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5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结合物联网技术,介绍一种智能化安全仿真实训技术,通过对培训关键控制指标的筛选以及感知元件的应用,研发了安全仿真实训项目的感知层设计方案,以及多项目间的培训状态数据匹配技术,形成了系统的智能化安全仿真实训技术方案。通过与当前普遍应用的安全仿真实训技术进行对比,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培训考核的客观性,提高安全仿真实训实施效率,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392.
目前对北方农村地区燃煤采暖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尚缺少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更大范围的样本.为了系统掌握山西全省的农村燃煤采暖情况,并为北方同类地区提供参考,考虑不同地区冬季气温及年采暖期的差异,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地区2015年燃煤采暖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全省燃煤采暖的燃煤量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调查共在8市10县获得有效样本394个.结果显示:山西省燃煤采暖的农户约占89.3%,户均采暖燃煤量3.4 t/a;冬季气温对户均采暖燃煤量有显著影响,晋北严寒地区户均采暖燃煤量可达4.4 t/a,而在晋南等相对温暖地区户均采暖燃煤量仅是其57%.在同一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会影响所选择的采暖器具,进而影响采暖燃煤量,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土暖气,户均燃煤量是选择暖炕加小煤炉采暖家庭的2.3倍.估算2014—2015年采暖期山西省农村采暖燃煤约1 297.8×104 t,PM、PM2.5、SO2、NOx、BC、OC、CO约分别排放13.0×104、9.1×104、19.9×104、2.1×104、4.1×104、5.6×104、123.3×104 t.研究显示,山西省单位面积采暖燃煤量约是北京、河北等同类地区的1/3,考虑到山西省经济条件较差,建议对城中村、城边村采暖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其他地区则主要通过增强建筑的保温性,使用低硫煤等措施减少农村采暖燃煤排污.   相似文献   
393.
水磨河流域是乌鲁木齐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人口密集区,也是风景旅游区。但由于土壤侵蚀、暴雨成灾,每年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经过多年的生态和防洪工程建设,已使该流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取得了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4.
空间站密封舱空气龄分布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空气龄理论,阐述了空气龄在空间站密封舱内空气品质评价方面的作用,对国内外在空间站密封舱内空气龄数值模拟、空气龄分布验证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对空间站密封舱进行空气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5.
论文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并对大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MapInfo软件生成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图。结论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中心城区、长海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优,金州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庄河市为良,普兰店市为中。  相似文献   
396.
对比研究了硅藻土和硅藻土基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对甲醛的吸附降解特点.通过改变反应器内甲醛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研究了涂覆量为62.5 g·m-2的硅藻土基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甲醛气体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只对甲醛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硅藻土基纳米TiO2对甲醛具有持续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反应器内甲醛初始浓度越高,降解时间越长;初始浓度为6.0×10-3 mg·L-1的甲醛气体,经过150 h降解率才能达到99%以上,而初始浓度为2.0×10-3 mg·L-1和4.0×10-3 mg·L-1的甲醛气体分别在14 h和32 h内就可以达到相同的降解率.反应温度越高,硅藻土基纳米TiO2降解甲醛所需要时间越短;15 ℃时将初始浓度为2.0×10-3 mg·L-1的甲醛完全降解需要50 h,而45 ℃时仅需12 h.光照是硅藻土基纳米TiO2降解甲醛的直接动力,光照强度为0时,甲醛几乎不能被降解,只被硅藻土基纳米TiO2光催化剂吸附;在8100 lx的照度下,浓度为2.0×10-3 mg·L-1的甲醛在14 h内能被完全降解.环境相对湿度越大,该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越彻底;相对湿度50%时, 硅藻土基纳米TiO2光催化剂14 h内能将2.0×10-3 mg·L-1的甲醛降解到3.72×10-5 mg·L-1,在相对湿度80%时,甲醛能被降解到1.0×10-5 mg·L-1.  相似文献   
397.
李超  侯成林  吴为中  朱擎 《生态环境》2010,19(12):2960-2965
以滇池流域受污染的大清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示范工程研究,根据气候条件、进水水质和运行工艺分为6个工况,以探索污染负荷和工艺参数对CRI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2 m.d-1、湿干比1:1是该示范工程运行的最优工艺条件。CRI系统对有机物(COD)的平均去除率范围17.42%~63.75%;对氨氮去除效果受进水水质影响,高、低污染负荷下NH3-N去除率分别为56.71%、85.48%;CRI示范工程硝化作用较强,反硝化能力较弱,对TN的平均去除率范围为10.69%~28.29%;CRI示范工程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27.62%,最佳工艺条件下为50.23%。CRI系统可通过对填料进行优化组合、适当增大饱水带高度,强化除磷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398.
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而吸附机制一直是研究难点和热点.为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明确吸附反应机制,以典型的水滑石和二硫化钼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然后利用水热法负载二硫化钼,制备了复合材料(MoS2-LDH).结果表明,MoS2-LDH对水中Cd(Ⅱ)、Pb(Ⅱ)和Cu(Ⅱ)的吸附作用机制包括沉淀、络合、同晶置换和静电吸引作用,其中沉淀作用为主导,贡献率占46.57%—58.32%,其次为络合作用(27.15%—32.08%)和同晶置换作用(10.75%—17.86%),静电吸引的贡献最小(3.33%—4.26%);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相符,最大吸附量达到48.31、71.33、77.16 mg·g-1.对高效去除重金属的吸附机制的详细研究,可为二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99.
基于理想弹性载荷传递函数关系,建立了力学数学模型,探讨得出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锚固段的力学平衡微分方程。通过分析锚杆和注浆体之间共同作用的效果,得出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的轴向荷载和界面剪应力的分布函数,并且对影响锚固体锚固效果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锚杆和注浆体的直径可以很好的增强支护效果,但是单一增大锚杆的长度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经由过程计算和分析,得出事先在锚杆上施加预应力,能更好地限定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400.
为完善安全法学学科体系,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提炼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安全发展原理,并具体阐释这些原理的定义及内涵。基于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同时运用安全工程等学科理论知识,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学界可以从核心作用原理及其理论模型的角度对安全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借助霍尔方法论对安全法律法规的方法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