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2000年12月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会议上,来自122个国家的代表同意最大限度地减少12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和使用并最终从环境中消除它们.(POPs是高度稳定的有毒化合物,很难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和一些自然过程如蒸发和沉降在环境中流动.)2001年5月22~23日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再次开会,正式通过该条约.当条约获得50个签字国政府批准后将生效.条约规定立即禁止农药艾氏剂、氯丹、狄氏剂、endrin、七氯、mirex和毒杀酚以及工业化学品多氯联苯和六六六的生产、进口、出口和使用;消除二 和呋喃类物质.被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早已禁用的DDT则因在世界一些地区仍用于控制疟疾流行,所以暂不立即禁用.根据UNEP的建议,将作出财政安排帮助贫穷国家执行条约的规定.欲知更多信息可查阅UNEP化学品网站(http://www.chem.unep. chlpops). 江英摘自《Water Environment & Technology》, February 15-16(2001)  相似文献   
142.
抚顺西露天矿排土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分析了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地下水、空气、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复垦前排土场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地下水为高矿化度、高硬度的硫酸盐型水;排土场土壤贫瘠,无发育层次。结构不良,保水差,有机质含量低。重金属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生态恢复宜种植耐干旱、耐贫瘠、改良土壤、固坡护土的植物。西排土场的环境现状分析研究,对探索矿业城市生态恢复整治途径与土地复垦规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3.
基于气溶胶监测仪Grimm180观测的2018年3~5月山西省五台山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数据,以及对应时段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等方法,研究五台山春季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统计特征,分析影响五台山气溶胶浓度变化的主要传输路径,以及潜在的贡献源区.结果表明,影响春季五台山气溶胶变化的主要传输路径有6类,其中,第1,4,2,5类传输路径均为西北和偏西方向,占总轨迹62.5%,而第3,6类传输路径则为偏南和偏东方向,占总轨迹的24.7%.对不同传输路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第1,4类传输路径对粗粒径PN10、PN>10数浓度和PM10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其潜在贡献源区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和陕北黄土高原一带,PSCF值在局部地区达到了0.6以上.第6,3类路径对细粒径的数浓度PN0.5、PN1.0和PM1.0质量浓度影响较大,其潜在贡献源区主要位于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京津冀地区中部以及河南北部区域,部分地区PSCF值达到0.8以上.细粒径的PSCF高值区主要位于五台山的偏东和偏南方向,传输高度在2km以下.随着粒径的增加,PSCF高值区变为西北和东南方向,传输高度到达了自由对流层2~4km,且通过西北地区自由对流层的输送占比逐渐增大,PSCF高值区距离五台山站也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44.
不同地域4种常用树种滞尘和吸滞重金属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见树种叶片滞尘及吸滞重金属的能力,本研究收集了4种常见绿化树种在多个城市的滞尘及吸滞重金属数据,用数理统计、区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树种叶片在多城市环境滞尘和吸滞重金属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贞、悬铃木和广玉兰的平均滞尘量差异不大,香樟滞尘量略低于其他3树种,但女贞叶片的滞尘潜能最大;女贞、广玉兰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北方城市大于南方城市;在季节滞尘上,女贞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夏季低于秋季,悬铃木、广玉兰和香樟则是夏季高于秋季;多城市树种吸滞重金属分析显示,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量的树种均是香樟,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潜能的树种分别是女贞、悬铃木、香樟和香樟;香樟叶片对Pb、Cd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城市比其他3树种更具有应用普适性;女贞叶片对Cu、Zn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比其他3树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5.
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能源结构调整是应对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天津市能源结构进行研究,从低碳角度出发,以改善天津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目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对天津市能源结构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非低碳模式、低碳模式和强化低碳模式3种模拟方案下能源消耗情况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找出适合天津市能源结构调整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6.
应用14C连续标记示踪技术,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中优169"为供试作物,分别选取亚热带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在密闭系统模拟研究水稻根际输入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种植80 d后,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累积的总碳量范围分别为1.86~5.60 g.pot-1和0.46~0.78 g.pot-1.种植水稻后供试土壤的14C-SOC含量范围为114.3~348.2 mg.kg-1,而14C-DOC、14C-MBC含量范围为4.05~8.65 mg.kg-1、12.5~37.6 mg.kg-1.水稻生长期间内,不同土壤条件下,土壤14C-SOC与14C-水稻碳量的比率范围为5.09%~6.62%,这说明尽管不同土壤的光合生产能力不同,但根际沉积效率相似.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SOC的更新率分别为6.72%~14.64%、1.70%~7.67%和0.73%~1.99%.而且,水稻光合碳的分配和转化对土壤活性碳组分的DOC、MBC含量变化影响较大,而对土壤有机碳影响较小.本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水稻生长期间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SOC、DOC和MBC)的贡献,为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持续机制与固碳潜力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7.
恒能量同步荧光法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快速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文章运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对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样进行了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可以鉴别出10种多环芳烃。研究表明:恒能量同步荧光法适合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快速分析;简化了土壤样品的前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8.
三、磨机袋除尘技术1.磨内通风用袋除尘技术开流磨或提升式循环磨的排气主要用于磨内通风,废气含尘浓度大多在1509/Nm3以下,废气温度在100℃以下,生料磨废气中的水分较大,一般的低能清灰除尘器很难适应这种废气性质。如过去水泥厂广泛应用的FD系列、ZC系列反吹风袋除尘器和分室脉动反吹除尘器的使用效果都比较差,甚至一些脉冲除尘器如MC脉冲除尘器的使用效果也不好。新型的脉冲清灰除尘器,离线清灰的如气箱脉冲除尘器,在线清灰如Coanda喷吹袋除尘器采用了先进的滤料技术、清灰技术、控制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满…  相似文献   
149.
论文从中国GDP的构成入手,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CO2排放量增长的经济拉动因素,分析不同的经济因素对中国CO2排放量增长的拉动贡献。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居民消费和投资是拉动中国CO2排放量持续增长的两大助推器,且鉴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态势,预计未来由居民消费和投资拉动的CO2排放量比重会呈缓慢上升趋势;②消费中各产品部门的CO2排放量较为分散,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及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等比例相对较重;③政府消费拉动的CO2排放量份额较小,且其贡献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④进出口对CO2排放量有相反的效应,且在未来,中国可能出现进出口拉动的净CO2排放量逐渐增加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0.
农田沟渠挺水植物对N、P的吸收及二次污染防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生长在农田沟渠湿地中的芦苇和茭草对 N、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芦苇茎叶的 N、含量分别为15.0,1.9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818kg/hm2 的 N 和 103.6kg/hm2的 P,茭草地上部分的N、P 含量分别为 17.2,3.8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131kg/hm2的 N 和 28.9kg/hm2的 P.对比实验发现,收割区 0~20cm 深度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含量明显低于未收割区,但 NH4 +-N 和 NO3- -N 含量增高.植物收割改善了湿地 -的透光、透气条件,促进污染物分解转化,造成无机氮含量上升.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也较高,每年收获后可带走200kg/hm2 N,21.1kg/hm2 P.以人为种植取代野生的芦苇和茭草,可获得很好的净化效果,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