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二氧化氯(ClO2)作为二次供水的消毒剂进行静态实验研究,考察了ClO2投加量、氨氮与CODMn浓度及pH对ClO2衰减及消毒副产物氯酸盐(ClO3^-)和亚氯酸盐(ClO2)的生成影响,并建立了ClO3-和ClO2生成浓度的经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前4h内,随着消毒剂初始投加浓度提高,ClO2的衰减速率增加,4h后降解则较缓慢。ClO2加入水中,立即有ClO3^-与ClO2^-生成,4h后基本达到稳定,且随着药剂投加量的增加,ClO3^-和ClO2-的生成量逐渐增大。氨氮、CODMn及pH的升高,可加速ClO2的衰减,同时可促进ClO3^-和ClO2-的生成。其中,氨氮浓度从0.085mg/L升高到0.585mg/LClO3^-与ClO2-的生成浓度分别增加了6.49μg/L和8.32μg/L;CODMn从1.13mg/L升高到3.13mg/L,ClO3^-与ClO2-的生成浓度分别增加了13.75μg/L和9.23μg/L;pH从6.49升高到8.45,ClO3^-与ClO2-的生成浓度分别增加了13.28μg/L和10.01μg/L。  相似文献   
62.
通过烧杯溶胞实验,考察了ClO2处理SBR剩余污泥上清液△SCOD随处理时间的变化,以确定ClO2溶胞最佳方式;在SBR中试系统,把系统排出剩余污泥的50%经ClO2处理后回流至处理系统,运行50 d,考察处理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具有良好的溶胞作用,在最佳投量为8 mg C...  相似文献   
63.
高声能密度超声波破碎污泥细胞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在较高声能密度下处理SBR的剩余污泥,主要考察了含固率、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对污泥细胞破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能密度0.5~3 W/mL内,含固率1%~1.5%的剩余污泥经超声波作用后,上清液SCOD随作用时间呈线性升高;在声能密度1~3 W/mL内,含固率0.25%~0.5%的剩余污泥经超声波作用后,上清液SCOD随作用时间呈平缓缓慢升高。高声能密度超声波更适合对较高含固率污泥的细胞破碎;此情况下,上清液SCOD增幅、NH4+-N、TN及TP升幅均与声能密度正相关。经超声波作用6 min后,污泥形态结构已破坏。  相似文献   
64.
针对ICP-MS技术的使用特点及其近年来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合阐述,并对ICP-MS技术的发展前景作出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65.
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性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聚合氯化铝铁 (PAFC)对不同 p H值原水的混凝实验结果的比较 ,得出原水 p H值不同时 ,发挥最佳混凝效果的 PAFC的 Al/ Fe摩尔比也不同。实验室制聚合氯化铝 (PA C)、聚合氯化铁 (PFC)、PAFC混凝实验结果表明 :p H 6 .5时 ,PAFC(Al/ Fe=5 / 5 ,B=1.5 )的混凝效果最好 ,p H>6 .5时 ,则 PA FC(Al/ Fe=9/ 1,B=2 .0 )的混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聚磷氯化铝溶液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磷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混凝剂,采用逐时络合比色法和酸中和速度法研究了聚磷氯化铝溶液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聚磷氯化铝的聚合形态为聚合铝形态与磷酸根作用新形态之和,其形态分布取决于羟比值和磷铝比值等因素,在一定的羟铝比值和磷铝比值时,聚磷氯化铝溶液可划分为5类形态,描绘出了聚磷氯化铝的形态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类型、组合方式和横向分布规律的研究 ,探讨了影响粘土矿物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因素 ,为成岩作用和粘土矿物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研究提供信息和参数  相似文献   
68.
影响亚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因素的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数学模型模拟了1L初始氨氮浓度60 mg·L-1且无其它氮源的污水完全混合批式硝化过程,并分别计算了溶解氧、温度、微生物群落对硝化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DO浓度降低时各物质转化速度也降低,DO=0.5 mg·L-1和氨氧化细菌占优势时NO2--N的转化率可高于50%,因而低浓度溶解氧有利于NO2--N积累;不同温度的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代谢速度不同,温度升高对氨氧化细菌的促进作用更大,亚硝酸盐氮浓度最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30℃有利于NO2--N的积累;此外硝化动力学方程对底物最大比氧化速率的灵敏度要高于亲和常数的灵敏度,但二者均低于微生物构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溶解氧和温度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也均不如微生物构成显著,因此要确保亚硝化过程的实现,必须保持系统中氨氧化细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69.
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为污泥源,通过对氨氮、亚硝酸盐氮、pH等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污泥颜色变化和菌落电镜照片的观察,研究2种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颜色不同,污泥中具有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优势菌不同;由厌氧颗粒污泥为污泥源培养出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具有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0.
采用壳聚糖三元接枝高分子絮凝剂(CAS)与聚合氯化铝(PAC)、磷酸镁铵沉淀法(MAP法)复配处理中山市老虎坑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絮体粒径分布测试、絮体形态结构分析和Za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CAS与PAC复配,可充分发挥CAS架桥和PAC电荷中和的协同作用,强化混凝过程,使细小的凝聚体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物,并在沉降过程中,网捕水体中的胶体颗粒,显著提高混凝效果.CAS和PAC的投加对NH4 -N脱氮的贡献甚微.采用MAP法与CAS、PAC复配,当投加量分别为50mg/LCAS、500 mg/LPAC、856 mg/LMgCl2·6H2O、1509 mg/LNa2HPO4·12H2O时,出水COD、色度分别小于300 mg/L、30倍,NH4 -N降至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