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赤泥改良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蛭石、粉煤灰为基质改良剂,以园林落叶为改良基质的有机质来源,通过长期取样分析培养基质pH值、EC、CEC等基本理化指标、氮素(NO3--N)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群落结构、酶活性等微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来评估赤泥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赤泥基质改良处理能显著降低赤泥比重,增加其孔隙率;经近1a的室外培...  相似文献   
272.
针对粉末状吸附剂易于流失、难以固液分离的现状,模拟研究了铝污泥、固定化菌、固定化藻/铝污泥、固定化菌-藻/铝污泥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藻粉与铝污泥的复合使吸附剂比表面积增加,可为氮磷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藻/铝污泥(体积比1∶10)、藻/铝污泥(1∶5)和藻/铝污泥(1∶2)吸附剂对磷最大的吸附量分别为8.45、10.06和6.68 mg·g-1,是普通铝污泥的2.41、2.87和1.91倍。固定化菌-藻/铝污泥(1∶5)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铝污泥、固定化菌和固定化藻/铝污泥(1∶5),对CODCr、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0.35%、91.88%、90.92%和92.51%。固定化菌-藻/铝污泥(1∶5)吸附剂对磷的去除主要取决于铝污泥与磷酸盐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与静电作用,固定化胶球的传质性可为细菌同步硝化反硝化提供优良条件。  相似文献   
273.
为探究奶牛粪便中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对厌氧消化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添加四环素(TC)、金属锌(Zn)与共同添加TC和Zn,分析了厌氧消化性能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C、tetG、tetO、tetT、tetW和tetX)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TC或Zn会抑制厌氧消化产气,二者共...  相似文献   
274.
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种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极性较强的物质,再通过萃取或吸附等将其分离除去的方法。以过氧化氢-有机酸氧化体系、过氧化氢-杂多酸氧化体系、过氧化氢-分子筛氧化体系、过氧化氢-光催化氧化体系、过氧化氢-相转移剂催化氧化体系、油溶性氧化体系、超声波、等离子体、臭氧等为例,对模拟轻质油和汽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5.
苏南地区连续霾及重度霾的边界层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锡国家基本观测站1981~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及南京、上海和杭州3个探空站的温度廓线资料,对苏南地区连续霾和重度霾的地面形势和边界层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地区霾日地面形势主要为均压区型、高压底部或入海高压后部型、冷锋前部型、低压倒槽型和鞍型场;根据地面形势场的变化,连续9 d以上霾分4种类型,这4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边界层结构变化:Ⅰ型苏南地区受两次大陆高压系统的南压(冷空气的过境),随后分别处于均压区中,该类型逆温层底较低,中层出现逆湿区;Ⅱ型苏南地区受大陆高压底部影响,随着冷空气的南下消退,大陆高压东移入海,苏南处于均压区中,该类型主要以等温层的形势出现,高湿区主要在底层;Ⅲ型随着长江中上游低压倒槽的发展,大陆高压入海后,苏南地区处于低压倒槽顶部,随着冷空气的南下,苏南地区先后受到均压区、高压底部影响,该类型总体逆温强度较弱,逆温层厚度较薄,低层高湿区贯穿于整个连续霾日过程;Ⅳ型主要受西太平洋暖高压、东北冷涡以及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共同作用,苏南地区随后处于冷锋前部,待冷空气过境后苏南又位于均压区中,该类型逆温强度较强,逆温层顶有逆湿区,逆温层高度越低,地面能见度越低,逆温层强度越强,地面能见度越低;重度霾出现的地面形势主要为均压区、冷锋前部和低压倒槽,重度霾大部分过程逆温层底在近地面,由于本地污染源的排放和外地污染源的侵入,加上逆温或等温层的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底层大湿区,颗粒物的吸湿增长膨大,从而降低地面能见度,形成重度霾  相似文献   
276.
基于双色法的层流扩散火焰温度场和烟黑浓度场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和烟气是火灾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两个重要因素,能快速准确地获取火焰温度和烟黑浓度的分布,是对燃烧产热量和发烟量的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根据双色法的理论基础,结合火焰单元的划分方法,整理并简化了火焰温度和烟黑浓度求解过程。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进行重构计算,并选取甲烷/空气轴对称层流扩散火焰为例进行试验。重构结果表明,烟黑浓度和温度的分布在轴向方向上均呈现双峰到单峰的特点。将重构结果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温度峰值和烟黑浓度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1.59%和6.08%,表明重构结果和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认为该重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7.
为明确二■英及其类似物通过饲料在食用鱼体内的蓄积、净化、迁移规律,了解模型在预测可食部和饲料中污染水平及计算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准确性,本研究测定了饲料暴露的二■英样多氯联苯(3,3′,4,4′,5-五氯联苯,PCB126)在养殖食用罗非鱼的肝脏、肌肉、肾脏、血液中的含量,利用非线性模型拟合了各组织的污染水平和清除速率常数等PCB126的蓄积、净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肌肉中PCB126的污染水平有很好的预测效果(R~2=0.95),对各组织中污染物半衰期的预测也与实际接近.本研究用逸度表征污染物在各组织中的迁移趋势,结果表明肝脏可快速蓄积、清除PCB126,并在高浓度污染物刺激下生长以提高蓄积能力;肌肉中污染物的迁移不受暴露时长的影响,清除期污染物由其它组织迁移入肌肉,引起肌肉中污染物含量峰值的延后.  相似文献   
278.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采用对比分析法,研判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规律,提出基于“6E”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管理对策。以1994~2013年期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率、致死率、重大事故起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交通事故总量和不同等级公路事故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从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肇事车辆类型、事故原因、肇事驾驶人驾龄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在立法、教育、工程、执法、急救、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对策,为进一步认识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9.
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气候变化影响,西藏中部内陆湖泊在最近10 a来出现了水位上涨、湖面扩大等情况。采用遥感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湖泊周边班戈站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呈现增加趋势,年平均风速显现下降趋势;②2009年的面积在2月、5月和8月出现了三个"峰值",主要与湖面封冻、气温升高及降水增加等有关,年际变化呈逐步增加趋势;③经线性相关、多元回归等分析发现,年内变化受各月面降水量AP、蒸发量E和气温T的影响,合计贡献率为90.0%,排序为AP>E>T;年际变化受年平均风速SWS、7月降水量P7、平均地温ST和气温T的影响,合计贡献率为65.2%,排序为SWS>P7>ST>T。  相似文献   
280.
生物硫铁纳米材料特性分析及其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谢翼飞  李旭东  李福德 《环境科学》2009,30(4):1060-1065
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生成的生物硫铁纳米材料(纳米硫铁)的特性及其在高浓度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方法对纳米硫铁特性进行分析,考察了pH、温度、投加量对纳米硫铁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影响,并与传统含铬废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纳米硫铁材料粒径长为45~80 nm,长宽比10~15,其铁硫原子比为1.07~1.11,主要组分为无定形态硫化亚铁(amorphous FeS)和四方硫铁矿(mackinawite).反应体系pH、温度、投加量是影响纳米硫铁去除Cr(Ⅵ)的主要因子,pH越低,温度越高,纳米硫铁投加量越大,对Cr(Ⅵ)的去除速率越快.其中pH值对Cr(Ⅵ)的去除影响最大,在pH=3、 25℃、纳米硫铁与Cr(Ⅵ)摩尔比为1.17/1时,10 min即可使Cr(Ⅵ)浓度0.03 mol/L的废水达标排放.此外,纳米硫铁较市售分析纯硫化亚铁具有处理时间短、投加量少等优点;较传统生物处理(SRB法)具有污泥量少和出水COD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