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生态流量保障的重难点在于流域生态流量不足问题的妥善解决。生态流量不足基于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型”和“人为型”。“人为型”生态流量不足的根源在于《水法》第4条规定的三生用水关系未得到妥善处理,实质上是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合理所致。具体表现为水资源保护理念镶嵌在制度表层、生态流量缺乏核心制度保障、流域规划匮乏强效监督机制、流域水资源分配信息公开不足、末端行政考核制度偏重水质管控、生态用水制度顶层设计与地方实施间落差巨大等。流域立法作为立法体系的中间环节,对上位法具有填补协调功能,对地方立法具有引领指导作用。建议在流域立法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解构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现存的制度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成流域特有保护理念到实体制度的转型。二是基于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的开展以及有效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需要,建立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制度体系不可或缺。三是基于流域规划对三生用水的初始分配性,将生态流量供给纳入流域规划体系中,从水资源分配初始阶段保障生态流量,同时强化流域水资源规划制度的监督机制,健全规划制定的程序性规范,明确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人员的构成规则、方式及模式。四是依法加深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五是完善行政考核制度体系强化对生态流量供给的考核。  相似文献   
72.
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年生野生大豆200 余份材料,从形态性状、等位酶标记和细胞器DNARFLP标记的遗传丰富度和遗传离散度两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天然群体存在着遗传分化,各地理生态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南方群体最高,黄淮海群体次之,东北群体最低.南方为一年生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也可能是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73.
消除有毒有机废气混合稀土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有机废气的消除方法有吸附、吸收、冷凝、催化燃烧、直接燃烧、光辐射等多种,其中催化燃烧法是应用较广的一种.目前国内外所用的催化剂大都采用铂、钯、钌等贵金属制成.贵金属来源缺乏,价格昂贵,影响推广.  相似文献   
74.
水基钻井压滤液富含各类有机添加剂,色度大、矿化度高、处理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某油田废水基钻井压滤液的性质,利用自制和市售的季铵盐型水处理剂对其处理,考察了两种药剂投加量对压滤液色度、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阴离子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6 mL/L时,色度、TOC、COD达到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8.01%,54.1%和29.9%,对阴离子SO42-和C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6%和21.9%。Zeta电位结果表明,自制型水处理剂能对胶体发生电中和作用,长链结构能起到吸附和架桥作用,有效实现了污染物的快速絮凝沉降。此外,与购置的水处理剂性能及药剂成本对比,发现合成的水处理剂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并展现出低廉的药剂成本。  相似文献   
75.
建筑业能源消耗全生命周期核算与特征分析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在生命周期视角下,构建建筑业能耗生命周期核算模型,测算建筑材料准备、施工、运营、拆除阶段能源消耗,分析建筑业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特征;以25个省市为例,研究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气候区等条件下各省市建筑业能源消耗特征,解析能耗控制重点。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建筑业96.30%的能耗源于材料准备阶段(51.41%)和建筑运营阶段(44.89%),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材料准备阶段就超过运营阶段成为能耗主要领域,钢结构建筑比例的增加致使材料准备阶段能耗明显增加,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较为节能;25个省市因经济水平、气候区的差异,而出现"建筑运营阶段能耗高于材料准备阶段能耗区域(Ⅰ类区)""材料准备阶段能耗高于建筑运营阶段能耗区域(Ⅱ类区)",Ⅰ类区主要为东北严寒地区、西北严寒地区、南部夏热冬暖地区,其因供暖或制冷时间长、强度大而使建筑运营阶段能耗较高,而华北、华东地区的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因城市扩张受限、人口高度集中、公共建筑运营强度大等使建筑运营阶段能耗高;Ⅱ类区主要为中东部寒冷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进程较快等使建筑施工面积不断增加,建造材料能耗高于运营能耗。因此,各省市应该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属气候区,把材料准备阶段和运营阶段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实现中国建筑业能源消耗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76.
生态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典型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历史遗迹,拯救濒危灭绝的生物种源,探索珍稀的生物物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蟒蛇河是盐城市区主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其水质通常在Ⅳ~Ⅴ类标准。为改善原水水质,中国首个平原上开挖的饮用水源生态净化湖——盐龙湖于2012年6月建成启用。通过水质监测,分析了近年来蟒蛇河原水水质及其污染特征,并对盐龙湖工程水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蟒蛇河原水在春、秋、冬季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但夏季水质相对较差;(2)蟒蛇河原水呈现出典型的有机污染特征,营养盐类多是以有机形态存在,但TN与TP的主要污染来源并不一致,在不同季节原水污染特性存在波动规律;(3)近年来蟒蛇河原水中有机物及营养盐浓度有升高趋势;(4)盐龙湖工程水质净化效果在夏季最佳,春、秋季次之,冬季则一般;(5)近一年来,盐龙湖工程累计削减原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TP、SS的量分别达到56.6、35.6、59.8、8.9、1 000.0t(干质量)。  相似文献   
78.
效益评审方法在基层环境监测中心(站)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基层环境监测工作中引入综合效益评审的理念和手段,提高基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评审指标、评审内容和评审手段的方面的研究,为基层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综合效益评审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9.
长江流域平原区水网密布、渔业发达,养殖池塘造成的氮磷污染问题突出,是河湖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从大空间尺度,精细化估算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对水污染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养殖池塘识别模型,精细化识别了长江流域养殖池塘的分布与类型;梳理养殖坑塘的氮磷污染研究案例,针对长江流域养殖坑塘的特征,构建氮磷污染负荷的估算方法,评估氮磷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长江流域养殖池塘总面积为14567km2,包括鱼塘5820 km2、虾蟹塘8747 km2、氮磷排放量分别为95059、16224 t;中部地区的氮磷污染负荷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本研究是遥感大数据在大尺度污染负荷定量分析的尝试应用,方法适用于其它类型污染负荷的估算.  相似文献   
80.
为了减少内燃机排气中的总碳氢和炭黑,我们探讨了用二苯甲蘸-β-二酮二茂铁的锰、锌,钴、镍、铜等五种络合物,为苯、环己烷、正己烷、含铅汽油(70~#)等代表性烃类的催化助燃添加剂,在其重量浓密为0.117%时,以氧弹热量计进行了评价。得出二苯甲酰-β-二酮二茂铁的锰,锌,钴的络合物有较好的催化助燃作用。这些络合物在含氧量为35—55%时,总碳氢为2—790ppm时,可使总碳氢下降22.6—90%;燃烧热上升0.3—9.4%。当氧弹燃烧室中,含氧量为45%时,炭黑含量为22—217mg时,这些络合物可使炭黑量下降5.2—5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