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宁河水体营养盐状况与水华爆发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大宁河常规监测和水华爆发期间加密监测断面的氮、磷营养盐指标统计,运用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宁河氮、磷营养盐分布和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华爆发期间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呈正相关关系,总磷是大宁河水华爆发的限制因子.氮磷水平呈现从上游到入长江口逐渐递增趋势,长江回灌作用对大宁河输入部分氮、磷营养盐.  相似文献   
62.
多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每年的3~6月是大宁河回水区水体营养盐及藻类含量增长期。在2011年3—6月对大宁河回水区整个区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水体磷盐含量从回水区上游至入长江河口逐渐增大,总磷0.010~0.257mg/L,溶解性磷0.010~0.208mg/L,正磷酸盐0.010~0.179mg/L;磷盐3个指标中,正磷酸盐变异性最大(各断面59%~85%),能够较好地反映藻类消耗磷盐的情况。正磷酸盐和藻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自然水体中有明显分层。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线性关系粗略分析,藻类能在水体正磷酸盐含量较低时释放和转化磷盐,其藻类生物量理论极限容量值略高于天然状态。室内培养藻类发现,藻类生长过程中先是个体的增长,之后数量增殖,但平均体积会变小。藻类生长活性有一个由强到弱然后再增强的过程,而较低正磷酸盐浓度会抑制藻类的生物活性使其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63.
污染河流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苏州河底泥对水质的影响。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污染底泥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陆锡铭  应志民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99-402
某隧道进口段滑坡的发生是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破碎围岩向隧道开挖临空面位移,进而引发的坡面岩土体的失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因隧道开挖引起的洞顶区边坡岩体应力水平下降的区域一直延续到地表,这种应力场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边坡表面的变形和破坏,表现在以隧道轴线为中心,向两侧呈扇形展开的坡体产生了一定的沉降变形。对比结果表明滑坡区与由隧道开挖引起的坡体附加位移较大的区域基本相当,说明此滑坡是由于隧道开挖引起了围岩应力场调整,导致围岩产生向洞内的位移变形,从而使岩体发生松动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65.
正一、移动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移动监控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移动通信、图像处理、嵌入式技术、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高科技的结晶,在安防界一直都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视频监控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移动4G网络提供大码流的数据传输能力,为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协同移动终端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对移动监控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力作用。移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80年代,"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在环境政治领域中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多元的思想论说.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欢迎.无独有偶,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美科学和工程界迅速兴起一门新的学科——"产业生态学".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界又迅速兴起了对"循环经济"的关注.所有这些都表明,"生态现代化"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重视.但从当前环境社会学界和环境政治学界对"生态现代化"讨论的现实来看,笔者认为必须加快对生态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与措施的研究,否则,生态现代化概念或思想本身对促进全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突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台性的探索.本文结合生态现代化理论.分析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境政策演变和循环经济发展历程,旨在梳理其对我国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启示,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洪魔肆虐之处,无论何种灾害降临,都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压力面前,广州市始终保持应急状态,牢牢抓住防汛准备的“黄金期”,从“防”字入手,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协同联动,闻“汛”而动践初心,责任在肩显担当。  相似文献   
68.
为了实现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的循环利用,提出了在通保护气体(氮气)的情况下管式电阻炉加热的方法。本研究考察了物料的质量,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对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质量为10 g、再生温度为800℃、再生时间为15 min时,再生活性炭的亚甲基蓝的值为180 mg/g,得率为67.23%。再生活性炭的比表面积1 015 m2/g,总孔体积1.05 mL/g,平均孔径4.47 nm。考察了再生次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废活性炭和再生活性炭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再生活性炭的表面杂质明显减少,孔隙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9.
微波加热再生废弃的净化石油化工废水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石油化工废水净化处理后的废弃活性炭实现循环利用,提出了在无保护气体和活化气体条件下进行微波加热的方法。主要评估了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对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再生温度为600℃,再生时间为15 min时,活性炭的碘吸附能力达到最大值971 mg/g,得率为82.36%。再生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 028 m2/g,总孔体积为1.23 mL/g,平均孔径为4.89 nm。通过废弃活性炭和再生活性炭进行了SEM对比分析,再生活性炭表面杂质减少,孔隙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0.
为确保学生安全出行,提高学生遵章守法意识,11月20日下午,石狮永宁交警中队民警来到永宁镇梅林小学,开展以“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文明行车走路的基本常识,积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文明参与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