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建立新的事故模型,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针对事故内因、外因确定5对连锁因果关系,引入生产、事故、物质、能量、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安全要素,与故障树分析方法密切结合,建立缺陷塔模型(FTM)。然后,借鉴计算机科学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定义塔体、塔段、塔壁、缺陷缝、管道、阀门共6种对象,规定了对象的主要属性,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212.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班组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90%以上是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原因引发的.这些事故95%以上又发生在车间、班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就班组"三违"心态做一简单分析,探讨班组"三违"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213.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撂荒地(作为对照),自然演替20a、30 a和40a后的草地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黄土高原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微生物群落特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地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覆盖度、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生物量和生物量碳自演替初期至演替40 a分别增加了47.13%、41.20%、13.40%、10.34%、54.55%和11.85%,且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着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细菌多样性整体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细菌相对丰度在1%以上的优势类群是放线菌(Actinobacteria)(34.8%)、变形菌(Proteobacteria)(26.0%)、酸杆菌(Acidobacteria)(15.0%)、绿弯菌(Chloroflexi)(7.5%)、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8.7%)、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e)(1.6%)、拟杆菌(Bacteroidetes)(2.1%)、疣微菌(Verrucomicrobia)(1.1%)和浮霉菌(Planctomycetes)(1.0%);真菌多样性在各演替阶段均呈增长趋势,但不同演替年限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真菌相对丰度在1%以上的优势类群是子囊菌(Ascomycota)(67.19%)、担子菌(Basidiomycota)(16.23%)和接合菌(Zygomycota)(10.43%)。此外,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变形菌、酸杆菌、芽单胞菌、硝化螺旋菌、浮霉菌和担子菌均与植物群落特性呈显著相关。总之,在草地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调控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14.
为提高枸杞枝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效能,采用甲醇(体积占比分别为0、20%、50%、100%)-水-NaOH (0.01 g·mL-1)体系(分别简称为0组、20%组、50%组、100%组)对枸杞枝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原枸杞枝的静态释碳、改性前后枸杞枝的静态反硝化特性、表面形态和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原枸杞枝释碳过程同时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第I阶段(1~3 d)为碳源快速释放期,第II阶段(4~21 d)为碳源稳定释放期;改性后枸杞枝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占比增加了8.7%~35.2%;不同甲醇-水-NaOH体系改性枸杞枝平均反硝化速率依次为20%组>50%组>0组>100%组>对照组,20%甲醇-水-NaOH组反硝化速率最高(0.76 mg·g-1·d-1),表明20%甲醇-水-NaOH (0.01 g·mL-1)是枸杞枝改性的最佳条件;改性后的枸杞枝表面结构粗糙、不规则且有大量的孔洞产生,适合脱氮微生物附着生长,其反硝化脱氮过程符合Monod动力学方程(R2=0.96).  相似文献   
215.
CO_2倍增和气候变化对北京山区栓皮栎林NPP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BIOME-BGC估算了1977—1992年北京妙峰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气候对NPP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977—1992年15年间栓皮栎的NPP(以C计)平均值为340.17g·m-2·a-1,NPP(以C计)变化在143.56~431.56g·m-2·a-1之间,并无明显的整体变化趋势,但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年际变动率达18%。在这段时间内降水量成为控制栓皮栎林NPP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通过设置18种不同未来气候方案进行栓皮栎林NPP模拟表明,CO2浓度加倍会降低栓皮栎林的NPP但降低幅度较小。在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2.0℃和降水的协同增加以及单个因子的增加都有利于NPP的积累,但协同增加不如单个因子的增加对NPP的积累效应明显;在CO2和气候同时改变的情况下,CO2浓度加倍、温度升高2.0℃和降水的协同增加有利于NPP的积累且协同增加比单个因子的增加对NPP的积累效应明显,但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16.
采用催化氧化法治理酸度较大,难以生物降解的染料生产废水行之有效。利用变生长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某蒽醌系列分散染料生产废水的催化氧化处理效果建立了数学模型,成功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预处理效果进行的行预测。  相似文献   
217.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站点监测数据及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济南市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前体物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15~2020年济南市O3浓度呈上升趋势,全年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的第90百分位数(即年评价浓度)和4~9月MDA8 O3浓度年均值分别以4.8μg·(m3·a)-1和3.8μg·(m3·a)-1的速率增长;各监测站点间O3浓度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O3浓度高值范围进一步扩大,济南市有16.1%和22.6%的监测点年评价值和4~9月MDA8 O3出现了显著的正趋势(P<0.05),这些监测站点主要位于市区和靠近市区的郊区.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5~2020年4~9月济南市NO2对流层柱浓度下降20.6%,年下降速率为0.3×1015  相似文献   
218.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市夏季平均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密度的平均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冬季除12:30—15:00相对较小外,其余时间都很大;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结构,而冬季呈双峰结构;夏季平均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密度通常比冬季的小;北京市夏季平均大气能见度比冬季的小,主要原因在于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半径大于1 25μm的大粒子数密度较大,夏冬季0:00—9:00各时刻的平均能见度存在较大差别,其余时间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19.
论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环境保护机制要真正内生于企业,需要依靠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的创建.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的创建需要内外因素的强力驱动,外部驱动因素除了政府管制外,还有诸如外部市场风险管理,各类投资者、消费者和积极环境主义者,保有和吸引优秀雇员等外在驱动因素;而内部驱动因素则主要包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内涵的企业文化、互动有序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等.目前,发达国家一些高绩效企业已实施了一系列自组织环境管理的实践,取得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要积极培育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的创建及发展,有必要实施一系列策略,以充分发挥内外驱动因素的强大驱动作用.该策略具体包括有:一是要积极创新管制制度及工具,特别是要重视信息工具的利用;二是要积极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构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管理制度(EMSs),广泛应用国际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四是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增强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对自组织环境管理创建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20.
发展循环农业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山东省肥城市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