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无论采取何种处置方式,污泥的脱水干化都是其必要前提。对现有的污泥脱水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污泥浓缩技术、脱水技术和干化技术,详细阐述了其各自的现有技术手段、达到的干化效果和研究进展。并指出物理化学调理联合机械脱水是目前主流的脱水技术,而热干化是最为成熟的干化技术。重点描述了目前工程上应用比较多的工艺技术,以及污泥的脱水干化对于污泥农用、燃料化、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处置方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光声光谱火灾气体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体是火灾中最早出现的燃烧产物,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作为判据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火灾探测及预警的早期性。光声光谱技术由于其在气体检测领域的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等优点已成为火灾探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光声光谱技术原理,设计了一套基于光声原理的火灾气体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棉绳阴燃和聚氨酯泡沫明火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浓度(CO)进行了测量,根据光声信号的变化并结合一定的算法反演得到了这两组实验中CO的浓度变化曲线。实验表明,该探测系统对火灾能够很好地响应,能够满足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   
993.
刘勇    张涛    魏建平      梁博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1):117-122
为明确磨料形状对高压磨料气体射流冲蚀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LS-DYNA数值分析了磨料冲蚀靶体应力分布,根据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建立了考虑磨料球形度的磨料射流冲蚀体积计算模型;分析了磨料形状的球形度,通过高压磨料气体射流破岩实验得出了磨料形状对冲蚀体积影响规律;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验证计算模型吻合度较高,模型数学形式简单,且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得出,磨料形状对冲蚀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随磨料球形度的增大,冲蚀体积呈指数增加;在相同冲蚀粒子数以及冲击动能情况下,磨料粒子球形度越高,棱角越尖锐,冲蚀体积越大。为高压磨料气体射流的磨料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冲蚀性能预测提供简易算法。  相似文献   
994.
水射流割缝卸压增透时存在淹没射流和非淹没射流两种情况,导致煤体上下割缝半径不同,若仅根据一种半径进行钻孔布置,则易出现抽采空白带或增大工程量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淹没射流和非淹没射流不同破碎半径的钻孔布置新工艺。在分析两种射流速度场分布的基础上,理论计算了两种射流破碎半径,对比分析得出非淹没射流与淹没射流的破碎半径之比是1.48∶1。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两种射流并存情况下的瓦斯压力变化,并与不考虑淹没射流时抽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射流并存时抽采范围为不考虑淹没射流的8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采用交叉割缝的方式,同一行中相邻两割缝终孔间距为7.5 m,相邻两行中,垂直间距相隔5.8 m,且两端割缝中心相错3.75 m的布孔方案,并用comsol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交叉割缝布孔具有较好的抽放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 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6.
近岸海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IT-MS/MS)测定近岸海水中多种常见全氟化合物(PFCs)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对海水中的PFCs净化富集,用HPLC-ESI-IT-MS/MS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对各组分(全氟己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进行测定.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以消除海水基质的影响,8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介于0.50—1.00 ng·L-1,9种PFCs的回收率在71.0%—130.2%之间,能满足近岸海水中多种PFCs检测的要求.青岛沿岸表层海水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全部采样站点的海水样品中均检测到≥4种PFCs,说明青岛沿岸海水中已有一定程度的PFCs污染.  相似文献   
997.
基于Logistic回归和NFCA的水资源供需风险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研究多从需水的角度考虑供需平衡,而忽略了供需风险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论文从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的角度构建水资源供需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NFCA)的供需风险分析模型。考虑供水的随机不确定性,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多种不同来水条件下的风险,结果表明:在1956-2007年的来水条件下,2020年固有风险均为一级风险;利用外调水和再生水后,现实风险中三级和四级风险占75%,一级和二级风险仍然占了25%。因此在降水量很小的情况下,水资源供需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98.
植物彗星实验及其在生态毒理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彗星实验(Comet assa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DNA损伤的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性高和可靠性强等特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彗星实验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植物彗星实验方法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核电测量规范与工程实际,指出控制测量可优先选用测边网,扩展角度为方向观测值。结合算例,对有效运用Helmert验后方差定权及提高迭代计算速度进行探讨;特别指出,与经验定权方法不同,运用Helmert验后方差定权,待定点近似坐标取值宜尽可能精确。  相似文献   
1000.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研究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2002—2019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首先结合HM指数和ArcGIS可视化分析研究了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然后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对东盟多数国家的出口依赖程度呈不断加深的趋势,但相互依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西对越南的出口依赖程度明显增加,越南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对泰国和菲律宾的出口依赖程度则明显下降。此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相互往来的航空及港口航线、领土接壤同双边贸易额呈显著正相关,而广西与东盟各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同双边贸易额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