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9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雾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依据指标选择原则确立10个雾霾风险指标,引入集对分析法对我国长三角雾霾风险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研究表明:1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城市风险等级分别为IV级、III级、III级、III级。2四个城市雾霾风险较高普遍原因是PM2.5年均浓度、PM10年均浓度差异度过高,其中上海市风险等级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原因是单位机动车数量和人口密度为对立因素,以及环境监测和城市绿化率有待改善。对雾霾风险分析结果做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42.
在生物淋溶锰渣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0~100 mg/L)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研究两种活性剂对硫杆菌生长和对锰渣中锰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有效强化硫杆菌对锰渣的淋溶性能,SDS和PVP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5 mg/L和15 mg/L,在最佳浓度条件下,两者均能显著降低培养液的pH值,提高锰的浸出率,其浸出率分别达到88%和83%,均高于对照组的72%.进一步分析表明,SDS比PVP更能有效提高浸出体系的ORP电位,促进锰的浸出.电镜结果表明,在最佳浓度条件下,SDS比PVP更能有效促进硫杆菌对锰渣表面的侵蚀,降低锰渣的表面粒度,提高锰渣中锰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443.
对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深圳大鹏湾海域自1980至2018年的赤潮发生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1991-2018年间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氮、磷及可溶性硅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域赤潮次数分布、赤潮生物演变均与营养盐变化直接相关,2000年以后,氮、磷降低是赤潮减少的主要原因;大鹏湾海域春季赤潮频发也与该季节营养盐较高有关;且硅藻几乎从大鹏湾海域赤潮生物中消失,无机氮、磷酸盐及可溶性硅的降低是导致海域赤潮生物演变的主要原因,甲藻由于可以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采用各种应对机制,故而成为海域占主导地位的赤潮优势种。  相似文献   
444.
为定量评估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及沿海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以辽东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近岸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基于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经济产业结构等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大连和葫芦岛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显著优于辽河口附近的盘锦、营口和锦州;海洋功能区和海水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不同功能区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及内梅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沿海城市人均GDP和海水水质指数呈“倒U形”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海域开发利用强度能够累计解释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42.3%,经济产业结构能够累计解释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31.8%,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产业结构直接影响贡献率为16.5%,而自然地理位置与海域开发利用强度以及自然地理位置与经济产业结构交互作用的累计解释贡献率为58.9%。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管控、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及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对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5.
基于集聚“规模—能力—效益”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的研究框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了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2)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及“H—H”集聚和“L—L”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3)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工业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对本地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直接积极影响,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推动作用有限;外商直接投资、工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干预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则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446.
活性污泥-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万丽娟  王皓  王方  黄玉明 《环境化学》2007,26(6):815-818
通过12个月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法与四个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构成的组合处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平均处理量为82 T·d-1(36-132 T·d-1),湿地系统水力负荷为0.52-1.88 m·d-1时,组合处理系统对TSS,AN,TP,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75%,71%,38%,81%和88%;湿地系统对COD,BOD5,SS,A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9%,55%,48%,5%和18%.方差分析表明,影响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水力负荷及处理单元;湿地系统中有机污染物(COD,BOD5,SS)的去除主要是由第一块湿地完成的,而AN及TP的去除却呈现"累积"的特点;结合电子受体SO42-,NO3-及NO2-在湿地系统中的浓度变化趋势,推测湿地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去除主要是通过反硝化脱氮进行的,而通过硫酸盐还原(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却是次要过程.  相似文献   
447.
选取2017年1月初北京一次典型PM_(2.5)重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应用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并结合气象要素对地面PM_(2.5)及化学组分质量浓度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对垂直方向进行观测,分析边界层及消光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PM_(2.5)质量浓度的演变过程来看,本次污染可大致分为爬升、重污染、清除3个阶段。重污染时期的气象特征为高湿、低压、低风速;南部琉璃河((336.8±118.6)μg/m~3)、永乐店((323.1±86.2)μg/m~3)PM_(2.5)污染水平相近,均高于城区车公庄((278.7±138.7)μg/m~3);碳组分和二次水溶性离子是PM_(2.5)的主要组分,占到PM_(2.5)质量浓度的58.09%(车公庄)、71.43%(琉璃河)、76.57%(永乐店);SO2-4质量浓度上升显著,在总组分中比例由非重污染时期的16.73%升高到重污染时期的22.29%;3处监测点SOR和NOR均值分别为0.57和0.24,表明重污染期间二次转化明显。垂直方向观测结果表明,重污染时期边界层高度明显降低;气溶胶近地面消光系数高,表明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层。  相似文献   
448.
应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污泥预处理技术对抚顺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浓缩池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强化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研究了最佳的氧化反应时间、S_2O_8~(2-)与Fe~(2+)的最佳投加浓度与投加方式;并探讨了SO_4~-·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_2O_8~(2-)投加浓度为80 mg·g~(-1)(以干物质计),Fe~(2+)和S_2O_8~(2-)的摩尔比为1:1,Fe~(2+)按时间比10 min:20 min分2段投加时,在反应时间30 min内,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达到最佳。此外,Fe~(2+)活化S_2O_8~(2-)产生的SO_4~-·是强化污泥脱水的关键。同时,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浓度和组成在氧化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污泥的脱水和过滤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49.
黄鑫  高宁宇  张晋  华文明  薛岗 《火灾科学》2008,17(4):222-227
为研究服装商店火灾蔓延和燃烧的特性及其对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的影响,按照真实的场景布置并进行了两次通风条件不同的服装商店火灾的实体灭火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由于服装商店内可燃物较多,燃烧耗氧量大,火灾的蔓延和强度受通风状况的影响较大.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服装商店火灾的蔓延发展可以分为引燃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当火灾发展到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火场的温度和烟气浓度很高,能见度低,灭火困难,导致灭火时间长,消防用水量大.  相似文献   
450.
通过对涝淄河污染及治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在治理思路上作了几点探讨;提出了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利用水生植物床进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