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6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39篇 |
综合类 | 206篇 |
基础理论 | 36篇 |
污染及防治 | 20篇 |
评价与监测 | 15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Fe脱硫剂,优化共沉淀制备工艺。固定床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溶液中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6mol/L,焙烧温度600℃,添加10%活性助剂Cu时所得Cu—Zn—Fe脱硫剂循环脱硫性能最佳,此时ZFDCu10脱硫剂的硫容可达到41.2gS/100g脱硫剂。XRD和SEM对铁锌基脱硫剂的表征结果表明,加入Cu助剂后少量的ZnO、CuO可阻碍ZnFe2O4晶粒聚集,增强铁锌基脱硫剂活性组分的分散性,避免大晶粒的ZnFe2O4硫化时形成较多的产物层而降低脱硫剂的利用率。实验结果为制备脱硫性能较好的Cu-Zn-Fe脱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2.
钙基脱硫剂高温固硫性能的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含硫量为1.51%的大同煤,在不同的气氛和工况下加入钙基脱硫剂,并辅以添加剂,在800—1200℃的高温下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试验和分析。与CaCO3和CaO相比,Ca(OH)2具有更好的高温固硫性能;Ca(OH)2、CaCO3和CaO在900℃左右均表现出很好的固硫率;氧化气氛较适用于1000℃以下固硫;高温取Ca/S比为2.0~2.5时较适合;按一定比例添加Fe2O3、SiO2和Al2O3配置的复合脱硫剂脱硫效率更高(试验值66.67%),复合添加剂能提高1000℃以上的固硫率,加宽了最佳固硫温度范围,且能维持比较稳定的高温固硫效果;不同条件下,CaSO4分解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423.
424.
425.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成渝地区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并基于ArcGIS10.3软件进行了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均保持上升趋势,"双峰"格局显著。②耦合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阶段性特征明显,政策引导作用显著。③耦合协调重心始终以成、渝两地为中心迁移变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初见成效,两大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发挥成、渝两大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区域一体化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26.
实验室是科研机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实验室安全是顺利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例,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27.
绿色信贷实施至今,中国银行业建立了较为普遍的绿色信贷理念和信贷管理政策,但在具体执行当中却缺乏贯彻力度,导致银行业绿色度水平整体偏低。为此,在绿色信贷的推进中,需将环境风险评估与金融风险评价体系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综合利用多种政策资源,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28.
429.
为探究重污染天气过程中颗粒物数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利用电迁移粒径谱仪(S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等,对成都市2020年12月21~28日的大气颗粒物(12.2nm~20μm)数浓度谱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颗粒物数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模态粒径段,数浓度谱呈三峰分布,主峰值出现在723nm左右,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此次污染过程颗粒物数浓度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各模态数浓度日变化特征明显,凝结核模态呈单峰分布,浓度高值出现在午间;爱根核模态与积聚模态呈双峰分布,浓度高值分别出现在午间和晚间。受站点周边交通源和生活源影响,颗粒物数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风向1.0~1.5m/s风速下,相对湿度和能见度与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相关性最为显著。因此,降低积聚模态数浓度有助于缓解颗粒物污染并提高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430.
为实现塔河油田管道泄漏的精准定位与可靠监测,借助于负压波法和音波法的原理,将次声波泄漏监测技术和负压波法泄漏监测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通过2种监测技术相互校准、耦合,建立了适用于现场的单音波管道泄漏监测仪加采集压力信号方式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工艺技术,从而减少误报率和提高了泄漏位置定位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音波泄漏检测系统可实现对最小孔径3 mm泄漏点的可靠检测和定位,同时可应用于高黏度含溶解气稠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