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必然的 ,但必须对人口规模进行必要的调控 ,这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北京城市人口增长调控要运用市场化的方式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 ,以结构调整为导向 ,适度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 ,重点优化城市人口结构 ,合理调整城市人口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2.
重金属与农药共同暴露产生的联合毒性作用可以对实际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为了研究重金属与农药混合物在不同浓度比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拮抗与加和)及其定量评估相互作用大小,根据单个物质无观测浓度(NOEC)、5%效应浓度(EC5)、10%效应浓度(EC10)和50%效应浓度(EC50),设计3组混合物体系(即农药-农药、重金属-重金属和农药-重金属)分别按NOEC、EC5、EC10和EC50浓度比的12条混合物射线,测试单个化合物及混合物对以费氏弧菌的发光抑制急性毒性,利用浓度加和(CA)、独立作用(IA)、模型偏差比(MDR)及其观测值置信区间定性和定量评估12条混合物射线的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农药-农药二元混合物体系和农药-重金属六元混合物体系均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中农药-农药混合物体系中,混合物射线EE-NOEC在50%效应下协同作用大小达到30.6(MDRCA和MDRIA数值);混合物射线EE5、EE10的协同作用大小接近于混合物射线EE-NOEC,混合物射线EE50的效应大于15%时CA和IA计算的MDR值均在置信区间上限的上方,即混合物发生协同作用;农药-重金属混合物体系的4条混合物射线EE-NOEC、EE5、EE10和EE50在所有测试浓度水平的MDR值均在置信区间上限的上方,呈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50%效应下,混合物射线EE-NOEC、EE5、EE10和EE50的MDRCA和MDRIA值分别为4.05和4.91、6.12和7.98、3.70和4.60、2.62和2.59。重金属-重金属四元混合物体系除了EC50浓度比混合物表现出拮抗作用,其余混合物在所有测试浓度范围的MDR值均在置信区间范围内,均为加和作用。因此,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大小随着组分浓度比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3.
洗涤法净化油烟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油烟废气由泥浆和活性污泥2种洗涤液分别进行洗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洗涤液中泥浆和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愈高,其初始洗涤效率越高.在ρ(泥浆)和ρ(活性污泥)为1.2 g/L,烟气流量为2.8 m3>/sup>/h,油加热温度为160 ℃,洗涤液量为20 L条件下,运行15 d,泥浆的平均去除率为67.4%,油烟粒子粒径由0.2~75 μm变为0.2~42 μm,其液相油烟饱和浓度达95.77 mg/L;而活性污泥平均去除率为83.9%,油烟粒子粒径由0.2~75 μm变为0.2~5.5 μm,其液相油烟饱和浓度为50.00 mg/L.从活性污泥洗涤液中筛选出4株优势菌种,它们对油烟的降解效率大于60%,表明活性污泥洗涤液的洗涤效率明显高于泥浆,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油烟污染物具有显著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54.
西藏盐井地区盐泉同位素特征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藏盐井地区盐泉、曲孜卡泉、地表水及重要地层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和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辅以水化学证据确定泉水的补径排模式。δD~δ18O规律指示出盐泉和温泉的补给类型的差异;用δ18O对泉水的补给区海拔高程进行恢复;泉水、岩样的δ13C~δ18O规律指示出盐泉流经的主要相关层位为上三叠统地层T3b~T3d;其排泄主要受到芒康-盐井复式向斜次级背斜核部的张性裂隙所控制。  相似文献   
55.
为探明生物炭对黄土高原石灰性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及机理,于400、600和800℃条件下制备玉米秸秆生物炭(BC),并采用热水浸提法制备碳骨架(BS)。在分析材料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将其分别按质量比1%和2%与土壤充分混匀,开展为期50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从400℃上升到800℃),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碳骨架的pH值和总碱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显著增加,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和总酸性含氧官能团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碳骨架DOC和ROC含量均显著低于同一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得的生物炭(P0.05)。随着添加材料(生物炭或碳骨架)热解温度的升高,各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呈降低趋势,且添加生物炭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高于添加碳骨架处理,尤其是BC-2%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BS-1%处理(P0.05)。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体系的DOC和ROC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但DOC含量降低幅度(87.90%~89.18%)大于ROC含量(19.29%~38.49%);培养过程中400、600和800℃处理DOC和ROC含量均呈BC-2%BC-1%/BS-2%BS-1%对照趋势。在添加生物炭或碳骨架处理中,与ROC含量相比,DOC含量对CO_2排放变化的解释程度更高,且达到显著水平(P0.01)。DOC和ROC含量均是影响黄土高原石灰性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但相比较而言,DOC含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6.
通过以油烟冷凝液为惟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初筛,从长期受到油烟严重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降解油烟污染物能力的优势菌株XJ01、XJ03。研究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及降解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表明,XJ01、XJ03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35℃、30℃,最佳生长pH均为7,摇床转速均为120r/min,最佳降解时间分别为48h和36h;在最佳降解条件下,xJ01、XJ03总降解量分别达4.47113g/L和4.18ing/L,降解过程中,降解液pH值持续下降,生物量先增加后下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XJ01、XJ03分别与铜绿假单胞菌群(Pseudomonasaeruginosagroup)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同源性最高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7.
青狮潭库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PE-GC/ECD)对青狮潭库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分别占所检出15种OCPs总量的28.93%~79.88%和2.66%~54.62%,特征组分比例表明HCHs和DDTs均源自历史残留。研究区域水体中OCPs质量浓度大小呈现为池塘西湖溪流东湖。青狮潭库区20个采样点水体中OCPs健康风险值为6.50×10-9~4.05×10-7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表明该区域水体中OCPs对人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8.
地下水化学成分受地质、水文地质、岩性等因素的控制,水化学特征研究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乡境内,沿澜沧江近岸边长约1.5km范围内出露有50余处矿化度较高、水温为中高温、无色、味咸的天然盐泉。这种地下热卤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和化学组分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径流通道、径流速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其水样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阐明盐泉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9.
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的发挥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不仅仅指制度建立之初的设计,还包括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实施评估及其优化调整,本文选择在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一个阶段后,利用逻辑框架法从宏观目标、直接目的、政策产出和政策投入四个层次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进而利用成功度评价法,设计生态补偿成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评估出中山市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成功度综合等级为0.866,属完全成功。基于前述研究,提出下一阶段中山市生态补偿政策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60.
于2017年夏季对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探讨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骆马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次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2属,其中,绿藻门属数最多,其后依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优势属主要为浮游蓝丝藻、微囊藻和小球藻。全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63×10~5~2.85×10~7 cells·L~(-1)之间,生物量在0.092~4.522 mg·L~(-1)之间。全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0.60~2.60之间,平均值为1.75,且9月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8月(P0.05),但不同点位之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与往期骆马湖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调查得到的全湖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细胞丰度明显增加,优势属多集中在蓝藻门和绿藻门,尤其是浮游蓝丝藻明显增多。从近几年的优势属种类、藻类细胞密度变化来看,骆马湖富营养化程度依然在加剧。RD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浓度和氮磷比的共同作用解释了骆马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28.16%。其中,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受采砂、围网养殖及夏季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减少人为活动干扰对于保护骆马湖水质和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