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31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654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01.
<正>目前,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并明确了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教育模块中加入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对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任务的积极践行,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具体落实。客观而言,当下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地时间仍然较短,其在教育理念、机制、主体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结合由胡欢编写,  相似文献   
902.
以贯穿福州市城区和郊区的道路为实验靶区,采集路侧慢行道PM2.5、PM10和黑碳(Black Carbon, BC)的高分辨率浓度样本,统计解析不同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暴露剂量模型精细测算并分析慢行者污染暴露差异.结果表明:(1)尽管城区较郊区的慢行道有更高的颗粒物平均浓度,但城区和郊区慢行道的颗粒物热点大都分布在交通量大且拥堵、路侧高楼密集或绿化覆盖率低的位置上.(2)慢行道颗粒物浓度的强弱变化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是能够较大程度解释各类型路段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它们的影响权重会因污染源、污染背景、地理区位、路段交通、微气象及设施建筑的不同而变化.(3)MPPD模型能更精细地估算不同时间及不同出行方式下出行者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其估算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交通流量、道路拥堵状况、植被覆盖率、路侧环境通透性等均是影响个人暴露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最大化减少慢行道污染和降低慢行者暴露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路段的差异化特征来优化交通及改善路边设施,同时,慢行者应选择交通量少、人车冲突少、绿化密度大等道路环境出行.  相似文献   
903.
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动态转换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入经济新常态,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是"新四化"中的薄弱环节与战略焦点。新时期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争议,现有政策架构设计和任务聚焦虽然将农业现代化提到新的高度,但过多强调物质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在"四化"同步新时期以及"谁来种粮"困境倒逼下政策效果并不显著,而且随着"四化"同步深化,这种不兼容性可能还会凸显。现实困境与制度背离催促政策调整和路径创新。为此,本研究从人力资本视角探求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动态转换性,旨在对这种困境成因给予解答。基于相关量化数据,本文建立普通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样本跨期内,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且相比其他变量其边际影响系数最大;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不同工业化阶段存在显著的动态转换特征:具体来说,随着人力资本积累深化或者说当人力资本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强度亦会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从工业化阶段层面来看,随着工业化阶段转变,人力资本作用与地位会愈发凸显,尤其是其跨越第三个门槛值后迈入第四阶段后,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将达到最大。研究不但揭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力资本之谜",也为"四化"同步新时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政策调整指引了方向。此外,从控制变量层面来,农业分工、农业结构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研发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显著为正。最后,文章基于实证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4.
时元智  崔远来  才硕  洪大林  程婕 《环境科学》2023,44(3):1572-1582
稻田是一个既排放CH4又吸收CO2的复杂生态系统,在全球水碳循环和碳收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涡度相关法得到2020年鄱阳湖平原双季直播稻田的CH4和CO2通量,定量揭示了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累积量和2种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双季直播稻田为CH4排放源,全生育期排放量为52.6 g·m-2,日均排放0.208 g·(m2·d)-1. 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强排放期(排放峰)集中在早稻生长中期和晚稻生长前期,早稻85.5%和晚稻92.1%的CH4在强排放期被释放,日尺度峰值分别为0.638 g·(m2·d)-1和1.282 g·(m2·d)-1.CH4通量日变化呈显著单峰型、不显著单峰型和无规律型,强排放期主要为单峰型,该型式下早稻季峰值0...  相似文献   
905.
马小宾  侯国林  李莉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94-2709
共享住宿的兴起是城市旅游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科学认识其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意义重大。通过Airbnb网站获取我国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共享住宿房源信息,运用标准差椭圆,DBSCAN聚类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房源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房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空间格局变化较快,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2017—2019年,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期;(2)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发展具有时空依赖性,聚类中心随时间均不断增加,多数城市的共享住宿逐步向城市四周扩展,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聚类中心的时空差异明显;(3)从发展方向和高级别聚类中心数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发展方向存在四周型和“单—多”方向主导型以及“0-1”“X-1”“1-X”三种演变模式;(4)商业、交通、人口等指标因素对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空间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各区域之间及各城市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住宅小区等成为驱动共享住宿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6.
珠江口海域是典型的二类水体,光谱特性复杂,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基于2014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珠江口海域四个航次实测的表观光谱资料,探讨了珠江口海域遥感反射率的类型及时空分布特性。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四季水体遥感反射率呈5大类型,每一类光谱都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其谱峰在450~575 nm范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A类型常年分布在珠江口内,B类型冬春季节分布在珠江口外混合过渡类水体中,C类型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口门外水深较深的离岸海域,D类型春夏季在万山群岛附近海域出现,E类型与大洋水体的光谱特征类似。分析表明5种光谱类型的谱型变化趋势由不同的水质因子主导。该研究对深入探讨珠江口等我国近海二类复杂水体的光谱特性及其水色要素的遥感反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7.
利用网状玻碳电极(RVC)作为阴极,构建了一种基于穿透电极的electro-peroxone (E-peroxone)反应器,并系统研究了其对布洛芬的降解性能,考察了电流、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能耗计算.结果表明,E-peroxone可以在30min内完全去除初始浓度为2.5mg/L的布洛芬,而电化学氧化和臭氧氧化去除率分别为59%和64%.曝入气体流速为250mL/min,气相臭氧浓度为8mg/L的条件下,电流为100mA,反应溶液流速为300mL/min时,E-peroxone技术去除布洛芬的效率最高,且能耗(EEO)仅为传统臭氧氧化技术的1/7(0.76kWh/m3-log vs.5.30kWh/m3-log).提高流速可以强化穿透电极E-peroxone体系中的传质,从而强化布洛芬的去除,并降低EEO.  相似文献   
90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活性炭吸附砷(V)和砷(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癸基三甲基溴化铵(MTAB) 以及三甲基正十四烷溴化铵(DTAB) 改性活性炭. 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加载使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体积和表面Zeta电位发生改变. 改性后的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 吸附等温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活性炭对砷酸盐的吸附能力有显著提高,但对亚砷酸盐则只有在pH>10才有明显吸附.无论对砷酸盐还是亚砷酸盐,CTAC改性效果均要好于MTAB和DTAB. 改性后活性炭对砷酸盐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但离子交换并不是唯一的吸附机理. 砷酸盐的吸附受到溶液pH值和水中其他阴离子的竞争吸附的影响.中性pH范围内吸附最佳,而阴离子对砷酸盐的竞争则是PO43- >SO42- > NO3-.  相似文献   
909.
亚热带不同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盛浩  周萍  袁红  廖超林  黄运湘  周清  张杨珠 《环境科学》2013,34(4):1576-158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稻田土壤有机质最具活性的组分之一,可有效地指示土壤质量状况.为探明亚热带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的关系,通过选取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采集土壤发生层次分层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养分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急剧下降,分别介于2.45~26.19 g.kg-1和4.55~1 691.75 mg.kg-1,以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板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Ⅰ最高,河沙泥和红黄泥最低;而有机碳含量却以红黄泥和河沙泥最高,其余几种土壤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尽管如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依然受有机碳数量的限制,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商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类型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商以河沙泥(2.11%)和红黄泥(1.37%)相对最低,而板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Ⅰ最高(8.24%),说明河沙泥和红黄泥的底物有效性明显低于黄泥田,这也是河沙泥和红黄泥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微生物生物量最低的原因之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除受有机碳的限制外,还与土壤养分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0.
针对从环境规划视角分析中国治污减排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本文从中国“九五”计划之前,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来的治污减排工作,重点探讨了近二十年的五年计划,从五年环境规划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治污减排从工业“三废”治理、企业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到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的历程,并从治污减排与经济发展演进关系的角度,对各时期治污减排的工作重点,尤其是五年环境保护规划的关注点进行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