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采用Bowtie方法和基于控制的风险管理(CBRM)理念,构建行车调度岗位"运营异常"Bowtie图,设计轨道交通CBRM分析方法并对"运营异常"屏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BRM分析方法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其应用可从屏障/控制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问责性为岗位风险管理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82.
为深入研究闽江口富营养化机制,于1985—2021年在闽江入海断面开展了水质监测。采用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SK检验)对断面溶解无机氮(DIN)及其各组分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水文资料对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为0.728~3.140 mg/L,在37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各组分中NO2-N和NH3-N浓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而NO3-N浓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DIN组分中NO2-N和NH3-N比重不断减小,而NO3-N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已成为DIN的主要组成部分。DIN入海通量范围为3.59×104~14.85×104 t,在37年间缓慢增加,其各组分入海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同浓度变化类似。从长期来看,DIN及其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受流域环境变化及下游福州市含氮废水排放影响,而在短期则受台风、降水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83.
2020年3月2日—2021年2月28日在安庆市政务服务中心楼顶设置监测点,手工采集PM2.5样品,运用多波段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分析样品中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利用OC/EC法、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安庆市手工采样期间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45.9±28.1)μg/m3,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0±3.4)、(1.4±0.6)μg/m3,在PM2.5中占比为17.4%、3.1%。四季O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9.7±4.2)μg/m3 >春季(9.0±2.5)μg/m3 >秋季(8.3±2.9)μg/m3 >夏季(5.1±1.6)μg/m3,EC平均浓度分布为冬季(1.7±0.5)μg/m3 >春季(1.7±0.6)μg/m3 >秋季(1.3±0.4)μg/m3 >夏季(0.8±0.3)μg/m3。OC/EC范围为3.11~12.14,平均值为5.83,表明安庆市存在二次有机碳(SOC),SOC均值为(2.89±1.94)μg/m3,分别占OC和PM2.5浓度的36.1%、6.3%;四季OC、EC相关性不显著,r均小于0.85,说明安庆市的碳质组分较复杂;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条件下,O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EC质量浓度随着污染等级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发现,道路扬尘、燃煤、柴油车尾气是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84.
景观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散户农村生活污水,以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选择在阿坝州茂县十里沟村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研究,底部曝气、美人蕉与西伯利亚鸢尾等搭配种植、冬季搭建保温棚等应用于本湿地。连续7个月监测湿地进出水CODCr、NH+4-N、TN、TP等指标,分析其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低温运行时,西伯利亚鸢尾等4种植物在丙二醛(MDA)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酶活力等方面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CODCr、NH+4-N、TN和TP夏季去除率为85.07%±2.59%、97.21%±1.33%、82.30%±3.37%和65.78%±1.55%,冬季较夏季分别下降18.57%、8.14%、11.35%和7.55%。出水CODCr、NH+4-N和TP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低温下(4~9℃),美人蕉表现出较...  相似文献   
485.
为服务我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和新污染物监测的需要,建立了同步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3种六溴环十二烷(HBCDs)异构体和四溴双酚A (TBBPA)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样品经冷冻干燥,以正己烷与丙酮(体积比为1∶1)为提取溶剂进行加压流体提取,通过中性和酸性复合硅胶柱的净化处理,洗脱液转溶至甲醇后进行仪器分析,用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 结果表明:①目标物在液相色谱上得到有效的基线分离,保留时间稳定,相对偏差小于3.0%,在2.0~200 n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②α-HBCD、β-HBCD、γ-HBCD和TBBPA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04、0.04和0.06 μg/kg. ③石英砂、背景土壤、工业土壤、河流沉积物和海洋沉积物的低中高浓度平行添加试验显示,方法的精密度为1.76%~10.6%,加标回收率为92.9%~121%. ④8种不同pH的土壤中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5.9%~104%.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适用性好,能够用于复杂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HBCDs和TBBPA的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486.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低含量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锡,结果表明,方法检测限为0.14μg/L,在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不同浓度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误差≤2.0%,实际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90.0%~109%之间,相对标准差≤6.1%,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48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