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用二氯甲烷萃取水中的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经旋转蒸发和氮吹富集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2 nm波长下测定。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10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31 μg/L和0.027 μg/L,空白水样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8.5%~91.7%,平行测定3次的RSD<5%。  相似文献   
102.
污染土的电阻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污染土对电阻率有影响的可能因素,通过向砂质黄土中加入充当污染物的NaCl、汽油和垃圾场渗出液的室内模拟实验,得出了模拟污染物对黄土电阻率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污染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对黄土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证实了电阻率法可检测黄土的污染范围及程度,为我国西北地区黄土污染场地的评估及重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启动了濑溪河等流域综合治理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探明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分布特征是该方案编制的前提.以四川省境内濑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土壤水文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2009—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径流量符合水文站监测数据,进而模拟2014—2015年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L-THIA模型模拟得到濑溪河流域径流量约为5.10×108 m3,和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相比,模型模拟相对误差为5%,表明模型模拟质量较好,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流域内TP、NH3-N、CODCr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04.10、353.12、5 162.53 t;农业用地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影响最大,林地最小;根据濑溪河水系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16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TP、NH3-N、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比例相似,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强度为3.72 t/km2,TP、NH3-N、CODCr的输出范围分别为(0.08~0.15)(0.14~0.27)(2.19~3.89)t/km2.研究显示,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量的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揭示为编制濑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海藻酸钠/蒙脱石联合负载型纳米Fe0对Cu(II)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蒙脱石负载型纳米Fe~0(Mt-n ZVI)在使用中易随水迁移,造成出水水质混浊和Fe~0流失.因此,本研究制备了海藻酸钠(SA)和蒙脱石(Mt)联合负载型纳米零价铁(SA/Mt-n ZVI),探究其对水中Cu(Ⅱ)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Cu(Ⅱ)初始浓度、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质量分数)SA和6%(质量分数)Mt-n ZVI条件制备的SA/Mt-n ZVI小球对Cu(Ⅱ)处理效果好,反应24 h后,SA/Mt-n ZVI小球对初始浓度为40 mg·L-1Cu(Ⅱ)的去除率达到92.11%,与游离的Mt-n ZVI颗粒相比,其活性并未降低;Cu(Ⅱ)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在pH为2~6之间,Cu(Ⅱ)去除率随pH升高而升高.SA/Mt-n ZVI小球可有效净化污水中的Cu(Ⅱ),将其重复使用3次后,对Cu(Ⅱ)的去除率仍维持在59.52%.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以粉煤灰和污泥混合物为主要添加剂改良石灰岩质退化土壤后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根据重金属富集系数探讨重金属在玉米体内的迁移状况及其生物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岩质土壤中添加粉煤灰污泥混合物后能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其养分具有缓慢释放的效果。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配比条件下的生长介质中,重金属含量符...  相似文献   
106.
暴雨前后河南北部河流水质分异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彦  邹磊  梁志杰  窦明  李平  黄仲冬  齐学斌 《环境科学》2022,43(5):2537-2547
为了探究暴雨前后河南北部河流水质分异特征并对其污染源进行识别,选取了暴雨前后6个监测断面和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利用箱线图、相关性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暴雨前后河南北部河流水质指标的差异性及其变化过程,并计算了污染源的绝对贡献率.结果表明,pH、 DO、 EC和TN的值暴雨后比暴雨前有所降低,而浊度、高锰酸盐指数、 NH+4-N和TP的值暴雨后比暴雨前有所增加,其中TP的变化率最大为177.17%; DO、高锰酸盐指数、 NH+4-N和TP暴雨后处于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占比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65.12%、 34.26%、 15.29%和37.46%;各监测断面水质指标在暴雨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pH值的差异性最小,而浊度、 NH+4-N和TP的差异性较大;暴雨后pH和DO与其他水质指标的相关性有所增加,而浊度、高锰酸盐指数、 NH+4-N、 TP和TN相互间的相关性在暴雨后有...  相似文献   
107.
如何进行城市废弃渣土再生利用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从政策层面分析了城市废弃渣土资源化利用的迫切性.接着,从城市弃土产出和消纳不平衡、时空错位不平衡两方面论述了目前城市弃土的产销现状.从环境保护、施工质量管控、天气影响等三方面深入分析了传统路拌法的缺点和工业化生产的优点.结合实际工程,以路基填料为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回收涂布生产废气中甲苯的新型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从涂布生产废气中回收甲苯的新型自动化回收工艺和装置。与传统的颗粒活性炭装置相比,该装置由于采用了性能优越的吸附材料和先进的工艺设计,使甲苯的回收率达95%以上,而且回收的甲苯品质好,可以直接作为原料使用,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废气资源化,收到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9.
肥料效应方程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肥料效应方程应用中边际产投比计算方法的不完善之处,即边际条件下的产出包括产量和肥料在土壤中的残留,边际条件下的投入不仅包括某种化肥的投入,还包括吸收土壤养分库中的其它矿质营养。以小麦氮肥的肥料效应方程计算结果为例,通过计算方法的改进,找出了目前普遍反应“利用肥料效应方程计算的最佳肥料用量偏高”的原因,并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0.
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预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降低了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效率.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化学药剂浸泡的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破坏木质素结构、加快高固体厌氧消化的进程.实验分别利用浸泡液COD浓度、COD溶出总量和14 d加速产气实验结果来表征预处理效果,考察了预处理药剂种类、浓度,预处理时间、温度,秸秆种类及其破碎程度等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溶液是预处理效果最好的药剂,提高秸秆的破碎程度和预处理温度,同样能提高预处理效果.利用4 mg/L的NaOH进行秸秆预处理,14 d加速产气实验共产气约1?500 mL(10 g秸秆);预处理24 h后其浸泡液COD浓度达到39?000 mg/L.经过NaOH溶液预处理,秸秆中难降解木质素的含量从28%下降到19%,有利于提高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秸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