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于2021年7月(丰水季)和10月(枯水季)采集降水、黄河干流、黄河支流与季节性河流、乌梁素海、哈素海、岱海、灌区渠系和地下水等水样,测试不同类型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值.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和MixSIAR混合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化学演变规律,并揭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偏弱碱性,水体中优势阴离子为Cl-,优势阳离子为Na+,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以Cl ·SO4-Na ·Mg和SO4 ·HCO3-Na ·Mg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 ·SO4-Na ·Mg和SO4 ·HCO3-Na ·Ca.地下水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地表水Ca2+和Mg2+主要源于碳酸盐岩溶解,且水中碳酸和硫酸参与了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矿物溶解的过程,不同水体Na+和Cl-均受人为污染源的影响.受季节效应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δD和δ18 O丰水期较枯水期高,研究表明,地表水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受到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地下水补给源复杂.MixSIAR模型揭示出,研究区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占总补给量的52.4%~62.2%,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占总补给量的85.4%~97.1%.  相似文献   
82.
以10种培养基质,对马尾松进行容器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以竹叶为基本材料配制基质,比纯黄心主基质培育的马尾松百日苗,干物质重增加对2%;与蛭石基质相比,增加43.9%;与松树皮基质相比,增加25.0%以松针为基本材料配制的基质效果近似于竹叶.两者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与各处理相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培养基质理化性质与苗木生物量相关的矩阵分析表明,容器基质的客重和孔隙度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基质内有效养分含量,特别是磷含量的多少很重要.竹叶和松针作为基质,表现了良好的理化性质,促进了马尾松苗木早期菌极化,百日苗面根感染率分别比黄心土基质的百日苗提高12.9%和17.0%同时加快了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3.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905为研究对象,对4种条件下:(1)25℃+400μmol/mol(对照组);(2)29℃+400μmol/mol(温度升高组);(3)25℃+800μmol/mol(CO2升高组);(4)29℃+800μmol/mol(温室效应组),藻的生物量及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与CO2浓度升高能够协同刺激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生长,CO2浓度升高能导致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培养物中总毒素含量的上升,且总毒素含量与藻的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单个藻细胞的平均产毒量不会随CO2浓度升高而提高。上述结果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温度与CO2浓度的同时升高)将有可能造成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水华的生物量增加,总产毒量将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4.
地处新疆腹地的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位于天山东段偏南的焉耆盆地东南部。原系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焉耆盆地大规模开垦以来,人为活动(主要是农业)加剧了博湖的咸化,1958年湖水矿化度仅为0.38—0.39克/升,到1975年就上升到1.44克/升,成为微咸水湖(微咸水湖标准1—3克/升)。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人为的影响将一个淡水湖泊转变为一个微咸水湖泊,这不能不使人们受到极大的震惊。  相似文献   
85.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收尘效率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提出了电除尘器高浓度区粉尘强制收集技术.通过建立电场粉尘传输数学模型和对实测断面粉尘浓度分布曲线进行回归,分别得到了理论和实际电场粉尘浓度分布公式.结果表明,电场中粉尘浓度分布与断面位置有关.电场中每个断面上从电晕线到收尘极板质量浓度逐渐提高,极板附近存在高质量浓度粉尘区.在极板末端收尘板两侧加装等速吸风口,将极板附近的粉尘气流加以强制收集并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净化或循环至入口进行二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降低极板振打引起的粉尘飞扬造成的粉尘流失.利用流函数对吸风口流场分析并根据实测的断面粉尘浓度分布可得到吸风口宽度与收尘效率的数值关系.粉尘强制收集技术是电除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创新.采用该项技术既可以对运行中的电除尘器加以改造,又可以在电除尘器的设计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86.
为了深入认识气箱式脉冲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机理,按可压缩气体绝热状态和等温状态分别计算了脉冲质量流量和气箱中气体压力、密度的变化,进一步推导出穿过滤袋的清灰气流速度方程和清灰剥离力方程.按照在袋式除尘器实验模型上所测定的粉尘剥离率与清灰剥离力之间的特性关系,确定了已知条件下的粉尘剥离率.若预先确定要求达到的粉尘剥离率,可以通过清灰气流速度方程和剥离力方程确定脉冲清灰系统的几何参数、脉冲喷吹压力、脉冲喷吹时间和分室内的过滤面积(或滤袋直径、滤袋长度和滤袋数量等).该理论和实验研究内容为气箱式脉冲袋式除尘器脉冲清灰系统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在pH3.5~7.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乳化剂OP存在下,铜(Ⅰ)和汞(Ⅱ)都能与疏代米蚩酮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λCu=490um,λHg=540um。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定铜和汞,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ΔεCu=1.04×105,ΔεHg=1.06×105。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废水中微量铜、汞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8.
脚踏实地狠抓安全管理安徽省池州化肥厂裴中保过去的一年里,我厂职工以大胆创新的气魄和科学务实的作风,认真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取得了全厂工亡事故为零的好成绩。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安全教育突出一个“恒”字;安全检查突...  相似文献   
89.
分析了开封市不同区位3条代表性河流底泥样品中重金属总量及形态.采用改进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不同区位河流底泥的污染情况.使用MC-ICP-MS分析了Pb、Zn和Cu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并基于此尝试解析底泥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开封城市河流底泥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环境背景值,重金属污染以Cd最为严重,其次为Zn、Cu、Pb、As、Cr和Ni.位于老工业区的化肥河底泥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老城区和新开发区.②从形态分布来看,开封城市河流底泥重金属Cd和Zn的生物有效态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潜在风险.老工业区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高于老城区及新开发区.③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位于老工业区的化肥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表现为很强生态风险程度的V等级,位于老城区的黄汴河和新开发区的马家河则均表现为强生态风险程度.④基于Pb-Zn-Cu同位素组成表明,老工业区底泥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活动,老城区黄汴河和新开发区马家河重金属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城市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90.
磺胺二甲基嘧啶(SMT)作为一种常见的磺胺类抗生素,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迁移和归趋与溶解性有机质(DOM)密切相关。该研究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研究马来眼子菜释放的DOM与SMT的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SMT可引起DOM的构象变化,静态猝灭是主要机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将DOM分为4个独立荧光组分,并结合Ryan-Weber非线性模型分析各组分与SMT的结合能力。模型拟合度较高,结合稳定常数(logK_b)大小顺序为类酪氨酸(7.22)>类色氨酸(5.54)>小分子类腐殖(5.04)>大分子类腐殖组分(无猝灭),说明DOM对SMT的络合作用较强。二维相关图谱显示类酪氨酸荧光团优先于类色氨酸荧光团与SMT发生反应。草源DOM与SMT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影响SMT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