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论文以西北干旱区流域绿洲水土开发的典范--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Bookkeeping模型,利用多期土地覆被类型图、植被和土壤碳密度历史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开展玛纳斯河流域近50 a荒漠转变为绿洲农田和农田弃耕两种主要土地覆被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研究。玛纳斯河流域的垦殖活动有利于碳储量的增加,在1962-2008年的46 a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流域植被碳储量增加6.34×105 t,土壤碳储量增加3.14×106 t,总碳储量增加3.77×106 t。受土地覆被变化面积和转换类型碳密度差异的影响,不同土地覆被类型转换对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荒漠草地、裸地开垦为耕地均引起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显著增加;林地开垦为耕地引起植被碳储量减少,土壤碳储量增加,总碳储量减少;而耕地弃耕通常会导致流域碳储量减少。  相似文献   
222.
以纳米级零价铁(nZVI)为主要工具修复受污染水体中的Cr(VI),考察了腐植酸(HA)对nZVI去除水中Cr(VI)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了淀粉稳定化nZVI对HA抑制作用的消除.结果表明,随着HA初始浓度由0增加大5,10,15,20,30mg/L,反应10min nZVI对Cr(VI)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1.9%,82.6%,78.6%,70.4%,70.0 %和69.4 %.可见,HA对nZVI去除Cr(VI)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HA会吸附在nZVI的表面,占据nZVI表面的活性反应部位,导致反应速率的下降;另一方面,HA表面带有大量的活性基团, 有较大的负电性,会起到一定传递电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反应的进行.由于nZVI的比表面积较大,HA的吸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HA的加入对nZVI去除Cr(VI)反应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适量淀粉(0.5g/L)的加入确实能够起到阻碍nZVI颗粒团聚和HA在nZVI颗粒表面吸附的作用,从而维持nZVI较高的反应活性,消除HA对nZVI去除Cr(VI)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3.
掌握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区域及行业分布格局, 是有针对性开展全国性重金属污染防控的必要前提. GIS空间分析表明, 2003-2010年间, 工业废水重金属Hg、Cd、Pb、As排放主要集中在以湖南为核心、包括江西、云南、广西在内的南方四省区, 和北方甘肃、陕西两省, 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区Cr6+排放所占比重较大; 在行业分布格局方面, 南方和北方省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与当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和加工行业密切相关, 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多与当地电子、电器、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工、金属制品、纺织、皮革制品等行业密切相关.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别重金属排放特征及减排成效存在较大差异, 反映了工业废水重金属防控亟需多学科研究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24.
为建立新的事故模型,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针对事故内因、外因确定5对连锁因果关系,引入生产、事故、物质、能量、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安全要素,与故障树分析方法密切结合,建立缺陷塔模型(FTM)。然后,借鉴计算机科学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定义塔体、塔段、塔壁、缺陷缝、管道、阀门共6种对象,规定了对象的主要属性,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225.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班组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90%以上是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原因引发的.这些事故95%以上又发生在车间、班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就班组"三违"心态做一简单分析,探讨班组"三违"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226.
黄河与济南息息相关,建设沿黄大型绿化体系,构筑绕城生态屏障是济南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阐述了构筑黄河生态屏障对建设泉城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沿黄生态屏障的建设思路,进行了生态屏障效果分析,并从生态学原理角度提出了生态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7.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撂荒地(作为对照),自然演替20a、30 a和40a后的草地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黄土高原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微生物群落特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地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覆盖度、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生物量和生物量碳自演替初期至演替40 a分别增加了47.13%、41.20%、13.40%、10.34%、54.55%和11.85%,且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着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细菌多样性整体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细菌相对丰度在1%以上的优势类群是放线菌(Actinobacteria)(34.8%)、变形菌(Proteobacteria)(26.0%)、酸杆菌(Acidobacteria)(15.0%)、绿弯菌(Chloroflexi)(7.5%)、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8.7%)、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e)(1.6%)、拟杆菌(Bacteroidetes)(2.1%)、疣微菌(Verrucomicrobia)(1.1%)和浮霉菌(Planctomycetes)(1.0%);真菌多样性在各演替阶段均呈增长趋势,但不同演替年限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真菌相对丰度在1%以上的优势类群是子囊菌(Ascomycota)(67.19%)、担子菌(Basidiomycota)(16.23%)和接合菌(Zygomycota)(10.43%)。此外,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变形菌、酸杆菌、芽单胞菌、硝化螺旋菌、浮霉菌和担子菌均与植物群落特性呈显著相关。总之,在草地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调控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8.
为提高枸杞枝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效能,采用甲醇(体积占比分别为0、20%、50%、100%)-水-NaOH (0.01 g·mL-1)体系(分别简称为0组、20%组、50%组、100%组)对枸杞枝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原枸杞枝的静态释碳、改性前后枸杞枝的静态反硝化特性、表面形态和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原枸杞枝释碳过程同时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第I阶段(1~3 d)为碳源快速释放期,第II阶段(4~21 d)为碳源稳定释放期;改性后枸杞枝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占比增加了8.7%~35.2%;不同甲醇-水-NaOH体系改性枸杞枝平均反硝化速率依次为20%组>50%组>0组>100%组>对照组,20%甲醇-水-NaOH组反硝化速率最高(0.76 mg·g-1·d-1),表明20%甲醇-水-NaOH (0.01 g·mL-1)是枸杞枝改性的最佳条件;改性后的枸杞枝表面结构粗糙、不规则且有大量的孔洞产生,适合脱氮微生物附着生长,其反硝化脱氮过程符合Monod动力学方程(R2=0.96).  相似文献   
229.
CO_2倍增和气候变化对北京山区栓皮栎林NPP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BIOME-BGC估算了1977—1992年北京妙峰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气候对NPP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977—1992年15年间栓皮栎的NPP(以C计)平均值为340.17g·m-2·a-1,NPP(以C计)变化在143.56~431.56g·m-2·a-1之间,并无明显的整体变化趋势,但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年际变动率达18%。在这段时间内降水量成为控制栓皮栎林NPP年际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通过设置18种不同未来气候方案进行栓皮栎林NPP模拟表明,CO2浓度加倍会降低栓皮栎林的NPP但降低幅度较小。在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2.0℃和降水的协同增加以及单个因子的增加都有利于NPP的积累,但协同增加不如单个因子的增加对NPP的积累效应明显;在CO2和气候同时改变的情况下,CO2浓度加倍、温度升高2.0℃和降水的协同增加有利于NPP的积累且协同增加比单个因子的增加对NPP的积累效应明显,但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30.
采用催化氧化法治理酸度较大,难以生物降解的染料生产废水行之有效。利用变生长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某蒽醌系列分散染料生产废水的催化氧化处理效果建立了数学模型,成功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预处理效果进行的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