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22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427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利用数值模拟确定致病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基于瞬时浓度判据和积累浓度判据的污染物暴露评价模型,得到了建筑群内瞬时风险区域和人们在污染区域的最大停留时间。结果显示:瞬时风险区域面积基本与微生物生长曲线一致,即在2000s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6000s后基本不变;最大停留时间与微生物的增长率有关,增长率大,最大停留时间变小。  相似文献   
212.
213.
214.
土壤酸化及天然土壤溶液中铝的形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式土壤溶液采样器收集了宜昌、巫山松树林中天然土壤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l-Lumogallion柱后荧光检测,分析测试了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铝的形态,研究了由于土壤酸化引起天然土壤溶液中不同形态铝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天然土壤溶液中含有不同形态的铝,主要是有机铝、 AISO4+、AIF2+、Al(OH)2+、Al3+等.宜昌、巫山地区土壤溶液中活性铝(Al3+、AlOH2+F)的含量比较低.土壤的酸化使得天然土壤溶液中总铝含量增加、铝形态的优势态发生变化,即土壤的酸化使得天然土壤溶液中活性铝-Al3+、AlOHF2+含量和比例增加.土壤酸化还降低了大然土壤溶液中的BC/Al比值,这些变化的结果都增加了对森林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215.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压力式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锦州九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制药废水,该工艺技术成熟、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16.
为了研究不同级配的高位滑坡碎屑流经多级偏转后冲击不同拦挡结构的运动特性以及致灾效应,结合自然地形构建固定坡度和偏转角度均为45°的离散元模型,并利用DE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拦挡工况和不同级配对碎屑流颗粒运动过程中能量耗散、最终堆积形态,以及碎屑流冲击挡板的作用高度的影响,进而建立相关冲击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均设置挡板的工况能有效减缓碎屑流颗粒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且能有效降低颗粒流翻越挡板的数量,并降低颗粒流的最大运动距离从而减小致灾范围;随着颗粒组级配的增大,势能时程曲线分散点出现的时间越晚,颗粒流最终堆积面积中细颗粒组最大,粗颗粒组最小。(2)当滑槽底部反作用力位置取2/3静止堆积体长度时,计算所得碎屑流最大冲击作用高度与模拟试验结果相接近,力学模型计算的冲击作用高度在0.017~0.138 m。在实际工程中,可按研究相似比对此范围进行加强抗冲击防护。(3)由于侧板的切向力和“颗粒分选效应”,大颗粒会主要冲击挡板的中上部,小颗粒主要冲击挡板的下部,并受偏转角影响集中在一侧,因此工程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在沟道偏转方向的反向建设工程。研究结果可为高位滑坡碎屑流灾害的治...  相似文献   
217.
为揭示复合混凝对湖泊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去除机制,以白洋淀清淤底泥余水中DOM为研究对象,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HCA)为助凝剂,分体系探究复合混凝对余水中DOM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混凝体系对DOM的去除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当PAM为4 mg/L,PAC为35 mg/L时PAM助凝体系对COD去除率最大达86.6%,HCA为1.0 mg/L时,PAC为35 mg/L时HCA助凝体系对COD去除率最大达83.9%;在混凝时,DOM中共轭键及杂原子中未成键电子区域同絮凝剂作用,活性中心分布不均且敏感性不强;复合混凝后,DOM中芳香类蛋白、类富里酸组分得到有效的去除;复合混凝对DOM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 Da的小分子组分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调节PAC投加量可控制DOM脱稳情况进而影响DOM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18.
木本植物对土壤镉污染物吸收蓄积能力及其种间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本植物以其自己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对土壤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蓄积能力,并使树木本身仍然正常生长,为今后镉污染土地的治理与改造开辟出一条新途径。通过对10个树种的单因子盆载试验和镉污染现场试验林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镉浓度条件下,盆载树木在—个生长期内对土壤镉的吸收蓄积置可超过对照植株的2~32倍。在镉含量为4.5~5.2ppm 的污染现场,树木吸镉量最高可达35.8ppm。木本植物因树种不同,对土壤镉的吸收蓄积能力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杨柳科树种均有较强的吸收蓄积能力,刺槐、紫穗槐等豆科植物和榆树、桑树则是吸收蓄积土壤镉能力较弱的树种,它们的蓄积系数一般在0.5以下。以上可为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态工程治理镉污染土地提供树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19.
诺伍德(Norwood)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New England)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e)诺弗克县(Norfolk)的一个镇。建镇于1872年,当时人口1900人,管辖地区面积27.12km~2,居民主要经营农业。从1872~1922年即建镇的头50年中,其经济基础历经重大变化,工业逐渐完全代替了农业经营,较大的企业代替了农业社会中的小型家庭手工业,人口剧增7倍,达到12600人。特别当直通波士顿的铁路经过此镇的时候,经济得到空前繁荣,逐步建立起印刷、皮革、油墨、纸张、纺织、服装、建材等工业,同时开始设立学校和医院。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