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988年10月22日晚8时许,某市助剂厂防老剂DBH车间蒸馏釜因超压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1.2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相似文献   
112.
要做到安全生产、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没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不可能的。南京工业大学早在1994年就开始招收第一届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是我国较早设立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已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为开展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13.
基于Labview软件,开展热电偶探测、紫外火焰探测、离子火焰监测系统对火炬长明灯火焰响应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火焰监测系统的响应信号,得出以下结论:热电偶监测技术响应时间较长;紫外监测技术响应时间为2-4s,但其输出电压值较小,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区分高空点火器火焰及长明灯火焰;火焰离子监测技术响应时间为2-6s,输出信号强,容易实现火焰燃烧状态的快速判断.  相似文献   
114.
首先介绍了安全保护层类型、功能及设置,然后介绍了该方法的分析程序,指出了LOPA除了利用HAZOP进行融合外,还可以结合FTA、ETA分析初始事件、后果事件和工艺过程保护层,分析风险时可利用传统的风险矩阵、模糊逻辑和贝叶斯理论度量风险。最后指出了LOPA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宜过度使用,要合理设置保护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5.
油罐火灾沸溢发生时间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罐火灾发生沸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而沸溢时间的准确预测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笔者结合宽沸程油品油罐火灾沸溢实验,对油层内部传热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认为油罐火灾沸溢事故可近似地看作一无内热源、常物性的非稳态传热问题,其过程包含油水界面不参与换热和参与换热的两个阶段。建立了油罐火灾沸溢发生时间预测模型,对两个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并同实验数据对比。结论可信,误差较小,为沸溢机理探讨研究和油罐沸溢火灾的扑救提供了参考依据。计算表明:燃烧速度和油罐底部水层厚度对沸溢时间的影响很大,而降低罐壁温度并不能有效地延迟沸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6.
化工过程中毒事故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影响化工过程中毒事故风险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其风险具有相对性且大部分因素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为此,笔者建立了化工过程多级多指标中毒事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模糊优选理论,提出了中毒事故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有关统计数据及工厂实际,对化工过程潜在的中毒事故风险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估,所获结果为化工过程中毒事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全尺寸隧道火灾实验研究与烟气逆流距离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建成的隧道中实施全尺寸火灾试验,得到隧道火灾自然通风模式下的烟气温度纵向变化数据和纵向蔓延情况。用OriginPro7.5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得到3次实验的烟气逆流的顶棚射流温度随着离开火源距离纵向衰减规律,建立了计算烟气逆流距离的预测公式。根据隧道实体火灾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为市政公路隧道建设采用自然通风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综采放顶煤是一种高产、高效的采煤工艺,通过对煤矿现场的调研及有关资料的研究,对其所伴随的自燃发火、瓦斯和粉尘等的危害问题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可作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超细聚苯乙烯微球粉体的燃爆特性,通过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装置、MIE-D1.2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其最低着火温度、最大爆炸压力、最小点火能量(MIE)等爆炸特性参数进行测定,探讨了加热温度、点火延滞时间、粉尘质量浓度、粉尘粒径对粉体燃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聚苯乙烯微球粉尘层在350℃左右时会发生无焰燃烧,且加热温度越高,粉体粒径越小,粉尘层发生着火时所需的时间越短;当粉体质量浓度为250 g/m3时,最大爆炸压力达到0.65 MPa,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最大爆炸压力的上升速率达90 MPa/s以上;随点火延滞时间增加,最小点火能表现出先缓慢减小再急剧增大的规律;随粉尘质量浓度增加,最小点火能逐渐降低,当粉尘质量浓度超过500g/m3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0.
过氧化苯甲酰合成工艺热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C1e反应量热仪对过氧化苯甲酰(BPO)合成工艺危险性进行研究,测试不同Na OH溶液初始浓度(1.96 mol/L、3.93 mol/L、7.14 mol/L)下反应的放热历程,获得BPO合成反应过程中的热危险性参数,并采用PHI-TECⅡ绝热加速量热仪对产物进行热稳定性分析,最后评估该反应热风险。结果表明,Na OH浓度为7.14 mol/L时,反应初期放热速率慢,热累积度大,后期反应剧烈,绝热温升(ΔTad)及热失控时工艺反应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最大。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合成的粗产物BPO初始分解温度、活化能、指前因子、最大放热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时的对应温度(TD24)均低于纯BPO。利用合成粗产物BPO的TD24对反应进行危险度评估,该工艺热危险性等级均为5级,工艺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