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7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38篇 |
综合类 | 196篇 |
基础理论 | 39篇 |
污染及防治 | 42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CaCl2浓度对土壤吸附西维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交通大学校园草坪种植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aCl2浓度对西维因在土壤上吸附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CaCl2浓度下土壤对西维因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Elov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土壤对西维因的吸附动力学曲线。随着CaCl2浓度的增大,从快吸附到慢吸附过程所需要的吸附时间增加。西维因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特征,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土壤对西维因的吸附容量降低。西维因浓度较低时,吸附等温线的线性要优于高浓度时的吸附等温线,进一步证明西维因在土壤上的吸附遵从"两相"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412.
目前,新型污染沉积物治理技术-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技术在中国鲜有研究和应用。选择3种炭质吸附剂为修复剂,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索氏提取、序列提取和半透膜被动采样法(SPMDs)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物的效果。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掺混炭质修复剂3个月后萘和菲的SPMD富集量分别降低了35%~53%和33%~43%。现场实验表明:凉水河沉积物中萘的A2(提取剂为水与甲醇体积比1∶1)浓度降低45%~77%,说明炭质修复剂对萘和菲有较强的"固定"作用,炭质修复剂的加入能降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草木灰治理效果强于2种生物质电厂灰,这可能是因为其比表面积大于生物质电厂灰。 相似文献
413.
以昆明市域的8个生态功能类型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型区的景观格局指标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个昆明市域有较高的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而8个类型区之间差异较大;②2005年昆明市域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39.7124亿元,各类型区中,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最高的分别是农业发展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功能区,而两者都最低的是城镇建设功能区;③农业发展功能区在景观格局特征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等方面,与昆明市域的平均状况非常相似;④有些类型区在景观格局特征或生态服务价值结构上,有较大的相似性;⑤林地、水域在各类型区的地位非常突出,支配着景观的多样性稳定性,并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和单位面积产出量。 相似文献
414.
钛白废酸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臭氧氧化技术将钛白废酸中的Fe^2+氧化成F^3+,再用萃取法除去Fe^3+。考察了络合剂(盐酸)浓度、萃取剂、萃取相比和多级错流萃取级数等对Fe^3+萃取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反萃法回收萃取剂及萃取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3.4-4.0mol/L时,几乎可完全络合溶液中的Fe^3+,Fe^3+的萃取率随相比(O/W)的增加而增大,萃取级数愈多萃取效果愈好。O/W=1:1的单级萃取与总相比O/W=0.5:1的四级错流萃取率接近。当反萃相比(V/O)=1.5:1时,Fe^3+的反革率达97%,萃取剂经过6次萃取一反萃循环后.Fe^3+的萃取率没有明显下降。去除Fe增的钛白废酸,经蒸馏浓缩到70%左右,再与浓硫酸混合后可用于钛白粉的生产,蒸馏过程中得到的盐酸循环使用,反萃出来的Fe^3+可作为生产铁红的原料。 相似文献
415.
416.
417.
<正>如果回顾耐克公司的历史,那苹果公司现在在供应链EHS管理方面的危机,可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耐克公司的发展历史上,也曾在大范围内遭遇过EHS方面的抵制运动,但是从此以后,耐克公司的管 相似文献
418.
研究赤泥对中轻度Cd污染的酸性潮泥田稻谷产量和Cd污染修复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早稻以施4 5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晚稻以施3 0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分别比不施赤泥增加了11.36%和8.30%;稻草产量与稻谷产量不同,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生长各时期土壤pH值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用赤泥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pH值,还具有持续性.赤泥因其呈碱性可提高土壤pH值,而土壤pH值升高将使大量易溶性Cd向难溶态转化,pH值升高是导致土壤Cd活性降低最直接的原因.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是土壤pH值升高与土壤吸附能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赤泥对照处理相比,早稻施赤泥RM-1、RM-2、RM-3、RM-4和RM-5处理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0.34%、31.03%、34.48%、41.38%和64.5%,晚稻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4.29%、32.14%、35.71%、39.29%和46.43%.其主要原因是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419.
通过卤水对土壤的淋滤试验,模拟卤水管道发生漏失事故时,盐分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卤水漏失对地下水的影响提供定量依据。对正在开发之中的叶县盐田的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0.
定向培养驯化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活性污泥,并从特异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嗜纤维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物食物链的共同作用降解麻黄素类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