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26篇 |
综合类 | 153篇 |
基础理论 | 20篇 |
污染及防治 | 31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累托石-粉煤灰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除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累托石-粉煤灰颗粒吸附剂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去除铜冶炼废水中Cu(Ⅱ)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累托石与粉煤灰的比例为7∶3,另加入15%的添加剂(St)和50%的水,焙烧温度为500℃时,制成的颗粒吸附剂不仅吸附效果最佳,而且其散失率较低。在不调节铜冶炼工业废水pH值的条件下,颗粒吸附剂用量为0·01g/mL,作用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常温)时,Cu(Ⅱ)的去除率达99·5%,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2.
现有道路路堑边坡设计往往是根据经验,对于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没有进行具体分析,造成了边坡设计中的不合理。该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开挖高陡路堑边坡病害治理工程实例,分析了该工程路堑边坡滑坡的特征,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合已有工程治理措施提出了设置环形排水沟,维持原来的坡面防护结构,在第一级和第三级坡顶平台增设抗滑桩的治理方案。为类似路堑边坡治理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3.
205.
206.
对铁羟基络合物体系的光氧化还原反应,及由此引起的对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降解作用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该研究,探讨了这一体系在光化学方法上,进行水处理应用中的可靠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2年12月的部分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15种,各采样点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258~906ng/g(干重)之间,平均值为558ng/g,属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受周边区域内点源污染和河流输入污染物影响.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以高分子量组分为主,通过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其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煤炭、木材不完全燃烧及车船尾气排放.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不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但部分点位按照质量标准法评价已经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需加强监测查明污染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输入. 相似文献
208.
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特征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2006年10~11月太湖全湖不同区域光学属性的测量数据,就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Kd)特征、各影响因子对Kd的贡献率以及Kd对太湖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漫衰减系数Kd以571 nm为分界点,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700 nm)主要呈现2种变化趋势.第1种,在<571 nm波长范围内,Kd随着波长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衰减,第2种,在>571 nm波长范围内,Kd表现为波动形式;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是漫衰减系数第一贡献者,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处于第二贡献者地位,而黄质吸收系数的贡献率相对最小;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决定了太湖水生态系统中的光生态因子,Kd形成的“水体窗口”影响了太湖水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形成,并为太湖“水华”的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出现提供了水下光场依据. 相似文献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