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笔谈:食物浪费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食物浪费是我们长期高度关注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食物浪费并尽量减少食物浪费是研究的重点。文章认为食物浪费是一面折射社会文明的多棱镜,需要从多角度认识食物浪费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谨防减少食物浪费的努力变成更大的浪费,减少食物浪费要多管齐下,既要节约,又要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填补中国食物浪费数据空白,构建资源智慧型食物系统。  相似文献   
462.
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完备性基础上,结合剧毒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现状,探索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对策的可行性,提出了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3.
化学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之一,使用修复材料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和固定是其进行土壤修复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修复材料的性能,增强对重金属的吸附性和固定作用,减少土壤环境多样性对修复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化学及物理方法对石灰石、磷酸盐等传统化学修复材料进行改性,提升在土壤修复中的性能,培育和筛选应用范围广、抗干扰性强,环境适应性好的改性材料是近一段时间在土壤修复方向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64.
北京东南郊典型地层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倩  马琳  刘翼飞  何江涛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16,37(5):1931-1937
选择北京东南郊地区典型污染场地,基于不同地质剖面重金属(Cu、Pb、Cr、As)的分布特征分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潜在风险指数方法,研究土层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层剖面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rCuAsPb,3~6 m地层重金属的变异系数介于59.60%~159.33%,均属于高度变异.重金属Cu、Pb含量与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在第1和第2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系数,表现出土层有机胶体类组分对于重金属赋存的影响.典型地层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AsCuPbCr,其中As含量已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65.
泉州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季节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泉州市大气PM_(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同步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116个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PM_(2.5)中Na~+、NH_4~+、K~+、Ca~(2+)、Mg~(2+)、F~-、Cl~-、NO_3~-和SO_4~(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观测期间,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14.24±6.43)μg·m~(-3)冬季(8.54±7.61)μg·m~(-3)夏季(4.10±2.67)μg·m~(-3)秋季(3.91±2.58)μg·m~(-3);SO_4~(2-)、NO_3~-和NH_4~+(SNA)是PM_(2.5)中主要的3种离子,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春季(90.3±3.3)%、夏季(68.8±11.7)%、秋季(78.9±7.1)%和冬季(74.0±18.4)%,说明春季二次污染较为严重;PM_(2.5)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分析显示,阴离子相对亏损,大气细颗粒物组分呈弱碱性;春、冬季NH_4~+主要以(NH_4)_2SO_4、NH_4HSO_4和NH_4NO_3等形式存在,而夏、秋季则主要以NH_4HSO_4和NH_4NO_3形式存在;PMF源解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海盐、二次源、建筑扬尘、垃圾焚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  相似文献   
466.
羟基铝柱撑膨润土负载纳米铁还原Cr(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羟基铝柱撑膨润土作载体,通过FeSO4与NaBH4反应制得羟基铝柱撑膨润土负载的纳米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Al-pillared bentonite,NZVI/Al-PILC).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Brunauer-Emmett-Teller,BET)法对NZVI/Al-PILC进行了结构表征.以Cr(Ⅵ)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NZVI/Al-PILC与Cr(Ⅵ)反应过程中,介质pH、不同起始浓度的Cr(Ⅵ)对其去除率的影响,并与相同铁含量的纳米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r(Ⅵ)与NZVI/Al-PILC反应120 min后去除率接近100%,不仅高于相同铁含量NZVI对Cr(Ⅵ)去除率(63.0%),而且也明显优于相同铁含量的NZVI和相同含土量的羟基铝柱撑膨润土对Cr(Ⅵ)去除率的加和(75.4%).  相似文献   
467.
库滨带土壤释氮负荷模型的构建与田间尺度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岸边带生态系统对氮元素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化学释放含氮气体过程.植物吸收过程和泥沙截留3方面.其中,土壤反硝化释氮是岸边带系统最为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因此,建立适当的岸边带土壤释氮模型(包括土壤反硝化、硝化和氨挥发过程),对准确评估岸边带生态功能和构建合理的岸边带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岸边带去氮机埋,参照已有的土壤释氮模型研究成果,构建了适用于水库库滨带土壤特性的土壤释氮速率估算模型(简称土壤释氮模型),并以官厅水库库滨带小区为研究对象,对水库库滨带土壤释氮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与验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6~9月)土壤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6.6%、37.3%、43.9%和55.2%的情况下,土壤反硝化释氮速率分别为0、(102.1±59.3)、(169.3±87.6)和(203.2±119.6)mg·m-2·d-1(以N计);硝化速率分别为(233.3±121.4)、(177.9 ±69.3)、(187.7±75.0)和(166.7 ±121.9)mg·m-2· d-1(以N计);氨挥发速率分别为(3.00±1.13)、(2.64±1.01)、(2.76 ±1.04)和(2.51±1.89)mg·m-2·d-1(以N计);总释氮量分别为1.18、33.64、92.50和65.74g(以N计).同时,结合同步监测的实验数据,应用总量平衡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小区土壤释氮量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3,证明了该模型可有效地应用于水库库滨带区域.  相似文献   
468.
白泥烟气脱硫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碱厂白泥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现状。用白泥作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SO2,不仅可以降低运行费用,还可以“以废治废”,使经济与环保共赢,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69.
对创建循环经济园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北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模式,成为我国用生态产业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这一成功案例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极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70.
开征碳税涉及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财政因素以及征管因素等外部约束。本文在借鉴国外开征或准备开征碳税过程中克服各类障碍因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运用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行业调查材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实际遇到的各类障碍。并从科学设计碳税制度、合理选择开征时机以及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和能力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克服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各类障碍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