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说起《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许多观众都很熟悉,电影里秋菊的丈夫被村长踢坏了身子,而秋菊为了获得应有的赔偿,历尽了艰辛。我们今天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暂且也叫她秋菊吧,因为她和电影里的秋菊一样执着,而且她也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但她丈夫遭遇的问题不是被人踢,而是由一场意外车祸落下的  相似文献   
442.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3.
苏多杰 《青海环境》2010,20(1):31-36
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对于青海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坚持"生态立省"的背景下,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44.
含苯酚危险废物的改进型Fenton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以EDTA钠铁作为催化剂的改进型Fenton氧化体系,研究改进型Fenton氧化处理含高浓度苯酚危险废物的影响因素、处理效果和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含苯酚污染土壤的自配样,当EDTA钠铁投加量为2μmol/g,15%H2O2投加量为0.1 mL/g,体系含水率为33%左右,反应时间60 min时,苯酚(含量为2 mg/g)的氧化降解率可达90%以上,反应后的体系pH约为5.7,便于直接进行固化稳定化等后续处理。该处理过程较传统型Fenton体系温和、安全,且适用于中性pH的体系,可应用于高苯酚含量且以固相无机质为主体的危险废物的快速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445.
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重金属质量评价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黎塘研究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以Mn含量最高,其次为Cr,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和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白垩系下统小店组和第四系全新统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为Ni、As、Cr,综合质量级别为中等;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为Ni、As、Cr、Cu,综合质量级别为很坏;白垩系下统土壤污染因子为Cr,综合质量级别为警戒级;第四系全新统土壤重金属质量级别均为好,综合质量级别为好。  相似文献   
446.
采用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甲酸体系所产生的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研究了水溶液中高浓度Cr(Ⅵ)的去除效果;使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鉴定识别了体系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分析了体系的活化机理及其对Cr(Ⅵ)的还原机制;考察了过硫酸盐投加量、初始pH、腐殖酸、无机阴离子(Cl~-、HCO_3~-和NO_3~-)及初始Cr(Ⅵ)浓度等对Cr(Ⅵ)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甲酸体系可以有效还原Cr(Ⅵ),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分别为20 mmol·L~(-1)和40 mmol·L~(-1),未调初始pH为2.4时,初始浓度为200 mg·L~(-1)Cr(VI)在50 min内基本完全可被还原;此外,Cr(Ⅵ)还原去除率随过硫酸盐浓度升高而增强,在酸性条件下(pH=2.4),体系对Cr(Ⅵ)的还原效率最高,随着pH的增大,还原效率明显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 Cl~-、HCO_3~-和NO_3~-对Cr(Ⅵ)的还原都存在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下,其抑制程度分别为HCO_3~-NO_3~-Cl~-,腐殖酸也对Cr(Ⅵ)的去除存在抑制作用。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甲酸体系还原Cr(Ⅵ)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常数为78.467μmol·(L·min)~(-1)。本研究结果为Cr(Ⅵ)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还原新技术。  相似文献   
447.
为了考察原位污泥减量技术产生的长污泥龄污泥好氧消化可能性,以某污水处理厂MBR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污泥龄为60 d),将实验筛选得到的强化效果最佳的3种菌种(分别为B4、H4和N2)分别投加到MBR剩余污泥好氧消化反应器中。经过58 d的好氧消化后,投加B4、H4和N2的3个反应器MLSS消解率分别比污泥对照提高了13.2%、11.7%和6.2%,其中投加B4菌种MLSS消化效率提高最多。MLVSS消解率分别比污泥对照提高18.8%、20.0%和11.0%。研究表明原位污泥减量技术产生的长污泥龄污泥具有污泥好氧消化的可能性,同时筛选出来的3种菌种在消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随着消化反应的进行到52 d,反应器中出现大量的硝酸盐氮和总磷的积累。观察反应过程中氨氮、硝酸盐氮、p H和总磷的变化,大量的硝酸盐存在时诱导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的进行。在消化过程中,磷溶出情况取决于污泥的水解程度,投加菌种加速了总磷溶出和提高了污泥的水解程度。同时投加菌种强化好氧消化显著降低污泥的SVI,投加菌种在强化好氧消化过程中能更多地消耗污泥中有机物,进而提高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448.
环境友好型淋洗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广西某废弃铅锌冶炼企业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土柱淋洗的方法,分别将自制的茶皂素、柠檬酸和EDTA 3种淋洗剂进行复合淋洗,并对复合淋洗的最佳配比、淋洗剂添加方式和淋洗时间进行研究,得到对环境友好且淋洗效果好的复合淋洗剂。最后,对淋洗前后土壤中Cu、Pb和Zn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探讨淋洗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和柠檬酸复合时对重金属Cu、Pb、Z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00%、52.09%和58.66%,综合考虑淋洗效率以及经济环保等因素,选择将茶皂素和柠檬酸复合进行淋洗。复合淋洗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茶皂素体积比为3∶1复合方式淋洗30 h,淋洗效果最佳,对重金属Cu、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77%、65.49%和78.12%。茶皂素和柠檬酸复合淋洗能有效的去除土壤中酸可提取态和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的Pb和Zn也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同时还发现,茶皂素和柠檬酸共同作用对残余态的Pb去除效果也较好,可达到50%以上。从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与天然有机酸柠檬酸复合淋洗,用于修复污染面积小、污染浓度高且污染比较集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好且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49.
通过走访与问卷的方式对广西南宁市沙井街道节能环保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定量、定性对当地节能环保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当地农村节能环保宣传有待改善,居民对节能环保的知识了解不足,意识一般,但参与行动相对较好;另外,居民的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是其对节能环保知识的获得、意识的提高、行动参与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地节能环保发展潜力巨大。最后提出三点建议以推进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农村节能环保进程。  相似文献   
450.
从家具行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阐述了国内家具设计中对固体废弃物利用不足的现状,并从政策、企业、设计者和消费者4个角度,对固体废弃物在家具产品中的再生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