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结合石化企业火灾的特点,阐述了石化装置中塔釜容器类、加热炉、框架区、油罐、液化气储罐等典型火灾扑救的安全要点。  相似文献   
62.
运用清单分析、等标污染负荷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明确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最主要的污染物为TN。2011年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综合水质指数平均值为1.73,达到轻度污染水平。梁山县、兖州市处于高压、高敏感区,是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济宁东部农业面源污染中度敏感区是占整个控制区比例最高的区域,畜禽养殖是中度敏感区的重点污染源;复合污染型是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最为困难的类型。针对污染现状及类型,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3.
从威海近海采得的藻类植物经过破碎和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生黄色素的海洋细菌,编号为SS16.通过对SS16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和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拉塞尔佐贝尔氏菌(Zobellia russellii).为了提高SS16菌株黄色素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SS16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和牛肉膏作为碳、氮源,pH6.78,盐度低于1%,以占摇瓶1/5的培养量在28℃条件下发酵培养48h,海洋细菌SS16所产黄色素的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4.
在江、河中进行钻探,首先要预防水上事故。1991年5月,我队工程钻探1号机为丽水市碧湖镇公路大桥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钻探施工中发生一起沉船事故。笔者就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作一粗浅分析,供同行参考。1.施工概况该大桥设计桥址中轴线长1300m(包括引桥),水面宽400m,上游已建成两座水电站,开闸发电时高河漫滩大部分被水淹没。心滩约100×500m,位于主河床右侧,平水期露出水面。河床平水期宽300m。主河道位于左侧,宽150m,河水流速小于2m/s。按设计,沿桥址中轴线钻9个孔,  相似文献   
65.
我队施工的西湖引水隧洞工程,穿过长约70m的土层,掘进断面为2.9×2.9m的直壁圆弧拱形,采用钢支架支护,支架间距0.6m,覆盖层是厚3~12m的褐黄-褐红粘土,硬塑性,多为灰岩顶面的残坡积土,夹有少量碎灰岩,上部是约1m厚的堆填土石渣,雨天渗水严重。由于覆盖土层遇水后产生较大的地压作用,距洞口44m处有9道钢支架发生沉陷变形,顶板下沉约达40cm,左侧支架腿被挤压内移约50cm,以致无法挂网成巷。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沉陷变形支架加以修复。原先,我们采用先拆除一道旧支架,铲除内移的泥土,再重新架设新支架的方法,但随着旧支架的拆除,垮帮冒顶也在发生(冒顶高达3m),且掉块不止,工  相似文献   
66.
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国内近几年开发的新型膜材料,选择适当的共混聚合物体系,可以制得性能优良的共混膜。本文通过共混方式,制得了孔径较小的共混超滤膜。详细研究了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材料的相溶性、铸膜液组成、蒸发时间和凝胶温度等因素对共混超滤膜分离特性与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齐Ⅰ金矿产于中上石炭统海相基性火山喷发沉积岩中,典型中温热液矿床.成矿热液为Na+-K+-SO2-4--Cl--HCO3型,主要来源于深部隐伏的花岗岩,部分来源于天水和变质水.矿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部分来源于热液对火山喷发沉积岩特别是玄武岩的萃取.成矿温度270~200℃.石英热释光特征是热液成矿活动分期和评价含矿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8.
泸沽湖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搬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湖滨出现的大量接待设施和旅游活动等给泸沽湖水环境及摩梭文化带来了威胁。提出了用搬迁措施解决泸沽湖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思路、区划方式和主要步骤;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搬迁的工程量和投资,认为搬迁的功能是调整泸沽湖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格局,并着重指出泸沽湖接待设施搬迁的特色在于充分考虑对摩梭社群生活方式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69.
荧光分光光度桑色素法测定微量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法为桑色素──甲醇体系测定微量镓,在EX414nm、EM493nm处,有最大激发与发射峰,适宜酸度为pH3.0~5.0,在0~2.sμgGa(Ⅲ)/25m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均能满足天然水样中微量镓的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Fe+3(EDTA)还原菌的分离及其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还原NO络合吸收液的混合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克雷伯氏菌(FR-1).考察了氮源量、碳源及其添加量、菌体接种量、pH值和温度对该菌种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FR-1生长适宜的氮源量为100mg/L;以葡萄糖为碳源对微生物生长和Fe 3(EDTA)还原均有利,其添加量为800mg/L时还原效果最好;在接种量为100mg/L时,菌种FR-1生长最好,对Fe 3(EDTA)还原效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菌种FR-1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的最佳温度为40℃;在考察的初始pH值(5.0~8.5)范围内,细菌生长随pH值升高而下降,而对Fe 3(EDTA)的还原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