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主导产业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构成乃至在全国区域产业分工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重大.以长江沿岸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考察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对2006和2018年沿岸0~5、5~15和15~ 30 km距离区间以及上中下游主导产业的类型转换与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1)制造业始终占据沿岸核心地位,高污染产业逐渐退出长江近岸,"化工围江"现象有所改善,产业升级态势明显.(2)优势主导产业分布更趋稳定,具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潜力,同时产业类型更趋多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3)产业布局总体呈现由长江向外逐层递减,由下游至上游逐级递减的格局,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平衡态势.(4)上中游和下游主导产业类型分布呈现出梯度差异演化,具备产业转移条件,同时存在一定的产业竞争风险.  相似文献   
22.
大都市周边乡村聚落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重构与转型,分析特殊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引导区域内的乡村发展,并可为特殊地域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以武汉市新城区1 868个行政村为研究区,从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结构及形态分异3个方面出发,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集聚特征显著,但空间分异明显,具体展现为自近郊向偏远乡村地区呈"倒U型"结构;在规模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规模普遍偏小,表现为近郊大,外围小的连片分布态势,并在局部上与密度分布存在正相关;在形态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主要为条带、团簇、散点等形态。最后,通过实地调查识别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方式:近郊以发展都市农业和到中心城区兼业为主,多为城乡两栖生活模式,远郊以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23.
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武汉市为例,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角度构建了四级“两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武汉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十年武汉生态综合指数(ECI)持续稳健增长,但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均衡,各具体指标发展差异显著,因此系统协调性是今后武汉生态城市建设应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24.
2013年10月20~23日在哈尔滨市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烟雾事件,空气污染物等级和低能见度的极高水平(市区某些地方能见度甚至只有几米)迫使学校停课和高速公路关闭,机场关闭,水陆交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次烟雾事件中监测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和其他污染气体。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最差的10月21日,恰逢这天哈尔滨市开始公共供暖,当日PM1.0,PM2.5和PM10的最大浓度分别达到446μg/m3,2374μg/m3和10165μg/m3。对PM2.5和PM10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PM2.5=0.6889×PM10的相关系数R2=0.9604。  相似文献   
25.
吐哈温米油田属于低孔、低渗、低产能油藏,原油含蜡量、沥青质较高,油井的近井地带结垢严重。文章介绍了驱排剂的解堵作用原理、酸化工作液配方、驱排剂解堵工艺技术和现场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驱排剂解堵工艺技术对解除油井的堵塞具有良好的效果,对提高油井的产液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低渗透油田增产的一种新工艺。从2004年7月份开始,温米油田利用驱排剂解堵后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量3.0t,日增液量21.0t,动液面平均上升400.00m,平均单井有效生产期为90天以上。  相似文献   
26.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阆中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是一种间接的经济利益。本文通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减免旱涝灾害,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效益评估。将阆中市森林生态效益用货币体现,科学直观地反映了阆中森林生态工程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7.
常人卫  罗静书  范红清  蒲猛 《四川环境》2003,22(5):48-49,62
通过农村环保机构的设置和实践,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8.
对多种数值天气预报降水产品进行集成应用,是克服单一预报模式缺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任何预报集成方法其本质是建立输入-输出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用函数关系表达。给出了用信息矩阵识别这种函数关系的方法,并以面雨量预报为例建立了集成方案。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两种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分别计算输出了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产品。利用地面观测雨量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雨量实况。将2011年6-8月ECMWF、JMA面雨量预报产品和面雨量实况资料作为学习样本,构建了模糊关系矩阵。利用2012年6-8月ECMWF、JMA两种数值模式面雨量预报产品进行了集成预报试验。采用降水分级检验评分(TS)方法,对比分析了ECMWF、JMA以及集成预报(CFCST)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矩阵方法的面雨量集成预报性能总体上高于单个预报成员。  相似文献   
29.
基于地理回归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空间格局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特征,是了解生产资源利用状况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研究旨在探索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实现对历史农业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表达。将传统的农业统计调查与先进的遥感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农作物格局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农作物空间适宜性分布概率,在此基础上将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利用空间迭代分配方法,实现统计数据空间化的研究。论文选取中国东北三省作为方法研究区,实现了对该地区2000—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化表达,经检验,该方法对东北三省水稻空间化精度为0.76,能够较好地完成农作物时空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工作。该方法是农作物调查和遥感时空格局解译研究的有效补充,为丰富农作物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丽江大研古城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古城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提出了古城消防安全的对策,以更好地保证我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