓度。结果为温箱、水浴培养:96h后,1%淀粉瓶α-淀粉酶活性、分解淀粉最明显,1.75%淀粉瓶存在抑制酶活性的现象。振荡培养:1.75%淀粉瓶优于其他组。结论是初始淀粉浓度、培养方式对枯草芽胞杆菌α-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大,也直接影响了淀粉的分解。  相似文献   
37.
添加炭基材料对蔬菜废物好氧堆肥进程和腐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蔬菜废弃物辣椒秸秆和树叶为堆肥原料(CK),采用密闭式好氧堆肥工艺,研究了添加5%木本泥炭(T1)、5%活性炭(T2)和10%木本泥炭(T3)等炭基材料对堆肥p H、EC、CO2累积量、物料损失率、T值、C/N和发芽率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T2处理的p H在60 d后维持在8~9之间;EC值随着堆肥进行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最终CK、T1、T2和T3处理的EC值(m S/cm)分别降低了1.02、0.76、0.33和0.48;T2和T3处理的CO2累积量一直高于其他处理;所有处理的物料损失率均在20%以上;4个处理堆肥产品的T值分别为0.56、0.65、0.68和0.69;堆肥产品的发芽率指数分别为63.2%、69.3%、93.5%和86.1%。T值和发芽率指数显示T2和T3处理达到了腐熟阶段。结果表明,在蔬菜堆肥处理中添加炭基材料可改善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加速堆肥物料的分解,有效地缩短堆肥周期和提高堆肥产品的腐熟度。  相似文献   
38.
在淋洗液中加入H2O2和三乙醇胺配制成吸收液,通过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废印刷电路板真空热解气相产物中HBr、NO_2和SO_2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当用50 m L吸收液、采样体积为30 L时,3种污染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005 7、0.000 003 4、0.000 002 9 mg/L。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5.7%~104.8%,完全能满足废印刷电路板真空热解气相污染物中HBr、NO_2和SO_2的同时测定要求。利用该方法和行标方法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的HBr、NO_2和SO_2,再利用Excel分析工具对测定数据进行F检验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2种测定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9.
类Fenton氧化技术去除榨菜生产废水CO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类Fenton试剂对榨菜生产废水COD的去除,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pH值、过氧化氢用量、FeCl3·6H2O用量等因素对榨菜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60 min,初始pH值3,H2O2(30%)的用量为理论值的120%,c0(H2O2)∶c0[Fe(Ⅲ)]=11.6∶1.0时,COD去除率效果为最佳,达到79%。当H2O2投加总量不变时,去除率随着投加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40.
<正> 1979年6月下旬在蒙大拿州比尤特附近,召开了第二次花岗岩会议。会议地点在博尔德岩基侧面。这个岩基是一个具有同岩浆而且差不多同时的火山岩盖层残余的浅位花岗岩基的典型实例。来自9个国家的不同学科的86名地球科学家和7名实习生参加了会议,对浅位花岗质深成岩体的特征、行为、演化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关的火山使用、火山-花岗岩堆积的去盖作用(unroofing)所引起的沉积作用、这种环境中的构造作用以及与浅位深成岩体伴生的金属成矿作用和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