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8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通过介绍Java3D的视平台思想以及利用Java3D开发三维图形应用程序的步骤.并根据Java的特性,分析Java3D如何适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建立.为更好地利用Java3D进行三维图形应用程序的开发提出了方便快速的措施.图4,参5.  相似文献   
902.
用定量分析法对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进行了研究.先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四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四个不同阶段.再以每个调查样方作为多维资源的综合资源位,用Levins 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算不同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以及同一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它们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占绝对优势,揭示了它们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种群生态位动态较好地表征了演替过程中对应种群及生境的动态变化,尤其是优势种群的更迭.总体上,生态位较宽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有较多相似生态特性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也较大.群落内种群的平均生态重叠随演替逐渐增加,至中后期最高,后期略有回落,这主要由群落内种群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3.
通过利用煮茶叶水与泡茶叶水对胶水组成进行改进,然后测量利用改进胶水制成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胶合强度及水煮开胶时间。通过对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测量发现,用80g/L煮茶叶水或80g/L泡茶叶水改进调胶组成,其改进胶水制成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都明显低于用未改进胶水制成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但用80mg/L煮茶叶水改进调胶组成制成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更低;通过对胶合板胶合强度测量发现,用80g/L煮茶叶水或80g/L泡茶叶水改进调胶组成,其改进胶水制成的胶合板胶合强度几乎不受影响,能够>0.7MPa,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通过对胶合板水煮开胶时间的测量发现,用80g/L泡茶叶水改进调胶组成,其改进胶水制成的胶合板水煮开胶时间明显高于利用其他组成制成胶合板水煮开胶时间。  相似文献   
904.
袁宏颖  杨树青  丁雪华  王波  杨新民 《环境化学》2019,38(10):2336-2347
为明确秋浇前后地下水营养盐变化特征,探究其水化学组成的演变及来源问题,选取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2018年8—11月跟踪监测地下水及灌溉水,收集地下水样160个,采用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灌域地下水与引黄灌溉水中氮磷元素及水化学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及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乌拉特灌域地下水TN、TP含量差异较大,TN含量受秋浇影响8—11月逐月升高;人类活动差异使秋浇前TN含量呈现非平稳的空间分布特征,秋浇活动及渠系排干密集地区地下水中T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由于土壤对磷素的固定能力较强,地下水中TP含量秋浇前后时空间变化无明显规律,TP含量基本不受秋浇影响.根据地下水中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分布情况,将乌拉特灌域主要分为4个区,其中,Ⅲ区盐分含量最高,且秋浇后明显增加,11月Na~+、Cl~-均值分别达857.52 mg·L~(-1)、1246.09 mg·L~(-1).灌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Mg~(2+)-Cl~--SO■型、Na~+-Cl~-型为主,各月地下水水化学补给来源基本相同,灌溉水补给及土壤淋融作用使Cl~-和Na~+在地下水化学组成中占主导地位.Gibbs图表明,引黄灌溉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和蒸发作用共同控制,地下水水化学来源主要受蒸发作用和人类活动控制,阴离子受人类活动影响更显著.其中,农田灌溉、污水排放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5.
改性膨润土对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比较了膨润土与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对Cd2 + 的吸附性能。探讨了膨润土的用量、pH值等因素对膨润土吸附Cd2 + 的影响。改性膨润土对Cd2 + 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 ;膨润土的用量、pH值对Cd2 + 的吸附效率影响较大。当pH =8~ 9时 ,改性膨润土用量为 4g L ,对初始浓度为 4 0mg L的Cd2 + 的去除率达 96 %。膨润土原土、改性膨润土对Cd2 + 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906.
茶叶在甲醛污染治理中的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量,用茶叶水及其与其它化学物质配制而成的溶液对富含甲醛的三合板进行试验性研究。研究表明,茶叶水可将甲醛的释放量从400.4μg降低到315.4μg,甲醛释放相对减少约21.2%;茶叶与其它化学物质配制而成的溶液可将甲醛的释放量从390.1μg降低到94.6μg,甲醛释放相对减少约75.5%。  相似文献   
907.
生物转鼓反硝化净化一氧化氮废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行研制的生物转鼓(RDB)反应器处理NO废气,考察了RDB净化NO的反硝化效率.结果表明,在28℃、pH6.5~7.5、转鼓转速0.5r/min、营养液更新2L/d条件下,挂膜历时12d完成.随着转鼓转速的增加,生物膜和液膜表面更新速率提高,传质效率增加,NO反硝化效率提高;当转速>0.5r/min时,液膜增厚过度增加了传质阻力,NO反硝化效率降低.空床停留时间(EBRT)是决定反硝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当进气NO处理负荷一定时,随着EBRT由130s下降到26s,NO的净化效率也由99.7%下降至81.5%.  相似文献   
908.
硝基苯环境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基苯污染威胁着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国外有关硝基苯的环境毒理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但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硝基苯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基本理化性质、用途、环境基准和标准值、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认为环境中的硝基苯属于低毒污染物,但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以降解,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的持续时间长,且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因此,高浓度的硝基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生态风险;不过,阳光中的近紫外线、γ射线、声波振荡以及生物分解等作用可自然环境中硝基苯有降解作用,而生物和物理吸附能降低其浓度,从而降解其毒性.目前,有关自然生态系统中硝基苯迁移转化过程之间协同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09.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相关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了不同类别中各省(市、自治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我国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在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空间关系上,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正相关,广大中西部地区为随机分布,少数经济落后地区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10.
纳米金、银对氨氧化细菌及其氨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纳米金、银对环境中氨氧化细菌(AOB)的氨氧化作用影响机制,本文通过对驯化培养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所得到的氨氧化细菌(AOB)富集培养物进行纳米材料不同浓度的处理试验,测定氨氮、亚硝氮浓度和氨氧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并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和qPCR方法分析不同试验中AOB的多样性与丰度信息,确定纳米金、银对氨氧化速率、氨氧化细菌多样性与丰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环境中氨氮的转化具有浓度抑制效应,随着浓度增加,氨氧化平均速率越低,氨氮转化越少.纳米银处理之间的氨氧化平均速率同氨氧化细菌(AOB)的香农与辛普森多样性指数、amoA基因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而纳米银对环境中氨氧化作用的抑制效应主要通过其杀菌能力影响了氨氧化菌的多样性和丰度而起作用.纳米金氨氧化平均速率则和AOB的多样性指数以及amoA基因丰度均无显著相关.纳米金对氨氧化细菌、氨氧化速率却不呈现浓度抑制效应,甚至出现略微促进氨氧化作用的趋势.DNA测序结果发现实验的氨氧化细菌都属于b-Proteobacteria,同Nitrosospira、Nitrosomonas亲源性较近.环境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种类复杂,环境条件多变.不同纳米材料是如何影响氨氧化微生物进而影响氨氧化作用,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